【工作】6+1

2020-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薛春霞Cathy

相隔20好几年,居然又重回童年了,我们每周需要在学生待六天,只不过那时候是学习六天,如今是工作六天。虽然有着实质性不同,但就这6+1模式而言,很是熟悉。

那些年我们的6+1又渐渐清晰了。

那时候我们吃两顿饭。早上六点多起床就去上学,两节课后是,九点多一点,我们便三五成群欢乐地跑回家去吃早餐。早起空着肚子学习,虽然就两节课,但是还有早操和来回路途的折腾,回到家时早已经饥肠辘辘,因此那时候的早餐总是分外香。

补充了足够的能量,一群伙伴们又欢乐地回到学校,这个时候大概是十点多一点,一个数学预习再加四节课,这是一天里最丰富的时段。早晨两节语数课已经上完了,这四节课大多都是自然、品德、历史、地理、美术、音乐、体育等课。我总是觉得这四节课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可以看老师弹风琴,跟着唱歌;可以打乒乓球、荡秋千、滚铁环、踢毽子、跳大绳、掷沙包、抓石子、谈杏核……;可以画学校花园里的月季和年画娃娃;可以听古代的帝王军事、王朝更替;可以了解山河大川、四季轮换……那个时代,只有在这四节课里我们才能认识外面的世界,而且外面的世界越来越吸引我们小小的心。

两点了,该回家吃午饭了。这一路好不快活,各自分享着这四节课里的奇闻异事,不知不觉,大家就又回到村口四散回家了。

吃饱喝足了,大家相互呼叫着又轰轰烈烈地返校了。这下午的两节课任务很明确,完成今天的各科作业并由语数老师分别就作业中的问题上一会儿辅导课。

交了作业,改了错题,这一天的学习任务圆满完成了,于是又凯旋归家了。

这放学后的生活呢,虽然没有现在的高科技智能“玩具”,但我们的DIY技术没得说。

寻找漂亮的公鸡毛,然后用铜钱、输液管和布块做毽子(再比赛谁的技术高超);用布块和粮食做沙包(分队跳方格、跳升级、打鲨鱼);用报纸和竹棍做风筝(哥哥给我做的飞得超级高);用木板做乒乓球拍,用粉笔在院子画球台玩儿;用木板儿做手枪(然后分两拨儿打仗);还有掐苜蓿、挑蒲公英和茵陈(这是勤工俭学)……

这放学后到炊烟袅袅之前的一段时光,充满了无限可能和不尽的快乐。那些纯粹的快乐,是现在的孩子永远无法体会的“古董”。

那时候还有一个属于我们那一代的专享幸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那时候没有打工,那时候没有加班,那时候没有车来车往,孩子们可以安全地随处玩耍,直到夜幕降临时,妈妈们便扯着嗓子喊着孩子的乳名,大家知道该回家吃饭了,而且只是吃饭,不会有饭桌上的作业辅导和暴跳如雷。

那时候的童年,是永远也回不去更无法复制的快乐,不知道学习为何物,但学校是大家最喜欢的地方。

6+1,时过二十年,该有不同的感受,但是让课堂充满快乐、让学习充满乐趣,不论相隔多久,都不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