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读书亲子共读

特级教师教你写作文:心中有读者,语言要得体

2019-02-20  本文已影响34人  午夜游鱼的鱼

动而不迷:用语得体的策略

——心中有读者,语言要得体

[兵法解读]

《孙子》上说:“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意思是说,懂得用兵的人,行动不会盲目,方法却又变化无穷。所以说,了解敌方,了解自己,打仗就没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就能完全取得胜利。知彼与知己,知天与知地,都是相互关联的。打仗不仅要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还要了解战争的各种环境因素,只有适应具体的环境,才能够把仗打好,取得胜利。

[致胜策略]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知天知地,动而不迷,也就是要了解写作的具体环境,包括语体、语境、写作对象、表达方式;根据具体环境去写作,语言运用才不会盲目。如果写作不能适应具体的语言环境,不看具体的写作对象,心中无读者,或者不了解各种表达方式的特征,盲目地运用语言,那么就会使作文语言措辞不当,造成语言不得体的毛病。

为了避免上述的毛病,写作时必须注意到以下两点:其一,写作要有针对性,要考虑到写作对象,要因写作对象而异。首先要根据写作对象来决定内容的取舍。对方知道的事,要少讲,甚至不讲;对方不清楚的事就要多讲,详细讲。其次,要根据写作对象讲究措辞。对长辈说话,就不能跟孩子说话一样;跟陌生的朋友说话,也不能跟老朋友说话一样。要注意说话口气,要讲究说话分寸。

其二,语言风格要注意到文体区分。各种不同文体,都有其不同的语言特征。给家人或老师同学写信,语言就要口语化;写各种总结报告,就要有书面语言色彩。同一篇作文中,议论、记叙、说明之间的语言风格也有不同。叙述语言要简洁明了,描写语言要形象生动,议论语言要条理清楚,说明语言要准确无误。

总之,作文语言运用要动而不迷,措辞得体,要适应不同语境的需要,这是个很重要的语言谋略,也是很不容易掌握的语言技巧;在考场写作时,千万不可忽视它。

[成功案例]

文题:请以“我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2.不少于800字。

我能

项羽横剑一挥,生命之劲松瞬时枯槁成萧瑟秋风中的悲壮。我看到,那伟岸英姿划掠过滴血残阳,乌江悲鸣,苍穹黯然,楚民哭之如父。

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霸王别姬的千古悲剧,源于一个男儿对自我认识的太过偏激。当连营挂出了汉家的旗,当垓下响起刘邦的马蹄声,我们的英雄唯有以凋零生命之花来捍卫人活于世的至重尊严。我好恨,恨我没有早生千年,不能飞临乌江岸,用我孱弱的手,誓死拽下霸王欲将血刃的剑。轻轻地告诉他“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困境中的自我否定,桎梏了英雄的雄霸天下的太阳梦;四面楚歌的凄凉,熄灭了男儿曾燃亮过天地的极光。

东坡仰天一啸,生命之佩瑶瞬时飘溢出盈天漫地的磬香。我看到那飘飘白衣猎猎于萧萧风中,风度翩翩风情万种风华绝代。

这位被林语堂先生誉为“不能唯一”却“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一生颠沛流离的坎坷命运,便是一篇超越狭隘自我,演绎壮丽人生的辉煌篇章。

一场莫须有的“乌台诗案”使我们的文豪几近陷入灭顶之灾,吐纳珠玑的玉口在严刑拷供中凄惨哀号;泼墨风流的秀士在枷锁铁镣中迎风颤抖,发配荒蛮,风尘满怀,浪迹四野,身如浮萍。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居无定所的漂泊;涛隐隐的故垒边却依然响起你震撼苍穹的凯歌。你认识的自己是旷达的,所以你在烟瘴四布的密州仍“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里卷平冈”;你认识的自己是洒脱的,所以你在凄风苦雨的黄州仍“何妨吟啸且徐行”不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你认识的自己是超然的,所以你在独处荒僻的琼州仍挚情的吟唱“九死南荒吾不恨,慈游奇绝冠平生”。苦难历程中的热忱不减,赢得了东坡浪漫潇洒的一生,超越狭隘自我的男儿本色,造就了一段瑰丽的文明。

项羽被突袭的浮云遮住眺望的慧眼。宏图霸业灰飞烟灭于自我的孱弱,而傲岸的苏子凭借笃定的自我超越,为漫长的历史,增添了一片经久不衰的绚丽春色。

(辽宁一考生)

[致胜奥秘揭示]

我们说这篇作文做到动而不迷,语言得体,主要指小作者语言表达不盲目,能够较好地把握作文中叙述、议论以及二者相结合的基本表达技巧,无论是描述性的语言,还是论述性的语言,都表达得比较得体。

小作者起笔就令人惊艳。他用浓墨重彩之笔,挥洒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挥剑自刎那一刹那间的惨烈:“项羽横剑一挥……楚民哭之如父。”这段描述性语言形象简洁、文采飞扬,这就叫做得体,这就叫做精彩。

第二段转引余秋雨的话,再进行评论:“霸王别姬的千古悲剧,源于一个男儿对自我认识的太过偏激。”见解深刻,表述清楚,这样的议论性语言,也堪称得体。接下来夹叙夹议,融描述和评论于一炉,既可见形象描述:“当连营挂出了汉家的旗,当垓下响起刘邦的马蹄声,我们的英雄唯有以凋零生命之花来捍卫人活于世的至重尊严。”又可见深刻议论:“困境中的自我否定,桎梏了英雄的雄霸天下的太阳梦,熄灭了男儿曾燃亮过天地的极光。”这种不乏文采的评述,不是同样得体而精彩吗?

下面写苏轼,写法如出一辙。那描述同样出彩,那评论一样深邃,夹叙夹议的文字堪称锦绣词章。不必再引述,欣赏原文即可。措辞得体,文采斐然,这就是本文成功奥秘之所在。

[真题演练]

文题: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语义,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妈妈:

你送我到学校门口,我顺着人流走进考场,没有回望,我能够想象你眼神里复杂的情绪,我想我还是走得淡定一点吧。

可是,眼前的漫画却让我思绪翻滚。

一个孩子第一次考试100分,脸上一个吻印,第二次考了98分,脸上一个掌痕;另一个孩子第一次考试55分,脸上一个掌痕,第二次考试61分,脸上一个吻印。

我想的是,第三次呢?第四次呢?只要分数有波动,孩子的待遇就有波动。按通常意义,第一个小孩应该是优生,而第二个算是很普通的学生吧,可是全都生活在被分数控制的世界里,悲喜交替,无处可逃。

我有些不安,妈妈,那个对孩子又打又亲的人是谁呢?她可能是你吗?她正是你对吧?求学十二年,你没少亲我,也没少骂我,有时甚至“啪啪啪”!你引用我老师的话说让我“要成为优质的做题机器”,可是我的老师总会接着说“更要成为优质的人”啊!

可是妈妈,你似乎简单了些,在陪伴我的路上,你的眼里似乎只有我的分数了,仿佛那就是我整个人的价值体现。是的,我从小就会读书,就会考试,就是你昂首挺立笑傲江湖的“资本”;是的,我知道好成绩的意义,它会让我更受宠爱和欣赏,它会让你更有成就和尊严,它会改写我们家的处境和命运,它会让我更便捷地获得人世间物质和精神的享受……诸如此类。

可是长大后目睹你因此而生的悲喜,我常常觉得是那么遥远。你呢?你有没有发现我越来越长的睫毛下,有更多的委屈?有没有发现我越走越快的脚步里,有更多的趔趄?你可知道,我会夜半,无言独上西楼,看月色如钩?你可知道,我会断鸿声里,栏杆拍遍,叹“无人会,登临意”?有时候竟至怒发冲冠,仰天长啸?甚或“长太息兮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你一直告诉我你爱我如命,所以我听话,我听你的话,不问他事,不贪享乐,不玩手机,不打排球,不弹我喜欢的吉他,不看我爱的武侠……我力求考得高一点再高一点,可是卷面有难有易,精神有奋有颓,也有失误比别人考得低的时候,还有命运捉弄人的时候。记得初二下学期期中考数学,120分我考了86分,回家后告诉你你脸色立变,不只是你,我爸他让我跪下思过,我不跪他一个巴掌甩过来,我一下趴到地上,那夜我跪了两个小时,可是第二天老师告诉你说少加了我30分,加上我还是全年级第一,回到家你一把搂过我亲了又亲,可是我的小小的心冰冰凉凉。妈妈,我无法承受,这是我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你知道吗?

我曾试着与你们沟通可是无效,我羡慕我的同桌李某某,他成绩平平可是说起父母却眉飞色舞,我更羡慕那些从书里知道的大师和他们的孩子。鲁迅让他的儿子周海婴“完全的解放”,“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拂逆他的喜爱”;梁启超对他的女儿说“未能立进大学有什么要紧”,还说“天下事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天下第一等人物”;梁培宽追忆父亲梁漱溟时说父亲的教育是“信任且开放式的”,有一次他考了59分,他拿着补考通知书给父亲看,父亲只一眼就还给儿子,那意思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这些小孩受了信任与激励,后来都有了出息。妈妈,你可知道我羡慕他们?

三个月前,百日誓师之后,一天下午放学,学校广播里传来朴树的歌:“当你仍然还在幻想/你的明天,它会好吗?还是更烂/对我而言,是另一天/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只想永远地离开/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想挣扎无法自拔/我曾经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绝望着渴望着,也哭也笑也平凡着……”我越走越慢,走到校门口突然泪奔,那天我索性在湖边哭得昏天黑地像一个英雄,哭完我安静地回到教室晚自习。妈妈,这是你不知道的。

有人抨击当代中国教育,说是天才教育,而所谓天才教育的结果多半不是把一个普通资质的人培养成了天才,而是把他扭曲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畸形儿。自问我尚不是畸形儿,妈妈,我为此感到庆幸,可是令我不安的是,我一样被卷在了这样的教育里了,我不知道的是我的明天,它会好吗?我们的明天,它会好吗?

妈妈,我仍然愿意考一个高一点的分数,用它来回报你。不过,明天之后,不管我考了多少分,你和爸爸都能高高兴兴地庆祝我高中毕业了,好吗?

您永远的女儿:×××

2016年6月7日于考场

(广东一考生)

[张老师辅导站]

书信体作文,落笔前首先要考虑到读信对象,针对性要强,才有可能真正达到动而不迷、措辞得体的要求。

首先,要根据不同对象决定内容的取舍。这封信是小作者写给母亲的,对于母亲所知道的内容就可以不说,不知道的,而又是想让母亲知道的,那就要说清楚。比如,“三个月前,百日誓师之后,一天下午放学,学校广播里传来朴树的歌……”这事母亲不知道,却与中心思想有关,所以小作者详细叙说出来。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根据考场作文的命题,与作文考题提供的材料有关的,与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关的,就要多写,与之无关的,就要少写,最好不写。因为考场作文时间有限,不能浪费在与命题无关的琐事上。

其次,由于小作者跟读信对象是母女关系,那么,说话的语气就可以亲切,甚至亲密一点,就是撒撒娇都可以。因为感到委屈,对母亲撒娇,会使这封信显得更真实,更得体。当然,对母亲适当的尊重还是必要的。写信的语气像个女儿在与妈妈掏心掏肺,在尊敬中带着一点娇嗔,但又有分寸感,这样就叫做得体。比如,小作者在列举母亲把女儿当做考试工具,炫耀资本的实例之后,发牢骚说,“你有没有发现我越来越长的睫毛下,有更多的委屈?有没有发现我越走越快的脚步里,有更多的趔趄……”就十分真实得体。

再次,由于是母女之间的私信,所以语言应该口语化,就像在跟母亲面对面说话一样,不能像跟老师汇报学习情况一样一本正经,更不能像在写总结,用公文式的书面语来叙述,那样就显得很不得体。本文小作者就是能考虑到这篇考场作文采用书信体记叙心声,所以语言散文化、口语化,通俗浅显,但又注意力求简洁,避免口语的松散和啰嗦。

[实战集训]

文题:给父母的一封信

要求:以一名在校寄宿中学生的身份,给父母写一封信,汇报自己期中考的成绩,并说明自己进步或者退步的原因。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以在校寄宿中学生的身份给父母写信,首先要考虑到父母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只有根据父母的实际情况来写信,才不会措辞不当。

要考虑到这封信的写作目的。既然是要向父母汇报期中考的成绩,那么,与此无关的内容就不能多写。而父母急着想要知道的与期中考试有关的情况,他们不清楚的与你学习有关的真实状况,就要多写,详写,要把话说清楚。

语言要符合文体要求,语体要求,措辞要得体,语气要亲切。

本文选自:张若茵《七步写出好作文:作文兵法(高中版)》(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年8月)

编辑整理:时代华畅(微信ID:SDHCwin)

[内容简介]

本书将写作分为七步,这七步的划分依据不是写作步骤,而是写作内容。结合兵法,七步又细化为36招,招招均可夺分。七步分为语言、材料、结构、描叙、议论、创意、应变,36招作文兵法,每一招都由“兵法解读”“致胜策略”“成功案例”“致胜奥秘揭示”“真题演练”“张老师辅导站”“实战集锦”“思路点拨”等八个层次组成。

本书通过对兵家奇谋方略的介绍,对作文常法和变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加上对致胜实例的分析、对文题的设计以及思路提示,给作为中学生的你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方式,帮你迅速提高作文应试能力。

[作者简介]

张若茵,女,福建省语文特级教师。长期致力于中学语文教学,尤其在中学作文教育与研究方面多有建树,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独树一帜,作品《中学作文致胜策略36招》曾获华东六省一市优秀图书奖。其还著有《中国历史名人传》系列,该系列为中学生提供了优质丰富的写作素材。

作为一位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资深教师,张若茵老师特别重视作文对于语文学习的意义。作文指导书很多,但是实用、有趣、有效的书不多。因此,她根据多年作文教学和实践经验,结合中国传统兵法,专门为初中生和高中生作文应试,创作了这套《七步写出好作文:作文兵法》。书中巧妙的把兵法运用与作文技法、作文应试联系起来,使得全书有趣味性、又实用、针对性强,得到了众多一线语文教师和学生的赞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