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可能成为好的思考者
我的朋友,他没有企图成为智者,这个时代,试图教导他人,作出一副有知识的样子,往往会获得嘲笑。他们会怀疑,干嘛不去提升自己,多挣点钱,多获得荣誉,赢的他人的尊重不好,干嘛心心念念的思考这些无益无趣的事情。德性卓越是说出来的吗,通过和人交流出来的?
说的很对,企图告诉他人认知的人,不是傻就是蠢,还有一种情况,试图厘清问题,说服自己。不要做任何人的老师,如果在内心之中没有默契,甚至连基本的观点都存在背离,干嘛强拉硬扯,三观不同的接近会让人面目全非,如果强行融入,失去不止是时间,还有灵魂。
参与的讨论够多,总体来说,大多数议论并没有给予确切的答案。即便是那些理论论坛,老师、权威能够提出一些意见,但是,没人敢确信,他们拥有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善知识,总是要求你去悟,用心体会,对比中得到自己认知。苏格拉底会这样讨论问题?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让人自己思考,别到他们身边?笛卡尔让你单独一个思考,黑格尔仅仅习惯自言自语?
交流是单向的,你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而无需回复。如果你真的想得到答案,应确信自己是在思考,确实想交流。
只有自由的思考,真实的渴求,才能得到无私的帮助,恰当的知识。并非世界上都能遇见合适的灵魂,在同一纬度的时空相遇。你的理性和他人理性有着本质区分。
亚里士多德认为,活着的生物都有灵魂,灵魂将躯体组建成了活物。当一个生物死去的时候,组织者不在了,形式也就不在了,活物便死了。植物有着植物性灵魂,依照这个法则生长、繁衍着。动物在拥有植物性灵魂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运动性的灵魂和一个感性的灵魂,运动性灵魂让他们能自由活动,而感性灵魂则允许他们感知世界。人增加了一个理性灵魂,之所以能区别于动植物,因为这个理性灵魂能让我们知自己所知,想自己所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拥有美德的灵魂就是善。幸福,即终极的善,在最好的思想者。理性活动有两种:一、理性可以指导人去做一件事情;二、人可以通过理性对各种事件做出反应,进行理性的沉思。第一种理性活动即所谓的卓越的理性,亚里士多德对它的探讨构成了他著名的“中道观”。
“中道观”指出,道德上正确的事情和拥有美德的行为,往往都是在两个极端中间的,过度的和不足的行为分别位于美德的两侧。而这个“度”对每个人而言是不同的,就好比酒量不同。
恰到好处的英勇是一种富有美德的行为,胆小怯懦是一个极端,鲁莽的悍勇则是另一个极端,然而这并不是“中道观”的正确解释,“中道观”概括来说是指在正确的时间、基于正确的理由、用正确的情感、通过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这才是真正富有美德的行为,而非遵守一套现成的道德规范。
所以,美德是基于环境做出正确的反应,而非绝对适度的行为。
道德的法则是没有绝对标准的。在这个世界里,道德标准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以,不顾环境因素认定一件事情的绝对道德是不合理的。
亚里士多德的思考影响了他之后的绝大多数哲学家。他的影响远不止于哲学,很多观点成为了人类探索自然科学的敲门砖。“万物都会试图回到它们的自然状态”的理论直至牛顿出现才被打破;“所有动物和其组成部分都在不停实现内在目的”的观点直到达尔文登场才被终结。
没有哪位哲学家能超越亚氏影响力,他去世后,穿越中世纪数百年内,亚里士多德都被称为The Philosopher,即那位哲学家,称号表明了他不可撼动的地位。
比起他来,现代大多数哲学家会让人笑话吗?你我这样思考,又算什么?可是,即便如此,还是应成为好的思考者,而不是纯然混球,还自以为是,以为全世界都是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