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条怀旧的“弹硌路”,寻觅老上海的情怀
桃江路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全长不到500米,它西起乌鲁木齐南路,中间的岔路口是衡山路和宝庆路的交接点,东头又正好是汾阳路和岳阳路的交汇处。
这是一条十分悠闲的小马路,很多时候,它好像只是为了连接其它道路而存在,不经意间就会被错过。桃江路与其南边不远的东平路东西两端的起止几乎相同,每次路过这里,我总会纠结一下到底是走东平路?还是桃江路?如果为了去逛爱庐选择了东平路,那么我又错失了闲逛桃江路的一次机会,虽说这两条路其实都很短,再走走又何妨。
其实,桃江路又何需给我多一点去走它的理由?!
桃江路最早修筑于1913年,当时为纪念法国海军军官恩利和而取名恩利和路。1943年改名靖江路,后来因为路名读音容易与闸北区的京江路混淆,便以湖南省桃江县之名改叫桃江路。
桃江路的风格很明显的分为两段,从东头普希金铜像三角花园到衡山路的一段,较为热闹,道路两旁是常见的法国梧桐,路边不少特色精致的小店;
而衡山路到乌鲁木齐路之间的一段,人少、店少、车也少,安静很多,道路两旁种的是乌桕树、路灯也是老式的,路面是少有的“弹硌路”。
在上世纪50年代,上海有400来条弹硌路,这种由卵石、块石拼接而成的马路是许多老上海儿时的回忆。桃江路上翻修升级的“弹硌路”,继承了传统老“弹硌路”透气性好、渗水性好的优点,还不容易溅水、硌脚;现在如果你是骑车或是开车,依然会觉得路面太抖,可要是步行过这里,却是满满情怀,路过的行人常常忍不住想要停下来拍一张风情照。
桃江路上有宋庆龄的旧居、蒋介石侍卫长俞济时的旧宅、曾国藩外孙女的旧居等,据说当年宋庆龄住在这里时,最喜欢在弹硌路上散步。导演李安的电影《色戒》曾在桃江路上取景,一排拱形挑檐的红砖墙联排洋楼,体现了浓浓的老上海情怀。现在,这里有许多有特色的文艺小店,最出名的就是曾经桃江路25号甲的老麦咖啡,电影《小时代》曾在这儿取景。
桃江路,这条短短的小马路,它好像是穿越而来,又仿佛邻家弄堂的小街,它怀旧,它精致,它在这座大城市里有点儿不一样的味道。
桃江路25号 周仁旧居原老麦咖啡馆
桃江路25号,一栋德国式的折衷主义大花园洋房,建于1927年,最早的主人是德国驻沪领事。
解放后这幢住宅由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接收,后通过房屋交换,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周仁夫妇的住宅。周仁出身于豪门望族,他的祖母是盛宣怀的姐姐,姐夫是蔡元培。周仁在1910年前后与胡适、赵元任一同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专业是机械和冶金。学成归国后组建中央研究院,任工程研究所所长和研究员。解放后周仁历任中国科学院冶金陶瓷研究所、上海硅酸盐化学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上海科技大学校长等职,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重大成就奖。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198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中科院冶金研究所内树立了周仁的铜像。
周仁的太太叫聂其璧,也是出身名门,她的父亲聂缉是晚清时上海的道台,母亲是曾国藩的女儿曾纪芬。曾纪芬和宋美龄的母亲倪桂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两家是好朋友,1923年,聂其璧和周仁结婚时,尚未出阁的宋美龄还是聂家小姐的傧相。
2009年,这座洋房的车库被一个叫老麦的青年翻修,成为了桃江路上的文艺地标,这就是闻名沪上的老麦咖啡馆。
老麦咖啡馆的门口没有店名,只在一楼绿色门檐上写着“桃江路25号甲”,但来的人几乎都知道它叫老麦咖啡馆。
“老麦”在上海的文艺青年圈子里相当出名。他曾任世界银行总行的高级职务,曾在40多个国家旅行过,“生活着,而不是活着”是他的人生信念。他玩摇滚、爱设计,喜欢逛全世界的别致小店,并用手绘的方式记录下来。他是一位旧货猎人,上瘾地搜寻着一件件古老的物件,放进他的咖啡馆里。咖啡馆内的装修很随意,却很温馨,尽可能地还原了老房子的破旧感觉,书架上、隔板上、墙壁上到处陈列着主人老麦从各个城市收集来的玩意儿,处处透着小情小调,电影《小时代》曾在这里拍摄取景。
2016年,老麦咖啡馆关停搬走,如今这里已经改头换面,再没有了当年的“文艺”,只有那本《老麦咖啡馆》的书,记录了这里的一切回忆。
桃江路31号 宣铁吾旧宅
这是一幢建于民国时期的假三层花园住宅,砖木结构,灰色水泥外墙,简洁的大块面双坡屋顶铺设红瓦,开单坡老虎窗,左右对称的壁炉烟囱,南立面底层为敞廊,4组塔司干双柱支撑起二楼的大阳台,前面一个围合的大花园,有着美国南方庄园的风情。
建造这幢花园住宅的业主是外国人迪希勒,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孚石油公司负责中国业务的总经理柯尼西夫妇住到这里。1945-1949年,桃江路31号为上海市警察局长宣铁吾住宅。
宣铁吾,又名蒋石如,浙江诸暨人,他父亲曾是蒋介石年轻时的拜把兄弟,故被蒋介石当作子侄看待,与蒋介石和蒋经国私交融洽,为蒋经国平生两大知己之一,深受蒋氏父子的信任。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一期,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宪兵营长,参加北伐战争,1932年在上海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1933年任蒋介石办公室的侍卫长,国民政府警备司令部参谋长。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亲自点名由宣铁吾担任上海警察局局长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1948年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1949年移居香港,1960年到台湾,1964年病逝。
桃江路39号 俞济时旧宅
桃江路39号,一幢带有英国安妮女王时代建筑风格的独立式花园住宅,建于1923年。
建筑面积666平方米,假三层砖木结构,水泥拉毛外墙,南立面中轴对称,竖三段式划分,中间的入口内凹。一二层左右两个大大的落地窗略带凸弧形,二层嵌入式的阳台,三层屋顶中间一个大尺度的圆弧形老虎窗,上有陡峭的红瓦坡顶,兀立高耸的灰色砖砌烟囱上有水泥装饰的几何图案。住宅南边原是一个大花园,一直延伸到东平路上,离蒋介石东平路的爱庐很近,当年住宅的主入口在东平路上的花园一侧。
这座住宅最早的主人是日本驻沪总领事馆商业顾问横竹。抗战胜利后,这处房产被民国政府作为敌产没收,之后划拨给国民党高官、蒋介石的亲信俞济时。
俞济时,1904年出生,浙江奉化人,是蒋介石的同乡,也有人说,他是蒋介石的外甥。1924年在族叔——时任黄埔军校军需处长俞飞鹏的保荐下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任蒋介石侍卫。1932年任张治中部88师师长,参加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1937年,任58师师长时与王耀武的51师合并组建了第74军,并担任第一任军长,参加南京保卫战。从1942年到1956年,担任蒋介石侍卫长,负责保护蒋介石整15年,是蒋介石的侍卫长中任职时间最长、也是最受宠信的,曾随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1949年去台湾,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总务主任等,1990年在台北逝世。
解放后,该宅曾由徐汇区财政局等使用。现在花园里盖了一幢5层的办公楼,出入口改在了桃江路上。原住宅成了豪夫堡HB啤酒屋。
桃江路45号 宋庆龄旧居中国福利基金会的诞生地
桃江路45号,是宋庆龄1945到1947年间的住宅。
这是一幢典型的两层欧陆式独立花园住宅,高高的壁炉烟囱,清水红砖外墙,红瓦砌筑的自由屋顶,高低错落的双折屋面相互交叠、组合,使得整幢建筑显得十分生动。住宅的南面有连续三个开间形成的双层拱形大敞廊,与花园连接。门窗扇上有罕见的菱形花格,全木雕花楼梯。
这个住宅的第一位主人是一位名叫塞思的英美人,后来曾多次更换房主。抗战胜利后,房产被国民党政府没收。1945年11月,宋庆龄从重庆返回上海后,因莫利哀路29号即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的寓所年久失修不能居住,就住到了桃江路45号的花园住宅。不久,宋庆龄决定将莫利哀路29号寓所捐赠给国民政府,作为孙中山永久纪念地。
宋庆龄在桃江路45号寓所住了近两年,在这里,宋庆龄发表了《保卫中国同盟声名》,宣布将香港成立的保卫中国同盟更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中国福利基金会在此宣告诞生。
1947年下半年,宋庆龄又搬回莫利哀路29号寓所居住。1948年秋,根据蒋介石手谕,国民政府另拨林森中路1803号,今淮海中路1843号的一幢独栋花园洋房给宋庆龄居住。1949年春,宋庆龄正式迁入林森中路1803号,就是今天的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
上世纪50年代,桃江路45号为新沪钢铁厂员工居住使用。如今,花园靠街角的一半变成了公共绿地,建筑内部也挤入了多家住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