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物:AI iSpace
i Space是个什么?名字取得真好。这是一款专门练习英语口语的AI智能伙伴一个APP。
既是伙伴,说明它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很方便。
有口语测评,根据不同话题设置一定阶梯的系统型训练。每个主题的完成后,进行AI技术口语模考报告,哪些方面做得很好,哪些方面需要提高。
每个主题又分为:pronunciation、listening、vocabulary、speaking和quiz.
Pronunciation有范文涉及到的【连读】示范,无论是磨耳朵还是练发音都是很棒的设计。
Listening以模考版本为核心,设置对话和独白两种形式。一段无感的说明,题目,一个声音按钮齋听。
Vocabulary的设计还停留在传统教育形式的初始阶段,给出些需要积累的单词短语。声音和练嘴的频率还是远远不够的。
Speaking就直接给表达的中文,要求以中文开始录音了。可参看原文。
为了增加学习者的互动环节,开设一个Talk King功能,喜欢美剧的人可以练练地道表达。以生活化视频情节进行限时跟读录音。
总体而言,内容分类并具有从易到难的阶梯感。从听到说的重复过渡做的还远远不够,适合想学好英语,尤其是重点练习口语的成人。
Quiz就直接上模考对练了。AI技术体现在它能根据你的原始答复打分,并根据你回答的内容,重新整合出一个更好的声音+文字版本给你进行二次反刍训练。——大大节省了学习者的学习时间,而且非常具有针对性,技术很值得借鉴。 美中不足是声音尚停留声音技术是语音合成,合成的声音和真人声音是有区别的---本质区别。
说到发音,很想提一下,英国英语发音(BR)和美国英语发音(AM)。究竟RP在我们中国存不存在?BR的发音比较有“阶级性”。趋势上是Wells和Honey.英式发音给人一种很做作的感受。老英们喜欢或个人喜好。而GA呢?曾几何时,美国传统的各大新闻网试图限制口音----甚至歧视某些播音员和天气预报员常常保留了自己的加拿大的地方发音。
虽然很多说法众说纷纭,但声音的启蒙阶段,还是有必要好好甄别一番的,在我以往的工作经历中还发现了一件很不幸的事,孩子们使用的有的地区性的教材,还存在我们自己学生录制的录音带。想像一下地方口音的普通话或者老外的正宗地方口音普通话就能明白声音输入的强大威力。
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北美外教的面授输入量之高昂,国人英语学习还和英语素材壁垒,历史政治浩劫,美国政治化人力外输策略有关。毫不夸张地说,完美的儿童英语启蒙教学之路的难度,并不比中国当年研究核潜艇容易。
现在不乏英语学得好的孩子们,但还不是普罗大众的孩子们信手拈来的那种好,意义非凡的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不是一个层次上的教育领悟。更不是在贫困地区发放几本童书做慈善就能填平教育的沟壑,更何况那些盲童呢?星星的孩子们呢?聋哑儿童呢?
作为一名曾经的民间教育工作者,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藏在心底里的一个心愿。愿语言最佳学习期的适龄儿童,无论贫富都能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从而能有机会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梦想。
无论贫富与否,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追求梦想的权利。我想,这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方向。我相信,在未来地球上的人类都会用实际行动保护地球村,通过良好教育的更大化普及,人们会越来越热爱和平,世界上的每个人也会更加友爱互助,甚至去国界化,更多地是通过多国语言的掌握,培养儿童灵性的成长,文化之间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实现了彼此交融理解。最后世界大同。
【AI教育】从零出发,为全球儿童获得美好的未来,能拥有更好更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我一直希望这个梦能实现。用大爱的方式,自由联合全球的专业人士来完成-----我希望自己也是这片汪洋大海当中的一滴水。能从每天的一点一滴的努力,脚踏实地开始。虔诚地期待我们神奇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