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通往幸福的教育》
相信很多为人父母和我一样,当了爹妈后,除了保证孩子每天的温饱和健康,也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开始思考各种问题:“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要不要买学区房”,“孩子太内向了/坐不住怎么办”,“作业写不完怎么办”,“兴趣班要不要上”,“到底应不应打骂/惩罚孩子“,“孩子不喜欢阅读怎么办”,“孩子受欺负了应不应该帮忙”……总之,我们总遇到解决不完的问题,又找不到完美的答案。看了很多的育儿书,好的理念几乎都是国外的,照搬吧,在和我们国家理念结合运用起来效果总感觉有点差;光听朋友过来人建议吧,又觉得这观点是不是有点落伍。苦于找不到一条好的出路。如果是这样,你可以看看《通往幸福的教育》这本书,放下自己的焦虑,找到适合的方法,践行坚持正确的理念,找到属于自己孩子的那条教育之路。
为什么建议读这本书呢?因为这本书是源自于童书妈妈三川玲遇到收集的成千上万的问题,合并收集而成的这本书。而且对于上述的,甚至更多的问题,全书分为了四个领域:教育观念、身心成长、如何学习、家庭生活,几无漏网的思考、回复。清晰明确的四大板块,以及每个版块的小方向小话题的讨论,会让你觉得这就是一场家长的对话,而且思考的深度、广度会打开你的思路。于我,更是放下了深深的焦虑。
《通往幸福的教育》① 教育的光芒
我家童童马上4岁了,上幼儿园小班。有时候他不想去上幼儿园,我们就问他为什么不想去,以前他不太会表达,总说“就是不想去”,后来他会找借口说“今天肚子有点不舒服”,再后来会说“我就喜欢在家里玩儿,家里玩具多”,“幼儿园不好玩”……这个时候,我偶尔会担心他在幼儿园是不是收到了欺负;时不时又焦虑怎么身体不舒服,是哪儿出了问题;甚至担心家里提供了太多好玩儿的绘本、玩具、实验,以及本身的开放性真的会使他不想去幼儿园。同时,也会想方设法让他在身体正常的情况下,接受去幼儿园这个事情。但每次在安抚他的时候,我自己也一次次地问自己:上学到底是为了什么?
最近因为考虑孩子上小学的事情,本来说买套学区房,但因为限购政策一出台,二手房和一手房房价的倒挂,让我们这个从小城市来省会城市安家的家庭有点为难。一方面,希望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如果真的硬在这个时候买学区房,的确又会给我们这个家庭造成很大的压力。前段时间又流行的阶层固化说,加上人工智能对未来多个行业的冲击,感觉不上个好学校、不打个好基础、不争做社会体面人士、不有个八十二般才艺就没有好的生活。我又不断地问自己:应该给孩子上什么学校?接受什么教育?送他上学的目的是什么?
在书中,从教育的由来,中国教育的困境,我觉得我找到了答案:因材施教的教育,以孩子为主体的教育,引导孩子找到自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幸福的教育。
② 成长的思考
在童童的成长过程中,为了不做“无证上岗”的父母,我和他爸爸都在不断学习。有些书说,孩子发脾气了/犯错了,要让他冷静几分钟,我们做了,但感觉小孩心理比较受伤。有些书说,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个非常认同。我在要爆发的时候会让爸爸过来带小孩,并自己去房间冷静冷静。有些书说,不要打骂孩子,我们会深究背后的原因,控制住情绪,不以大欺小,寻找其他费劲的方式来沟通改进。我相信有很多和我们一样人父人母的爸妈,在学习中、在冷静中、在吼叫中、在去权威中、在调频到孩子的频率中,和我们一样,生气过、发飙过、懊恼过、遗憾过,更多的是因为孩子的纯真和宽容,融化过。其实回过头仔细想想:吃饭撒了一地,用手抓菜抓饭,有什么大不了,慢慢培养好习惯就好。在外面疯跑攀爬脏了热了累了,有什么关系,注意安全就好。穿衣磨蹭,洗脸捣蛋,沉浸在自己小世界听不到,有什么关系,家长拿出点耐心就好。我家童童内敛、胆小、不爱和不认识的小朋友一起玩,有什么关系,是他自己的节奏就好。成长不是按照一个标准的模式区去规束自己,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而且美国童书出版家说过,不完美小孩最真实,也最可爱。看到这句话,我放下了焦虑,接受他的不完美,也接受自己做不到“百分百妈妈”的不完美。
③ 学习的秘密
我周围很多家长,看到别家孩子报了个舞蹈班/跆拳道班,马上也把孩子送去。看到别的孩子都在学习英语,也让孩子早点掌握第二外语。看到别的孩子学习钢琴,马上也去报个小提琴。看到别的孩子学习画画,也每天车接车送,一课不落。似乎学习就是一场比拼,不能让孩子学得比别人少。想起有一次我们在逛商场,一个早教机构的销售人员走过来,问童童“几岁了”,“在上幼儿园没有”等等寒暄,其中一个问题,令我极为震惊——“孩子上了几个兴趣班”。回到家,我给童童爸爸开玩笑说,“几个兴趣班”,呵呵,我们家一个都没有,看来早教班都不会收。我是个从不迷信兴趣班、早教班的家长,因为我更相信父母的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我们一起阅读、一起画画、一起跳舞、一起运动、一起做实验、一起拼积木、一起做手工、一起玩游戏……这些难道不是最好、最有爱的兴趣班吗。而且,学习的中心,应该是孩子。他的兴趣、爱好、习惯才是作为家长在给孩子报班前首先应该考量的,而不是跟风,不是比较,不是怕落后。还有很多机构打出的培养专注力、创造力这些噱头,也是不可取的。这些能力不用培养,孩子与生俱来,家长只要不要抹杀,保护好就可以了。养成好习惯,发掘、保护、引导好孩子的兴趣,增强他学习的内在动机,这应该也是书中说的“学习的秘密”吧。
④ 教养的方式
旅行、阅读、运动、玩玩具、亲近大自然、有效的陪伴、生死话题、财富教育都是这里讨论的教养方式。每个家庭,因为其家庭成员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求学工作经历等等的不一样,肯定会独一无二的教养方式。我们隔壁邻居是自己开店铺的,他女儿很小就知道自己找伙伴玩儿以及做生意的简单道理;我还认识一当律师的,她儿子说起话来也是一套一套的;我一朋友两口子都是博士在读,他们儿子的提问能力、观察力、阐述观点能力简直秒杀我等大人。然后想想我们家的情况,首先,童童是得到比较充足的陪伴。然后,因为我和童童爸爸喜欢看书、旅行、运动,所以他从小阅读习惯比较好。去过的地方结合书本和地图还能简单讲述。运动热情比较高,和我跑步,和爸爸踢球都能持续挺久。而且作为有“心计”、想趁小培养好他习惯的妈妈,除了阅读习惯的培养,还结合我和童童爸爸各自现有的能力,启蒙他的英语和数学,并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尽可能的东西让他尝试:做实验、做手工、涂色、玩桌游、听音乐……也许能从中发现他的兴趣。
如果可以,我会一直为你读睡前故事,也许有一天你会告诉我你可以自己看了,那时我会失落。如果可以,我们会定期走在旅行的路上,当然,有一天是你来规划设计安排好的行程,那时我会欣慰。如果可以,我们还会一起玩桌游、拼乐高拼积木,当然,以后肯定是更复杂升级的版本,那时多半需要你教我。希望我们一起携手走在通往幸福的教育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