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生活

你所谓的思考只是想一想,那些洞察本质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2018

2018-09-10  本文已影响0人  007明_阳

你所谓的思考只是想一想,那些洞察本质的人是如何思考的?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是《教父》里的一句台词,这也道出牛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别:看穿本质,思考到点上的洞察力。

普通人和能看透本质的人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在普通人眼里,麦当劳只是个卖汉堡的;明眼人才看得出,特许加盟收租金才是它最赚钱的业务,麦当劳其实一家搞地产的公司。

摩拜刚出现在你家门口时,免费骑。你在想,哇好便宜,免费投放这么多车,摩拜不会倒闭吗?殊不知,人家依靠大量募集押金,玩的是钱生钱的高级游戏。

不是我们太傻太天真,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

那个把跑车送上的太空的埃隆马斯克,他极度推崇的“第一性原理”,其实就是戳中了特定系统中存在的最底层“本质”。他在采访中提到,“通过第一原理,我把事情升华到最根本的真理,然后从最核心处开始推理……”

抛开商业世界,能否洞察本质在日常生活中也决定了我们能否活到点子上。

生活中总存在这样一种人:

你苦思冥想一个问题好几天,和同事争论不下,他简单几句话,就道出了问题的关键点,你在一旁“哦……”,惊掉下巴。

跟他聊天,总感觉他看问题入木三分,好有深度,在他面前显得自己Too young too simple。

这种人做事雷厉风行,解决问题快准狠。

比如产品卖不出去,厉害的人一眼就能发现产品定位不同,得换一套打法,坐在办公室拿订单。

而大部分人,以为自己不够用功,于是打更多的电话,跑更多客户……明明很努力,就是过不好这一生。

所以看穿事情的本质的深度思考能力,是一个人的底层能力,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那些半秒钟看穿事物本质的人是天生的吗?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这本书告诉你,当然不是的,深度思考是可以训练的。牛人们自有一套深度思考的心法,学会这套框架,你也能系统地思考,离本质更近。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脱胎于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的明星课程——“系统动力学”,是作者将该课程灵活应用实际问题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深度思考方法。教你打破思维定势,四个步骤训练思考力,揭穿事物本质,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作者平井孝志是日本筑波大学国际经营学专业教授,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商学院MBA、博士。曾在贝恩咨询公司、星巴克、罗兰贝格等名企任职,开展咨询服务。擅长为企业制定全球性战略、新市场开发、市场营销战略,在经营战略、逻辑思维等企业培训方面经验丰富。

01 深度思考就是不断接近本质

一件热点事件出现后,大多数人扮演吃瓜群众,跟着围观凑热闹。睿智的人会冷静的分析:这件事为什么会火,是自然引发共鸣还是有人幕后策划的营销手段,它是如何一步步引爆的,以前是否发生过同类的事件……

深度思考就是拨开事物的表象,去发现别人看不见的深层次的本质,埋在冰山下的部分。我们看到的是雨,别人看到的是水的循环流动。

02 本质 = “模型” x “动力机制”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工具箱,灵活运用“系统动力学”来训练深度思考能力。“系统动力学”发源于20世纪50后代,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交叉综合学科,通过隐藏于现象背后的“模型”及“动力机制”去捕捉事物背后的本质。

模型就是现象和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图,剥离细枝末节后呈现的极简结构图。比如用水循环图来解释下雨。

删除

学霸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不管题型千变万化,他能立刻抽离出该题的模型,归纳到某一知识原理进行解答。在学霸眼里,穿T恤的小明和穿西服的小明都是小明,在学渣眼里却是2个人。

动力机制就是加上时间维度后,以动态的视角观察模型产生的变化。比如每天多学一个小时,成绩提高一分。假如这个模型成立,那学习10小时就会提高10分吗?显然不是这么简单。

深度思考就是综合模型+动力机制,用全局和动态的眼光来分析复杂事物,理解事物本质。

03 如何深度思考?

1、建立模型(一张图)

模型是展示事物各要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图,那第一步就是要找出影响事物的各要素。作者列举了5个不应该忽视的点:①输入源,可以理解为投入、成本;②输出点,即产出、成果;③竞争关系,指竞争对手;④合作关系,即合作伙伴,⑤支持者;影响者间接对模型整体产生重大影响的要素,如老板、股东等。

为了方便理解,以工作为例。

删除

自己作的图哈哈。

2、解读动力机制(一个时间轴)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静止不变的,把握事物趋势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解读动力机制就是把时间拉到足够长的范围内,预测模型所产生的结果,从而摸清事件的发展规律,关键节点。

6种代表性模式:逐渐增长、成长和衰减、上下波动、S形曲线、生命周期、趋近目标

删除

3、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一个支点)

改变现象无法扭转局面,只有改变模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但是对既定的整体模型进行推翻、重组,谈何容易?更聪明的办法是找到合适的支点,来撬动模型改变,只需要一两个关键行为就能实现重大变革。

比如泰王因庆祝60大寿,大赦在押刑犯。结果短短几个月,艾滋病从监狱扩散到全国1993年泰国100万人感染艾滋病。威瓦特医生发现了使用安全套能有效控制艾滋这个关键行为,拯救了500万人。

那如何才能找到那个改变的支点呢?作者在书里提供了几个建议:首先正确理解前提条件;其次可以扩展现在的“思考范围”,考虑到受影响的方方面面;此外,还可以提升视角,尝试偶尔放下眼前的问题。

4、行动,从实践中获得反馈(无数个行动)

知道和做到之间差了2个伟大的字——行动。深度思考是日积月累的厚积薄发,不是掌握了一套方法论就能轻松习得的。不断将之前的三个步骤付诸实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在实践中不断地验证、反馈、校正,训练深度思考的肌肉。

我们平时的思考大多基于现象的“想一想”,治标不治本;直击本质的深度思考才能从根源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教我们打破思维定势,从建立“模型”和解读“动力机制”2个关键点入手,4个步骤系统地学会深度思考法,探询事物本质,快速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莫醒醒momo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e8ab0e84997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