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古诗词闲话古诗词中国诗词大会

读诗讨巧法(二)

2020-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不熟的果实最好

​ 

(接上文)

我们念格律诗感到拗口的原因,除了上面所说的今古音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有些字的平仄两读。

要掌握这两方面的影响,就得对格律稍作了解。简单说就是知道平仄的分布,再记住可以灵活变化的地方(不论和拗救)。古人念诗,也得遵循这些规律。

1、格律诗(近体诗)每句都是律句,而从唐代开始,古体诗的律句比例一直居高不下。

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是长篇七言古诗。全诗八十八句如舒缓的乐声,使人从容体味诗情。但其中有五十一句是规范的律句,律句占比近六成。

其中的佳句比如:小弦切切如私语、妆成每被秋娘妒、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等等,都是律句。

其中“相识”的“识”在《平水韵》里是入声字,因此这一句的句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大约读作:

相逢何必曾相

用近体诗的律句写古体诗,这说明诗人深谙格律的美妙,他们会不自觉地用律句排遣胸臆。

非律句不是不美,只是古体诗里需要律句作基调,来衬托激昂的非律句警句,让全诗既儒雅规范,又别致可爱。比如岑参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前四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其中第二三句都是律句(第三句“东风来”有“三平调”瑕疵),和铿锵壮阔的第一四句相勾连又对应,隽永而激越,画面次第展开,诗情耐人寻味。

2、律句一共只有四种句式,以五言律绝为例,七言是在五言之前多加两个字而已。

A平)平仄  白日依山尽,

B仄)平平仄平  黄河入海流。

C仄)平平仄仄  欲穷千里目,

D平)仄仄平平  更上一层楼。

1)其中七言首字平仄不论;五言除了“平平仄仄平”以外,首字平仄不论;A和B的第五个字平仄不论。

即以七言诗为例,有所谓“一三五不论”之说;五言诗则“一三不论”。但事实上只有A句式适用;

B的第三个字如果“不论”(即为仄),则犯孤平要拗救;

C和D的第五个字却要“分明”。

所以,上面四句如果考虑“一三五不论”的基本边界,可以集成一首律绝(《尤》韵):

友如相问  王昌龄律绝《芙蓉楼送辛渐》

见长江际流  李白律绝《送孟浩然之广陵》

江斜月里  张祜律绝《题金陵渡》

竿月钓沧州  陆游律绝《即事》

即一首七言律绝的平仄,可以灵活至此。上述A的倒数第三个字还可以用仄声,而不用去拗救。

比如(“一”和“别”都是入声字):

身游万死生地,路入千峰嶂中。 陆游的七律《晚泊》

又比如:

此地为别,孤蓬里征。 李白的五律《送友人》

当然也可以把它视作拗句相救,比如:

寂寂何待,朝朝自归。 孟浩然的五律《留别王维》

鸿雁时到,江湖水多。 杜甫的五律《天末怀李白》

(未完待续)

解谜诗——第二辑

日本游历诗

狐裘拂袖——悬肘第五证

董其昌的罗生门

董其昌名号补遗

盛唐那次饯行——一首四联回文七律

英雄儿女

“晚来风味浓于酒”

莫言夏衍余秋雨

《饮冰室诗话》的佳句

书法的几重身影

“衰”应该念cui吗——回乡诗考补遗

明治汉诗

台湾行散记

故园权作少年游——昆明饮食

不添烟柳也春山

苏东坡的归隐

被误读的米元章

斜风细雨入汤山

北宋的几个瞬间

翰墨风流——三个维度看书法

黄鹤楼的鹤是哪一种黄

敬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不熟的果实最好(ID:bushideguoshi)

本号文章皆为原创,微信以外平台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谢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