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他人苦 莫劝他人善

2022-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轻風细雨

晓玲和我住在一个小区,自从结婚后我就和晓玲认识了,大概快有三十年了的时间吧,她老公和我老公都是一个单位的。晓玲是一个嘴巴很能说的人 ,每次见面她总有滔滔不绝的话说个没完。

时间长了就知道她的父母,还有两个弟弟,还有她的婆婆公公都和我们住在同一个小区,说白了我们小区就是一个单位的小区。

但那时候,我和晓玲不在一栋楼上住。每次碰见她聊天,她很少提及自己的父母,一张口就是婆婆家长婆婆家短,几乎都是婆婆的长,经常夸婆婆公公多好多好。这样的儿媳妇真是少见。娘家就几步远,但是很少见她回娘家,倒是经常往婆婆家跑。

那时候,就有一种感觉,晓玲对婆家比对娘家亲。我有点纳闷,一般闺女都亲娘家。但是别人家的事也不好过问。

后来我和晓玲住在一个楼上,而且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才知道她母亲在几年前已经去世了 ,现在家中就剩下她父亲一个人住在一套楼房里。我就更奇怪,晓玲从不提父亲,也不去看她的父亲,而且她父亲就住在我们楼后面的那栋楼上。

这就让我更有点纳闷了。

后来她儿子结婚。她儿子和儿媳妇都在内地上班,要回来结婚,新房就在他们现在住的房子里 ,所以整个房子就要重新装修。晓玲和她老公两个人要搬出去住,就在好朋友或者同学家借住。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们两口子到处打游击,而她父亲两室一厅的房子,只住着她父亲一个人而不去住。

一次我回家路上碰到晓玲,“你这是到哪去啊?”

“到同学家,房子还没有装修好。”

我本想说,你怎么不到你父亲那住了?但是我又将话咽回去,因为我知道她已经换了几个住的地方了,院子里的人都有说辞。

回到家我就对老公说:“这个晓玲自己父亲家不住,为什么要跑到别人家去住了?”

老公也一时无语,的确让常人想不通。

小区里都是一个单位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对晓玲的做法都是有看法的,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认为不管自己亲生父亲的人就是一个不孝的人。

有时候晓玲坐在一堆人中,滔滔不绝地说要去看婆婆公公,这么好那么好,给婆婆公公买的什么衣服买的什么东西,有人就会打抱不平地说:“你也去看一下你的老爹呀!”

晓玲一声不吭地坐在那不出声。

我想,她肯定和她父亲心里有什么过节,一直卡在心里过不去。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晓玲逛街一边走一边聊天,说到老人身体健康养老的问题,不知怎么一下话题拐到她老父亲身上。

提起她父亲,晓玲一下变得气愤不已,说:“在我从小的记忆中,我爸啥也不管,就知道喝酒 ,还打我妈。我妈为什么走的这么早,都是我父亲从不关心我妈。我妈生病动不了吃不上饭,我每次去看我妈,我爸躺在床上装睡根本不管。”

“我爸对家里孩子的事情根本不管 ,我大弟弟的工作都是我妈一次次找领导,才有机会顶替父亲退休名额有的工作。我小弟弟当兵也是我妈跑前跑后张罗着当了兵,复原后才有的工作,我父亲就知道喝酒,动不动就喝醉打我妈。”

“我妈不在以后,我爸一个人五六千的退休工资花的光光的,竟招的不三不四的人在家中。这是一个家属院,女儿女婿儿子儿媳妇还有亲家都在一个小区住的了,他从不考虑儿女的颜面。我有时候在婆家都抬不起头。”

“一次弟弟到父亲家中去,看到家里几个不正经的人。我弟弟一气之下把那些人轰走,叫我和小弟弟一起过来开家庭会议。我父亲说他以后病了不让我们管,不让我们出钱。可是我爸病了还是我们姊妹三拉到医院,住院费都是我们出的。我爸一分钱都没有存下。”

“跟我父亲一起上班的人都了解我爸,说我爸对自己家的人当外人,对外面的人可亲呢!”

“所以,我对我父亲的恨都积到心里了,这一辈子都无法原谅。”

我想,晓玲对父亲冷漠肯定是有原因的,没有哪个子女不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父母做的事太寒子女的心,才让子女凉心的。事情没有搁在自己身上,是无法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深处的体会与所受的伤害。

不管怎么说,晓玲他们姊妹三已经做的可以了,她弟弟雇了一个给她父亲专门做饭的人,经常买些吃的东西拿过去。晓玲有时候蒸馍馍也给父亲送过去。虽然有关爱只是这亲情有点距离。为什么会这样?只有他父亲心里最清楚。

所以,未经他人苦  莫劝他人善。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莫评论他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