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 游觉华岛

2022-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clafa

(原创非首发)

        在辽宁省兴城市海滨东南方向约十公里有座岛,名叫菊花岛。它是辽东湾里最大的岛屿。菊花岛两头宽,中间窄,呈不规则的长葫芦形,岛南还有两小岛,远为张山岛,近为阎山岛;岛北隔海相望,还有一岛,俗称“磨盘山”。一大三小,四座岛屿,形影相伴,亲密了无数年。风平浪静时,大海如一块深蓝色锦缎,四岛屿则像绣在缎面上的绿色的花,还镶着金边呢!

      今天我是第一次登岛,但与其结缘,则要回溯到十几年前。那时我刚调入北京,因单位在兴城组织会议,安排我直接到兴城报到。得知住地离海边很近,喜欢游泳的我,第二天一大早迫不及待地跑到海边浴场。同行的负责会务的冯老师还帮我拍照留念。沐浴着朝阳,他手指大海,满面笑容地介绍说,“在海的那边,有个小岛叫菊花岛,岛上居民以打鱼为生。冬天海面封冻,他们就歇息。等到明年春来,冰化海开,他们就又出海捕捞”。我听得认真,心中升起到菊花岛看个究竟的冲动。菊花岛什么来历?为什么叫菊花岛?岛上都有什么?渔民生活怎么样?很多问题盘旋在脑海里。但这种想法始终没能付诸实现,埋在心里十多年了。今天这个愿望就要实现了。

      岛是不与大陆相连、四面环海的陆地。去菊花岛,必乘船过海才能到达。我赶往兴城船码头,急三火四地购票,以便赶上去菊花岛的最后一班船。客船开出,犁出白色浪花,在蓝色大海的映衬下,浪花更白;在平静大海的衬托下,浪花更欢动。我站在甲板上,一会儿左舷一会儿右舷,欣喜地感到四面皆景。远远望去,一大岛呈黛青色,应该就是菊花岛。小岛只是淡淡的青色轮廓,若隐若现。渐行渐远的兴城,越来越模糊,只留下高楼大厦的影子。空中海鸥飞翔,有的成群结队,有的单飞;有的在展翅,有的在滑翔,自由自在。他们还时不时啾啾鸣叫,仿佛跟船上客人打招呼似的。蓝色大海一直延伸至天边,目之所及,空无一物,顿时就深刻理解了辽阔的意境。

      船不断前行,简直是移步换景。我贪婪地看着周围的一切,要把这些都印在脑海里,以待日后回味。

      上岛后,我找一农家乐住下。从客房可以直接看到大海,出来走几步路,就可以来到大海边。

      我查好日出时间,定好闹钟,提醒自己不能错过海上观日出的好时机。第二天天还未大亮,我早早地来到沙滩,等着太阳先生隆重登场。周围很静,只听见海上机器船时有时无“通通”的声音。天空一片浅蓝,干净澄澈。一会儿,水天相接的地方被红霞映亮。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由一抹变成一片。那里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我目不转睛地望着,生怕错过精彩瞬间。

      果然,太阳先生很守时,过了一会儿,就露出小半边脸,红彤彤的,并不刺眼。但他并不着急一跃而出,很沉稳地一点一点地往上升起。天边被映红,海面也被映红,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一转眼,太阳露出大半个脸,天那边也越来越亮。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一个红红的大圆球,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眼睛都睁不开。这就是太阳的光辉啊!无比广阔!无比明亮!无比无私!

      红色霞光很快散去,海面又恢复了碧蓝色,新的一天正式开始了。人们也开始一天的忙碌。小船出海了。小孩上学了。我简单吃点早餐,就往景点去。

        第一站来到了有名的八角井。井深不见底,由青石板搭建而成,八条边和八只角,故名“八角井”。神奇的是,井口距大海不到30米远,井水却是淡水,而且一年四季不涸不溢,水位还会随着潮汐而涨落。

        八角井旁边是一棵菩提树。树上系了许多红布条,都是旅游者栓上的,寄托着美好的愿望!据说岛上有年龄超过千年的古树百余棵,这一棵最著名。可能因为它是菩提树,据说它是国内北方唯一存活的菩提树;也可能因为八角井这位邻居吧!望着菩提树,不禁想起慧能那首著名的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据说就是凭这首偈语,五祖将衣钵传于慧能,后来被尊为六祖。于今,能真正参透其中玄机的,估计也没几个人吧!

  菊花岛历史上多次易名,唐宋时期它名为桃花岛,辽代为纪念大龙宫寺的高僧觉华和尚而改叫觉华岛,1922年因岛上盛开野菊花再次更名为菊花岛,2009年为彰显人文历史再改名为觉华岛。因此,现在应该叫其觉华岛比较合适。

      在古代觉华岛是有名的佛教圣地,享有“北有觉华岛,南有普陀山”的宗教声望。主要宗教建筑有大龙宫寺、石佛寺、大悲阁、峰塔寺等,但它们都毁于战火。

        离开八角井,来到了唐王洞。洞口上有“唐王洞”三字,洞两侧有对联:古洞藏真主,千秋展奇观。这里真主、唐王,均指唐太宗李世民。据说李世民跨海东征,雾天错在桃花岛登陆。遇见大雨,避雨于洞内。后来人们根据传说,建一个小院子,将石洞围起来,并树立一座石雕——横刀跃马的李世民像,表达人们对千古明君的尊敬和怀念!

        紧接着又游览了大悲阁、海云寺、石佛寺和大龙宫遗址。听导游说,南面还有一座小庙,名为“妈祖庙”,原为岛上渔民出海祈福之所。神奇的是,庙后山岩上有一如鲶鱼嘴状的天然山洞,上有石板,下有九根立柱。相传觉华和尚坐于石板上讲经说法,普度众生。有九条黑龙潜行至石板之下聆听,原想捣乱,将觉华和尚掀翻在大海之中,但是他们却被觉华的佛法所震撼,定于石下度为石柱。今石板和石柱被称为“九鼎石”。

      觉华岛历史上还曾担负一个重要使命——屯粮之所。明末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保定高阳人,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被委派修筑宁锦二百里防御工事,统领军队11万,既经营宁远城之筑城与戍守,又经营觉华岛之囤粮与舟师。这座囤粮城,史料简述如下:“觉华岛明囤粮城,今存遗址,清晰可见。城呈矩形,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250米,墙高约10米、底宽约6米。北墙设一门,通城外港口,是为粮料、器械运输之通道;南墙设二门,便于岛上往来;东、西墙无门,利于防守。”

        天启六年(1626年),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因谗言被罢免,于是率领大军抵达宁远。此时守将是袁崇焕。努尔哈赤劝降袁崇焕,遭拒。随即进攻宁远城,遭败。随即进攻觉华岛,袁崇焕无力救援。岛上军民寡不敌众,明军7000余名和商民7000余丁口都被杀戮。袁崇焕专门有祭文悲痛悼念阵亡兵将:“据尔等……一航而金瓯复归,再航而黄龙扫哉?奈未尽其用而敌即来。寒之月,冰结舟胶,窘尔之所长,乌得不及于难?说者谓谋之不臧。不臧固不臧矣,然排山倒海之势,以十八万而临数千之水卒,即臧可奈何?……人之罪至死而免,人之品至死而定。今将略尔罪而嘉乃忠,请命于天子,谅为之恤,所以不没汝等者,良有在也。吁嗟,巨浪茫茫,空山寂寂,皆汝等忠灵之所栖荡也,望故乡以何日?即转劫而无期,苒苒游魂,何不相结为厉,歼仇泄愤?在生之志,借死以伸,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尔其勉之。不腆之奠,涕与俱之。尚飨”。可以推知,当时是清军精锐18万进攻觉华岛军民1.4万,如之奈何?袁崇焕勉励死者“何不相结为厉,歼仇泄愤?在生之志,借死以伸,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尔其勉之”。其情至真至切,其恨至死不消!

      谁能想到,美丽的觉华岛,居然遭遇战火,居然遭到屠城?

        看了一天有点累,尤其是了解到明朝末年战事,心情沉重。晚上叫来海鲜,大吃一顿。渔民新捕获的虾爬,海螺,鲍鱼,大虾等,新鲜味美!就着烈酒,畅聊着觉华岛的前世今生。席间,有朋友介绍,觉华岛现在被开发成了旅游风景区。总体开发量1000万平方米,估算项目总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在本岛要打造出天街迎客区、城垣怀古区、山水静心区、云顶净身区、梵宫泽道区、山海汇智区、渔舟唱晚区等众多景区,吸引着八方游客。觉华岛将重现“南有普陀山,北有觉华岛”的佛教盛誉,同时将建成生态优良、经济发达、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北方国际旅游岛,前途一片光明。

        我回想当年冯老师说的菊花岛,岛上是小渔村。再对比今天的觉华岛,规划建成国际旅游岛,定位变化何其大!其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此大规模的建设,前所未有啊!而这种建设,有且只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下,才可能实现!想到觉华岛曾经战乱被屠城的历史,突然意识到,今天的和平安宁多么宝贵!

        登觉华岛,可以欣赏海天美景,游览古迹名胜,品尝新鲜海鲜,惬意自由。欢迎朋友们到觉华岛一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