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棒闯皇宫,疯癫背后是顶级宫斗?!
去北京故宫参观过的人都知道,那里文物众多,安保非常严格,想要蒙混过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宫,这里曾经居住过14位明朝皇帝(洪武帝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住在当时的大明首都南京),10位清朝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住在当时的大清首都沈阳),相比现代严密的安保措施,当时朝廷专门设置九门提督,为镇守紫禁城的最高司令官。也就是说,有一支军队专门护卫着紫禁城。
按理来说,紫禁城周边有护城河,城墙高而且厚,再加上有重兵把守,基本上杜绝了和平时代,闲杂人等私自闯入的情况。然而,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出了一件特别奇葩的事儿,一个天津农民,竟然一个人拎着一根枣木棍,就冲进紫禁城里,而且见人就打。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个人肯定是个疯子,然而,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在万历帝朱翊钧的过问下,这件事很快就朝着不可收拾的方向,一路狂奔。乖乖了个乖乖,闹太套!
莽汉持棒闯入紫禁城 险伤皇太子触动伤痕
万历四十三年(西元1615年)五月初四酉时(下午五点至七点),一名三十多岁的壮实莽汉,手持一根枣木棍,径直闯入当时的皇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逢人便打,打伤守门太监李鉴,一直打到慈庆宫前殿的房檐下。随后,才被闻声赶来的众太监捕获。然而,从这一刻开始,宫内已难无法恢复平静。
因为,莽汉闯入的,是皇太子朱常洛居住的地方,显然他的攻击目标就是朱常洛。而在万历年间,皇太子不是小问题,背后有太多的曲折和反复。
“国本”指的就是册立皇储,也就是皇太子。万历帝的一生共有8个儿子,其中皇次子邠哀王朱常溆、皇四子沅怀王朱常治、皇八子永思王朱常溥等3子早夭,皇五子瑞王朱常浩、皇六子惠王朱常润、皇七子桂端王朱常瀛等3子年龄相对较小,皇太子之位,便只能在皇长子朱常洛,和皇三子(实际上的皇次子)朱常洵之间,选一个人出来。
按明朝礼制,皇太子的册立,遵循的是“立嫡立长”,也就是说,如果皇帝和皇后有嫡子,那就立嫡长子为皇太子;如果皇帝和皇后没有嫡子,那就立年纪最大的皇子为皇太子。具体到万历帝这里,他的原配孝端显皇后王喜姐终生没有生育皇子,那就意味着,皇长子朱常洛是理论上绝对的皇太子人选。然而,由于万历帝本人的倾向,及两位皇子母亲在后宫中的地位,导致皇太子的册立问题,最终演变成万历年间持续十数年、皇帝与士绅大臣势力的“国本之争”!
皇长子朱常洛:皇太后皇后朝臣拥护
万历六年(西元1578年)正月,王喜姐被册立为万历帝的皇后,然而,几年下来,包括皇后王喜姐在内的后宫嫔妃都没有诞育子嗣。
万历九年(西元1581年),万历帝在生母慈圣皇太后李彩凤的慈宁宫中,一时兴起私幸了宫女王氏。后来王氏有孕,李太后于是向儿子万历帝提起此事,万历帝因忌讳而不敢承认。李太后拿来当天的内起居注,里面确实记载了万历帝私幸王氏这件事情,而且还有当时他赏赐给王氏的信物为证。万历帝没办法,最后被迫承认了这个孩子,李太后抱孙心切,并没有计较这件事。由此可见,万历帝从一开始就对王氏没太多好感,纯粹是出于生理反应。
万历十年(西元1582年),万历帝册封宫女王氏为恭妃。同年八月,王恭妃生了一个儿子,就是万历帝的皇长子朱常洛。
然而,王恭妃虽然生了皇长子,但万历帝对他们母子的态度都很冷漠。此时,后宫里最受宠的,是德妃郑氏。
皇三子朱常洵:皇帝郑贵妃支持袒护
万历十四年(西元1586年)正月五日,德妃郑氏生下皇三子朱常洵。同年三月,郑氏被进封为皇贵妃。
由于万历帝对王恭妃和郑贵妃的待遇差别悬殊,而郑贵妃又总想立自己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导致皇太子之位长期空置,迟迟不能进行下去。
朝臣看出万历帝有可能要“废长立幼”,坚持要求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大臣们与万历帝斗了15年,万历帝一直不松口,共逼退内阁首辅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等四人,部级官员十多人、涉及到中央及地方官员三百多人,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梃杖。
后来,李太后也看不下去了,她把儿子万历帝叫来,问他:“你为什么不把皇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万历帝漫不经心地回答:“因为他是宫女的儿子。”李太后听后大怒,厉声说道:“你也是宫女的儿子!”万历帝这才想起,自己的亲生母亲李太后,当年就是一个宫女,而且地位比王恭妃还低。他立马跪地给李太后赔不是,好说歹说才把话圆回去。
由于李太后、王皇后和众朝臣都拥护皇长子朱常洛当皇太子,内外交困之下,万历帝迫不得已,于万历二十九年(西元1601年)十月,册立已满19岁的朱常洛为皇太子。同时册封朱常洵为福王,封地在洛阳。按明朝律法,福王朱常洵应该马上离开京城,到洛阳就任,但在郑贵妃的要求下,朱常洵却迟迟没有离京。因此,皇太子朱常洛的地位并不稳固,双方仍在明争暗斗,直至明朝立国以来最严重的宫廷仇杀事件、莽汉持棒大闹皇太子住地慈庆宫!
嫌凶落网却陷入谜团 五次审讯真相仍无解
持棒大闹慈庆宫的莽汉被抓后,皇太子朱常洛很快派太监韩本用,讲这起闯宫事件报告给了万历帝。虽然此时万历帝已经20多年不临朝,但他还是马上命令法司提审问罪。
第一次审讯:此乃疯人疯行
巡视皇城御史刘廷元,首先按律对这位莽汉当场审讯。莽汉交代,自己叫张差,是蓟州井儿峪(今天津)人。然而,刘廷元发现,还没说几句话,张差就开始语无伦次,经常提到“吃斋”、“讨封”等语,问了几个小时,也没有得到任何有效的线索。
万历四十三年(西元1615年)五月初六日,刘廷元上奏万历帝,他觉得张差说话颠三倒四,就像一个疯子。不过看张差的相貌表情,又觉得这个人很狡猾,刘廷元建议,由刑部再进行详细会审。
第二次审讯:仍是疯人疯行
同年五月十二日,刑部会审张差。这时,张差似乎清醒了些,他说自己以砍柴贩卖为生,有一天,宫里派遣的官差李自强和李万仓要强卖他的柴草,张差不从,他们就把柴草堆烧了。张差到蓟州衙门喊冤,却被当做疯汉赶走。怒火攻心之下,张差来北京喊冤,五月初四当天,张差拿着一根枣木棍,先进了东华门,没人阻拦;他就来到皇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门口,进第一道门时,没人;走到第二道门时,有两个老太监看门。张差拿枣木棍打伤了其中一个太监,继续往里闯,然后就被闻讯赶来的众太监擒获。
虽然张差并没有交代他如何闯入守备森严的皇宫,也没有交代为什么会盯上慈庆宫,但主审的刑部郎中胡士相,却做出了与巡视皇城御史刘廷元一样的结论,他也认为张差是疯癫之人,并把情况上奏了万历帝,建议按照“向宫殿射箭扔石头伤人”的罪名,判张差斩首。
此时,参与这次会审的刑部提牢主王之寀站了出来,拿出了一份张差做的、截然不同的供词。
第三次审讯:有太监做内应
刑部提牢主王之寀并不认为张差是疯癫之人,他认为事有蹊跷。五月十一日,王之寀在为牢中犯人分发饭菜时,决定用饭菜引诱张差,他对张差说:“你说实话,就给你饭吃,要不然就饿你。”张差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说道:“不敢说。”王之寀当即命牢中其他狱吏回避,亲自对他进行审问。在威逼之下,张差说出了另外一番话。
张差说,他本名张五儿,父亲张义已经去世,他同妻子张李氏、岳父李守才住在一起,靠砍柴与打猎为生。一个月前,张差在济州卖完货後,赌钱输了,结果遇上一位老太监,老太监说只要按他的要求去做,完事后就能给他30亩土地。于是张差就跟这位老太监到了京城,来到一个大宅子,又见到另外一位老太监,请他喝酒吃肉。
五月初四当天,老太监带张差进紫禁城,给了他一根枣木棍,嘱咐他说:“你先冲进去,撞着一个,打杀一个,尤其见到穿黄袍者(即皇太子朱常洛),杀人也无妨,重重有赏,如被人捉住,我们自会救你。”随后,老太监领着张差过厚载门,让他一个人进了慈庆宫,看门的太监不让进,张差就按老太监说的打人,后来就被逮住了。再问老太监是谁,张差就不说话了。
王之寀的供词一出,群臣议论纷纷,大学士方从哲、给事中姚永济等上疏,要求继续详细审问,抓出幕后黑手。
第四次审讯:真相再被掩盖
五月二十日,刑部十三司再次会审张差。刑部主事傅梅问他:“你如何得知入宫的路怎么走?”张差说:“我是蓟州人,没有人带路,我怎么进得来?”傅梅问:“谁给你带的路?”张差说:“庞公公和刘公公,他们养我三年了,而且给了我一把金壶一把银壶。”傅梅问:“为什么?”张差说:“打小爷!”(小爷是太监们对皇太子的称谓)。这时候刑部郎中胡士相站出来说:“不能再继续问了!”就退堂了。
这次递交上去的结果,仍然说是张差一个人的疯人疯行,但王之寀等人对此并不服气,继续提出反驳。
原来,张差持棒大闹慈庆宫事件发生后,郑贵妃的弟弟郑国泰看到朝野沸腾,就贿赂了一些御史、刑部官员,让他们大事化小,不要深挖。所以,才发生了会审和判词不一致的情况。但是收他贿赂的人中,并没有王之寀。
第五次审讯:挖出幕后太监
由于刑部意见不统一,大臣们又分成了两派,万历帝认为还有隐情,命令刑部员外郎陆梦龙再次提审张差。
陆梦龙引诱张差说:“如画出入宫的路径,说出所遇到人的名字,不仅可以免除你的罪过,而且可以补偿你的损失。”张差信以为真,于是交代:“马三舅名三道,李外父名叫守才,都住蓟州井儿峪。前面遇到的老太监,实际上是监督修铁瓦殿的庞保。三舅和外父常到庞保处送灰,庞保、刘成两个人在玉皇殿前商量,看到我身材壮实,就和我三舅、外父一起,逼我拿着枣木棍打进宫中。如果能打到皇太子,吃也有了,穿也有了,一同密谋的还有姐夫孔道。”随后又画出了入宫路径。
陆梦龙马上派人调查取证,逮捕了马三道等人,经核实,张差说的基本无误。但是庞保、刘成都是郑贵妃身边的太监,莫非此事是郑贵妃背后指使?
陆梦龙的审讯结果出来后,朝臣们更是群情激奋,纷纷上疏要求审问庞保、刘成,挖出此案的幕后真凶。
此时,郑贵妃已经处在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了。户部郎中陆大受又上疏,暗指郑贵妃的弟弟郑国泰是主使,恼羞成怒的郑国泰没沉住气,直接跳出来上疏为自己辩白,却被群臣更加认定,他这是心虚,欲盖弥彰。
皇帝出面钦定糊涂案 郑贵妃乎?或皇太子乎?
郑贵妃得知朝议汹汹,都怀疑郑贵妃想要谋杀太子,以便扶立福王。她惶惶不可终日,赶紧向万历帝哭诉。万历帝撂下一句话:“群情激怒,朕也不便解脱,你自去求太子吧!”
朱常洛看到父亲生气,又听出话中有音,只得将态度缓和说:“这件事只要张差一人承担便可结案。请速令刑部办理,不能再株连其他人。”万历帝听后,顿时眉开眼笑,只求不要牵扯到郑贵妃,频频点头:“还是太子说得对。”
五月二十八日,二十五年来未临朝的万历帝一反常态,在慈宁宫带着皇太子等宗亲贵族召见群臣,给此案定性“张差是疯癫奸徒”,将此案草草收场,没再追查下去。
五月二十九日,张差被处决,马三道等人被发配边疆。
五月三十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前后五次会审庞保、刘成两人,由于人证消失,庞、刘二犯有恃无恐,矢口否认涉案。
六月一日,明神宗密令太监将庞保、刘成处死,全案遂无从查起。
悦史君点评:这就是著名的晚明三大疑案之一——梃击案。那么,梃击案背后的主使,真的是郑贵妃集团吗?从此事的结果来看,万历帝和郑贵妃不得不让福王朱常洵离开京城,到洛阳就藩,彻底放弃立朱常洵为皇太子的念头;而皇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更加稳固,最终在万历帝驾崩后,顺利登基为泰昌帝。也有人怀疑,这是皇太子自演自导的一出“苦肉计”,目的就是借此打击福王,及其背后的郑贵妃集团,巩固自己的储君地位。随着张差、庞保、刘成等涉案人员匆匆被处死,梃击案的真相,实际上已经不了了之;幕后究竟如何,恐怕再也无人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