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全面捕捉儿童的敏感期》 第五章《抓住敏感期,开启天赋之窗

2020-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2019那些日子

1.细小事物敏感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案例分析:妞妞通过扔线头这个工作,发展空间能力,通过动作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妈妈和她一起玩儿,是对女儿行为的强化、肯定,这是一起游戏、陪伴,建立良好亲密关系的做法,值得称赞。有些家长不能理解这样的行为,就会定义浪费,粗暴制止。

后来妞妞收集头发丝,头发丝是亲密链接的证据,满足孩子亲密感的需求。头发丝也是解忧工具,会让孩子偶尔不快乐的时候,用来解忧。但是,如果这种行为变成了习惯,并越来越稳定,那么,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形成强迫。在解忧的过程中,忧虑越大,变成强迫行为的就越多。妈妈将头发丝定义为不卫生,贴了标签,扔了它,打碎了孩子的安全感,从自我中心出发,去定义孩子的行为,并未从儿童角度考虑,也没有理解孩子的行为,更没想到要呵护孩子柔弱、敏感的心灵。心理学会从微小的现象中看本质,长大后会爱收集爱整理,发展出强迫性整理,这也是内心又焦虑造成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主动探索这个世界,背后就是兴趣使然,但是家长制止,用脏等来反对,导致了很多孩子兴趣被扼杀了,所以,填大学志愿的时候,无法选择专业,因为小时候,兴趣被制止、被剥夺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造成孩子逆反,追求自由,通过坑自己来坑父母,达到报复的目的。大人切勿功利地评价孩子的兴趣,未来,职场的变化,越多交叉、越多跨界、越多整合,既专业又模糊。如果孩子对某种事物又强烈的兴趣,这会一直支撑着他坚持下去。这样,也容易把事情做好,获得成功。这种成功,不是家长定义的物质的丰足,而是精神的满足和幸福感、价值感。抑郁症的增加,也和兴趣有很大的关系。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就是抑郁症的先兆。这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童年的兴趣被压制了,人没有真正的兴趣,真正的热情,真正的激情,是不可能有幸福感的。

【自我感悟:想起自己对心理学的兴趣,可以说由来已久。但是一直当兴趣,并没有专业的学习。这是因为工作太忙了。但是,一直也没有离开心理学,所以,去年开始专业的学习,就感到能一下子找到感觉。原来自己的学习心理,初心还是希望对世界、对人有掌控感,这样才能带来安全感。但是,现在显然变了,更多用心理学来分析身边的人和事,能理解他们,理解世界、理解自己。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受益匪浅。也可以说与生活发生链接,也可以说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同时,心理学还能够用来帮助身边的人,这也给我带来幸福感和价值感。这就是内驱力,驱动人乐此不疲的动力。马斯洛的“高峰体验”,也让我不断反思自己的人生。也许从前,我的“高峰体验”就是在人前表现,吸引人们的目光,也许是追求他人的肯定,并不是持久的、真正有价值的。真正有价值的高峰体验,是与事物之间发生深度链接,真正达到忘我的境界。弗洛姆《爱的艺术》中说,有的人纵欲来排遣孤独。这个纵欲有很宽的范畴,有吸毒、酗酒等,也有生活中的聚餐、看电影、K歌、养花、钓鱼等,但是这都是短暂的快感,无法获得长久的体验,或者说,这种高峰体验,并未有真正的价值。像王老师这样对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并普及大众,应该是一种健康的、高价值的高峰体验。我呢,也期望从心理学中获得。这样持久的兴趣,也是人生的意义之一,正是我们获得幸福感的源泉。】

别强行打扰孩子的“观察工作”。这个很重要。但是大人多会处于自己的“好心”,不停的问孩子吃什么,穿的冷不冷,这会损伤孩子的专注力,而专注力,是学习好、做事成功的关键。可贵的专注力被损坏了,很难修复。

思维是可以被训练的,同理,学习能力和结果肯定也是可以提升的。但是,现在很多的学校教育是刷题、机械的练习,动辄布置几十套卷子来做。这损伤了孩子的学习热情,训练的是记忆,并没有训练思维。

【自我感悟:世面上很多的训练,都是形式训练,并没有内容。只有承载了内容的训练,才真正有意义。这就是很多主持人、诗词大会大赛内容空洞的原因。本质上这都是形式训练。而真正的训练,应该有丰富的内容,这样才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才是真情实感的,才真正能打动人。而不是徒浮华的、规范的外表。】

2.空间敏感期:建立三维空间的开始

案例分析:“推倒重建不可惜吗”这是大人的功利化思维。孩子与大人衡量事物的标准不同,孩子是以是否获得快乐为标准。

孩子空间敏感期是培养观察力的大好时机。儿童主要使用爬、察看、探索。孩子反复做一件事,也是触摸觉和感知觉的发展。不停的往盒子里塞东西,是探索盒子与东西的关系,控制自己的肌肉,发展了肌肉背后的神经,这后面就是思维。所以,很多孩子的行为,都是有其意义的,家长要顺应、理解,做好安全防护和教育即可。过度保护,会造成不敢创新,一味退缩。

【自我感悟: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被保护过度。天气很热了,还穿得很厚。我的孩子也是小时候被爷爷奶奶过度保护,造成大动作不协调。因为爷爷奶奶一方面是担心孩子受伤无法向我们交代,一方面也是溺爱。所以,孩子很少奔跑、冒险,和别人家得孩子一起玩耍,直到现在,孩子还是不爱运动,这都和小时候的教养方式有关。】

3.色彩敏感期:涂抹是一种表达,意味着与世界的链接。亦可以说,涂抹是一种语言,与世界交流的媒介,所以涂抹也是为书写、为表达做准备。喜欢某种颜色背后也有其心理学意义。喜欢黑色的人,可能有压抑、抑郁或是有黑色的经历。白色代表纯洁,喜欢白色的人有完美主义,不管人喜欢什么背后一定有执念,一定要尊重,

【自我感悟:我是喜欢白色,这是纯洁表达,也和我的完美主义有关系,表现在,凡事爱挑剔,总是看到不好的方面,和小时候的家庭教养、母亲的影响有关系。现在。自己理解了自己的行为,也理解了母亲的行为是她的原生家庭带给她的。所以,修复了很多行为,更加理解了“因为看见,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爱是恒久忍耐,是恩慈”,“理解一切,就宽恕一切。” 我们对一个自闭症的儿童,就能够理解他,因为知道他有病,但是对待一个正常的儿童,我们就诸多指责,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不懂儿童发展的规律,而是陷入自我中心,我行我素,以自己的认知去解释孩子的行为。如果有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就不会那样解释,就会有科学的态度对待。】

4.绘画敏感期:绘画锻炼孩子的观察力,绘画发展孩子的想象力,锻炼动手能力。每个时期,孩子画的不一样,与肌肉发展有关心,绘画,也发展出一门专门的绘画心理学,看患者的绘画,就可以看出患者的心理。如果孩子总是乱画,意味着孩子是失控的、散漫的、任性的,缺乏理性的,走向另一个极端——自由儿童。这个自由,主要是指规则和纪律的缺乏。相反,是刻板的、机械的,过于教条的,受约束过多,这样也难以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其实,教育,就是在自由与纪律中寻找平衡,尽量让天平保持平衡,不偏向任何一端。

【补充知识:孩子肌肉发展与绘画的关系、以及父母该提供怎样的支持:】

习惯与爱好是可以被培养的,孩子充分参与到活动中,课发展大脑神经,获得自由性和成就感,但是,如果是强迫的、被动的,那么,就会造成孩子厌恶,除非很成功,否则很难获得幸福感。

5.阅读敏感期:

【老师补充知识:孩子如果不爱说话,会有以下几个原因:大脑发育、夫妻关系、家庭氛围、挫折、受到否定、无力感。后来发展到不说了,反而得到很多好处,大人只能猜,孩子获得掌控感。】

【自我感悟:阅读可以拓宽视野,促进亲子关系。以前我认为,读书多就提高修养、滋养心灵,使人气质高雅。最近才明白,读书的作用,应该是为了明辨是非,培养审辨式思维,不至于人云亦云。因为我可能不知不觉受西方博雅教育的影响,把读书当作贵族生活,当时的贵族衣食无忧,读书只是精神的享受和愉悦,但是现实情况是,沉溺于博雅教育的人,并不具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孩子和父母共读,使彼此拥有了共同的语言密码,有共同的生活,这个意义上,书籍是媒介。得到的好处是:家长成长,与时俱进,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既与父母发生深度链接,又得到了文字的滋养。一些优质的儿童作品,提高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儿童能够以角色自居,为自己树立积极的自我镜像,如勇敢、勇气、理想、善良、同理心……稍微大一点,到了五六年级,孩子大些了,认为故事中的人物使虚构的,这时再引入人物传记等,真实的世界中的伟大人物,为孩子树立人生的榜样,如果孩子能够以这样的人物为榜样,就能够坚定人生的信念,是最珍贵的理想教育。所以,海量阅读的意义是,为大脑建立一个操作系统,一个平台、一个背景,再进行专业的学习,这就凝聚成了核心素养,培养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如果书读的多,却不行动,把知识变成一种占有和累积,这样,即使知识很多,并未转化为智慧,人就容易变成书呆子,因为,思考是永远不会失败的,行动却会,行动的失败是最高品质的反馈,促使人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逐渐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所以,阅读+行动,缺一不可。按照皮亚杰的观点,从解决现实问题来形成观念,经过探索和思考,把行动抽象为观念,既是研究过程又是反思过程;而维果斯基恰恰相反,用经典来照亮前行的道路。这是理论指导时间。把理论转化为行为结构,这是观念建构和内化的过程。】

阅读兴趣的培养、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家长爱阅读,才能身教;小的时候,孩子在妈妈怀里一起读书,是最美好、最温馨、最静谧、最打动人心的画面。如果能开展家庭剧的表演,每个家庭成员承担角色,那么,又是一种再创造。幸福的家庭氛围、孩子对书的理解、合作探究、深度链接……终将刻入孩子的生命

6.数学敏感期:

数学好的孩子,理性高,按规则,有逻辑,相反,则感性、情绪多。

【自我感悟:我数学到了初中开始全面下滑。回忆起来,一方面可能与先天感性发达有关系,另一方面,初二的代数老师,是戴着厚厚酒瓶底眼镜、穿着邋遢、口齿不清的迂腐形象。我整天耻笑他说话不清楚,进而发展到厌恶他,讲课更是不愿意听。后来,初三时候,一个严厉的女老师,讲课掰开揉碎,特别清晰,让我似乎重新认识了数学。快中考的时候,小宇宙爆发,自己天天晚上刷数学题至深夜。中考数学成绩也非常好,这才考上了师范。因此我觉得真的是这位女老师改变了我的命运,至今仍然感恩。还有一点我认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数学问题无师自通,可是那个年龄阶段,怎么都搞不懂。我擅长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差,这和我的自我镜像和周围人对我的评价有很大的关系,如今认识到这么多,有个人和环境的双重原因,不断矫正、重塑自己的认知,就是期望自己在进行教育工作的时候,不再重蹈覆辙。】

采用游戏的形式,玩数学。

【自我感悟:寒假再次读了《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老师用游戏的方式,既夯实了孩子的数学基础,又培养了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爱上数学,这真是功莫大焉,事实也证明孩子的数学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老师说举例时,尽量不用钱,担心孩子们受物质影响。我认为,也课适当用购物举例,这样才是数学的生活化,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才更有意义。】

2020.5.18  21:3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