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2022-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不不晚
《friends》

刚和元仔有一个小的“争吵”,关于换不换房。现在租的这个房子下个月末到期,上周有一个阳台漏水事件,和房东弄的不算太愉快,当时我和元仔商量换个房子,她说好。

今天我突然想到这事,问了一嘴:我们啥时候开始找房子?

她特别惊讶,我们说了要换吗?

我也很惊讶,我们不是说要换吗?

她说搬家好麻烦啊,语气明显不悦。我问,你的意思是不想搬吗?

她犹豫了一会,但是很坚定的说,不想。你对这房子有啥特别不满意的地方吗?

我说都还好,除了离我上班的位置太远(我单程通勤1小时,她单程10多分钟)。

她说,确实有点远诶。要不这样,如果能找到一个地铁附近我们都特别满意的房子,我们就搬。

我说,话是这么说,但如果我们没有搬的意愿的话,应该都不会特意去看房子吧。

然后我们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她大概在想要不要退步,我在想,要不就随她意,不搬了?

很快她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看附近地铁的房;我也确认了自己的心意,想换房,单程通勤太远了,一小时对比十分钟,这样还得来一年,我一定会滋生不平衡感和牺牲感。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最近的地铁站就是元仔上班的地方,我上班的地方离此处十站地铁。

最好的方法是在中间地铁站附近租一个房子,各五站通勤,节省我的通勤时间,也没有让元仔的通勤时间变得很长。

我把这个想法跟元仔说了,元仔也认同,马上开始在豆瓣上看房。

睡前我看了看,看房这事不用太急,还有一个半月到期,可以一个月后开始看。

但我心里还是有很强的不安和担忧,向来怕和别人起冲突/意见不一样,也怕麻烦,在小事上就听别人的也无所谓,但的确这次我想换个近一点的房子,而这和朋友意见相左。

决定闭眼前我认真分析了一下租房方案的最优解,从经济学的角度证明了搬家的合理性。

现在我们租的房子是零和博弈(我通勤一小时,元仔通勤十分钟);

但换一个折中的房子,我通勤半小时,元仔通勤半小时;或者我通勤四十分钟,元仔通勤二十分钟,总时间都要更短,我比原来方便,元仔也并未因此受到过大影响。

所以实操上,换房子一定是合理的,我解释给元仔说租中间地铁附近的房子后,元仔也表示了认同,开始看房子。

耐人寻味之处在于,我为什么会对一个合理的换房商议感到不安、害怕“伤害”了朋友?

答案呼之欲出——害怕被讨厌。

元仔说不换房以及后面找房的时候,都带着明显的抵制和不悦,毕竟不搬家更容易、更少麻烦,她在原来的基础上要多进行更多动作,所以感到麻烦。

而我的痛点,通勤时间亟待解决,所以所以搬家这件事的麻烦,于我而言利大于弊,我自然不会觉得是负担,反倒有“占了元仔便宜”的感觉。

这次换房相当于一次小型利益分割,我动了元仔的“奶酪”,所以我要承担她奶酪被动时的不爽和以语气/态度会表现出来的小牢骚。

而我的不安和担忧,就来自于不愿意“承担让元仔不爽”的情绪成本,我害怕被讨厌。

害怕意见不一,再深究一点,就是怕因为不顺从、不认同别人的意见而被讨厌,归根结底,都是缺乏“被讨厌的勇气”。

刀刃向内或者敢向朋友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都是我这种讨好型人格的难题。

直面它,解决它,被讨厌的勇气,也需要一次次培养。

———————————————————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地铁生态观察家,菜鸟翻译。

第N次减肥中,轻度努力人格。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