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如何大规模落地?
区块链要实现大规模的落地应用,有三个前提,一是技术本身的进步,二是要有保护商业安全和利益的机制,三是要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以下针对这三点分别来阐述。
技术本身,区块链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很迅速,但从技术革命的角度来看,现在还是处于很早期的阶段:
1)首当其冲的是性能问题,即使是 EOS,号称能做到百万 TPS,但还是有待时间验证。区块链作为一个去中心化技术,自然也受到类似于分布式系统的 CAP 定律的制约。CAP 是一个不可能三角,即分布式系统中 Consistency (一致性), Availability(可用性), 和 Partition tolerance (分区容错性或可靠性)三者之中,只能同时满足其中两者。而区块链里公认的不可能三角是可扩展性(Scalability)、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安全(Security),三者只能得其二。要满足可扩展性,给用户以足够低延时的用户体验,要么在去中心化上降低要求,要么在安全上做文章,做到相对的均衡。比如以太坊的分区等,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安全,因为算力分散了;比如闪电网络、状态通道等第二层网络则选择部分放弃了去中心化;比如 EOS 使用的 DPOS 共识算法,整个网络中只需要 21 个超级节点来尽快达成共识生产区块,这也是以牺牲一定程度上的安全和去中心化程度来获得更高的 TPS。
2)其次是安全问题,现有区块链在算法安全、系统安全和协议安全上均存在被攻击的可能;另外,链上的敏感信息和商业机密信息的保护要有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在商业安全和利益上:
1)在去中心化的商业模式下,没有中心化的兜底方来承担安全事故的责任。
2)经济模型上还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解决链上多方的利益协同和分配等问题。
最后,区块链若不与实体经济结合,很难实现大规模的落地。与实体经济结合,就要解决链上资产与链下资产的映射问题,就要解决人、事、物的身份问题。在现实世界中经济活动的几个要素:身份+资产+合约,映射到区块链上就是数字身份+数字资产+智能合约。其中不解决数字身份这个问题,就很难真正使在链上发行的资产锚定其价值。比如房子,在链上登记后可以买卖,那我买之前要确定那个房子所有人的身份是可信任的,在现实世界中是可以找到的,然后买之后,由智能合约将房子登记到我的名下,而我同样是个有数字身份的人。这样的结果是资产交割后在现实世界里是可以被执行的。数字身份解决的就是人或物在区块链价值网络里的身份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有多种,最简单的一种方式是由政府或官方机构认证链上地址的所有人的身份,将其与可信任数字证书绑定,但这个很粗暴,而且在很多场景下是不需要如此暴力的认证要求的。本体之所以受到关注,它的价值在于其提出的本体网络将结合多方的信任源来认证网络里的参与方,达到身份认证的目的。在其网络中可以通过本人认证,物品认证,生育认证,社群认证,金融服务认证,权益认证,流程认证和内容产生认证等多方认证来构建一个信任体系,进而在不同场景中选择不同的认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