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中国的筷子吗》,D&G,与“有文化”的定义
今天看人民日报的号发了条《你真的懂中国的筷子吗》的消息,真心觉得不错。
我之前一直特诟病咱人民日报公众号的标题,一直觉得它的标题汇总起来可以编本书了,就叫《什么是标题党》。不过这条消息倒是不错。走心,温情。关键是看过的人大多会不约而同会心一笑。
四两拨千斤。
联系这两天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某事件,想也不用想就知道这是回应的哪位主了。
被汪咬了,要不要也去咬汪一口,对于大多数人(正常人)来说应该不构成一个问题;
要不要去反击汪一下,这或许是个问题;
怎样反击回去,这倒算个问题。
是问题不是问题的,一放到网络环境里,往往通通都成了问题。
据说辱华言论是D&G发布广告宣传片引发中国网友不满,随后其设计师与中国网友争吵的时候爆出来的。
于是我们就这么跟人家对咬了起来。
唉,至于吗?
咱中国一向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居,老觉得咱老祖宗过上高档先进生活的时候,那些蛮夷的祖先们还蹲地上捏泥巴玩。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咱中国文化如此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捞上个把“文化”去晃悠晃悠那些外国大老粗,这应该不能构成一个问题吧?
可怎么就构成一个问题了呢?
都是普通人,咱固然不可能都像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姐那样回应的又霸气又有水准,可这个对咬,也不至于吧?
这就涉及到所谓“有文化”的定义了。
学以致用,流水不腐。什么叫“有文化”?平时在那文绉绉舞文弄墨满口“之乎者也”,“啊,窃书不算偷!”,到事上眼一急脑一热又赤膊上阵跟人家对咬了起来。这能不能算“有文化”,这也是一个问题。
对待一个问题,向来最基本的科学顺序是要先问“是什么”,再问“为什么”、“怎么办”。笔者供职于文化部门,如何实现真正的“文化普及”,向外应当发出怎样的“中国声音”,是我们应当在工作一直思考的命题。然而,在此之前,先弄明白“是什么”,即弄清所谓“有文化”的定义,方才不至于偏离我们工作的方向。
筷子文化,是咱们的文化传统,不能丢;
然而,筷子文化之外的更多的“文化”,当如何继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