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言"茅角巷"一一

2023-06-30  本文已影响0人  夏花_d043

在运城市南城的老片区,有个被称作"茅角″的巷子。

名字不雅,却是真实得来。据知情的老人讲:解放前这里确实是一个大粪场,集中处理来自城里各处的污浊物,边处有一个大池泊,和一口报废的大口深井,臭烘烘的场景,可想而知。

也就随俗了,政府顺水推舟,冠名:茅角巷。

仿佛又臭又硬的石头,虽是二三趟地打听寻觅,终都是"游园不值"的结果。眼皮底下,擦肩而过的尴尬,很受伤。

那日雨天,叫上同学杨太平,再次对之七寻八访,方才找到。

雨中的茅角巷已不见了丁点"茅角"的况味,而成七扭八歪一片的茅角巷。所谓沧海桑田,固然得益于城市有了一整套完备的污水处理体系,却曾经的"臭名",仍让人生得些许避之不急的感觉,居然浮现出小时候捂鼻子躲拉"稀茅"车的情形。

就像相声前辈侯宝林,从西方国家访问归来,脚一落地即生得一笑话:还是中国茅房的味正宗啊!

仿佛,那时人的排泄物更货真价实,哪里有一处茅坑,远远的就能闻到,完全不需要路牌的多此一举。

钟楼底著名八角茅厕

那时,就连皇宫里的"拉撒"问题也是一"藕″。不见宫斗剧里,偶有一列男人戴沿帽低头担木桶担子的镜头,或者天蒙蒙亮的清早有拉大木桶的车子闪过,也即处理"稀茅"的行当。据说,那时北京偌大的紫禁城里竟没一个厕所。

言归正传,运城茅角巷的名气归根结底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它名符其实的"臭名";另一个是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茅角巷惨案",使人悲愤之名。

1951年4月5日,在运城镇南城茅角巷的一口枯井里,发现并挖掘出“一大堆骨头,一大堆麻绳,一大堆衣服”,打捞出来的遗体高度腐烂,难以辨认。经"罪人"谢克俭的交代而证实,竟是49位革命人士在解放前夕壮烈牺牲后的遗骸。

“茅角巷”事件挖掘出的烈士遗骸,是谢克俭的爪牙们,分批次、陆续杀害后投入井里的。他们穷凶极恶的罪孽心理,有点像"渣滓洞"事件的人性丑陋。

1951年4月17日,运城专区17个县的40多位代表、9位死难烈士家属以及两万余名群众,冒雨在运城“民主舞台”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公审谢克俭等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当年会场周围布满了挽词、挽联,烈士灵堂前陈列着各地群众自发敬献的祭品。谢克俭、吴春茂、刘化育等15名反革命罪犯被押赴会场公审,并于当日下午被执行枪决,终于,罪人得到应有的下场。

1954年4月5日,49位烈士的遗骨被安葬于运城南城墙一角,并在此地竖立“解放运城光荣牺牲四十九位革命先烈之墓”纪念碑。

1985年清明节,运城市人民政府,将49位烈士的遗骨和纪念碑,迁移安放于运城革命烈士陵园内。

1997年,市政府,重竖“解放运城纪念碑”,并用汉白玉制作“茅角巷烈士永存”浮雕,以作永久缅怀纪念。

“茅角巷事件”虽已过去几十载,却在运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是一段不可磨灭的悲壮记忆。


寻寻觅觅茅角巷,雨中,忽然被一种无可明状的沉重感压迫,什么时候,该美化一下它的名分了吧?

一若,当年北平的"猪市口″,今成了"珠市口",曾经的"寡妇巷",变成现在的"广福巷"。

似乎又不尽然。茅角,茅台?不也很有点近义词的嫌疑么。

悠长岁月,市井烟尘,灰瓦苍檐下的巷弄时光,终是一出你来我往的生活秀场。而与老街巷的相逢,可以是一次叙旧,也可能一份告别。如此,白驹过隙之人生,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