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哲思菩提树下

警觉!中国目前的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很多都是错的!

2017-10-29  本文已影响352人  哲学诗画

在印度古书《项塔兰》里有一句话:“没有爱,印度不可能存在。” 这句话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印度的佛学和瑜伽那么昌盛,那么被世界广泛认同和学习。而在中国,太多人在为了生计、欲望和金钱奔忙,他们现在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就是你能挣多少钱、你是否有房子车子、你都有什么资源等等诸如此类的认知(过年时这个现象尤甚)。人们正在变得越来越浮躁、冷漠、刻薄和势利。这样的生活好吗?是你想要的吗?这种衡量人的标准对吗?对我们人的全面发展有利吗?为了解开这个答案,我们先了解下印度的佛学和瑜伽,以及很多人在学习佛学和瑜伽后的感悟。

印度是一个以人们之间相互的忍耐、慈悲、温和、友善而维系起来的国家。尽管它有时很矛盾,也极端。比如人类存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却对动物怜爱有加,连夏天都不会去扑打苍蝇,允许这种讨厌的小动物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很多瑜伽爱好者说:“我确实没有学会瑜伽的倒立,但我学会了观念上的倒立——我自己也是旅行结束后才幡然醒悟的,观念上的倒立,要比Headstand更困难。”

他们说,通过印度的佛学和瑜伽,他们懂得了用另外一种角度去看待生活,看待生死,看待一切。在不知道外面是怎么样的时候,在没有被禅修打开大脑时,他们曾经是个傲慢的无神论者。现在仍有许多缺点,进步就在于,他们已经认识到那些缺点了,不会再振振有词地去狡辩或掩盖。

他们开始体恤家人,也开始尝试地去改变自己,结交一些善意的朋友,接受生命中的痛苦与悲伤。感激那些已经拥有的美好人事,而不是目空一切地视一切为理所当然。

旅行和禅修改变了他们,他们所经历的那些无聊、痛苦、愤怒、嫉妒、恐惧……都不是白白煎熬,而是为了更了解自己了。无论走多远,最终都要回到自己心中。这是一个过程。知道外面的大千世界是什么样后,人们会恍然大悟,原来答案就在心中。

如果你自己没有改变,那么你在任何地方都是痛苦的。如果你没有什么地方要去,那么你就到达了。

人人想都快乐,总希望外界发生点什么,给自己带来快乐。为什么不试试倒过来看看呢。因果律我们都很熟悉,可惜就像已经体会到的,我们并不能控制因——但可以成为那个果。先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快乐的事情也就会随之而来。

印度一位高僧说:“先成为国王,帝国才会随之而来。”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一句话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是,你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你拥有什么。”同样,能睡得着觉的人生就是好的人生。如果国王在宫殿里睡不着觉,那就比睡在街头上的乞丐更要悲惨。”

很多西方人经过修行后,也从内心疯狂尖叫的家伙,变成了一个内心世界安静从容之人。他们从紧张焦虑的异乡人,开始洞悉古老印度的脉胳,随之天亮,闭眼。

圣严法师说:“生活得安祥就是禅。”

有一天,一位国人碰到坐在恒河边的一位外国人对他说:“你知道么,印度改变了我,来印度后我才知道人可以不工作而快乐安然的,在中国不工作,人人会认为你懒,你自己也会内疚不自在。”

印度当地人听到后说:“也不是不工作,而是没有未来的蓝图,只在乎此时此刻。”

是的,生活就是要学会接受。人生不可能没有错误或歧途,因为错误或歧途正是道路的一部分,接受所有的好与不好的发生,因为并没有不好的发生,它们都是你的一部分。接受,而不是总想着要去改变。要知道,改变本身是会自然而然地发生的。

有时候,你甚至并没有选择或被选择,你只是和际遇、因缘水乳交融。

最好的生活就是什么都不做,也觉得心安。什么都不做,容易,心安则极难。大多数人都受制于自身的鞭策与抱负。如何能够对于成为一个无用之人觉得满意,是一门艺术。这至少要有超越世俗之见的能力。

帕坦伽利的《瑜伽经》里有一句话:“不执着便是对所见所听之物,毫无欲望。”

没有欲望,就拥有了一切。一旦心生欲望,就一无所有。

这和我们中国人讲的“无欲则刚”是同样的涵义。

为什么要做个好人?

因为人生天地间,最能享受到心地纯良带来的光明首先是你自己。狂暴失衡的心最先伤害的,也是你自己。人是有磁场的,你快乐宁静,身边的人即使焦躁,也会被你感染。能量的较量像拔河,如果别人暴戾,也会影响到你。你愿意和好人在一起吗?答案是肯定的。人人都愿意和好人在一起,心情舒适,和谐共处。

拉玛那·玛哈西说:“我们的行为多谦逊一分,善果就多一分,如果心智平静,一个人便能四处为家。”

让事情自然地发生吧。这是很多历练者接触佛学和瑜伽后学到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什么也别做,尤其面临坏的境况时也要如此,你所需要的,就是一颗坚强淡定的心。

人是怎么成长的?

人在痛苦中成长。无论生活给了你什么,全都平静接受它,接受风雨冰雹硫酸雨,晴空劈雳闪电雷鸣,海啸地震火山爆发……痛苦不是一个结局的点。要对痛苦之后的风景,保持好奇。

如何走出痛苦?

接受它。我们之所以会痛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你对它的抗拒,而抗拒往往会使这种痛苦翻倍。想象中的痛苦更痛苦。你越抗拒,它就越沉重。越沉重就会越抗拒,这是一种连锁加强反应。只要你接受它,就会发现,它并没有你想像中的那么强大。你得接受痛苦,就像接受快乐一样。其实快乐和痛苦是一样的,快乐就是尚未成熟的痛苦。

人生最大的命题——如何使自己更坚强且要使自己内心清净。

很遗憾那些选择自杀的人没有从痛苦的幽暗深谷走出来。有人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那么坚强。话是没错,但是——坚强者也并非是生来就坚强到这个程度,坚强的品质也是用煎熬的代价换来的。生活复杂,人性恐怖,即便群狼环伺,也要继续活下去,因为每个人都是一颗种子,种子的目标就是开花结果,而不是自行毁灭。

印度哲学中有四句“心灵鸡汤”——1,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对的人。2,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惟一会发生的事。3,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4,已经结束的,就让它结束。

学习禅修,并不是为了要达成什么的。任何想要达成什么的愿望都是不对的。也不要有太明确的目标,就是空灵地打坐、静思。这是使自己获得内心平静与安详的最有效方法。想要得到心的平静,只能向内转,向自己的内心去求(有些类似于王阳明的心学修法)。外在没有平静,也不可能平静,外在只会使你更焦虑。内观禅修,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就是了解你自己。怎么去了解你自己呢,就是看你的心里有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几十年,一直在了解外界,了解别人,了解物质世界的可见之物,却从来不去了解自己,不了解这颗最重要的心(西方的哲人苏格拉底最早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说认识你自己)。

单漂旅行是修行,结婚生子也是修行。修的都是温柔与耐心,修的都是对宇宙恒定规则的臣服,修的都是对他人生灵的慈悲。修行的首要要义就是先弄清楚你自己的内心。而目前的中国,儒家独大。儒家讲究的是入世作为,再加上经济的强力助推,结果弄得现在的人们都是不停地往前赶,向钱看,看看城市的早晚高峰就知道了,一旦你停下来,就会被后面的滚滚人潮碾压和淹没。

需要指出的是,生活的意义不止挣钱,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永远也不过时,因为它道出了中国人目前的生存现状——只顾赚钱,忘记了初心,忘记了儿时的梦想。为了目标,错失了太多人生的过程和意义感知。

解放自己,让自己活出更多的可能性,活出个人的自由意志来,是一件值得尝试的事。如果年轻时候不尝试,只是一味地重复别人的生活,在乎别人的看法,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那你的生命就不会丰盈,你也不可能聆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声音。

而人最可悲的就是,没有去听过那个声音,从来都没有感知到生命的可贵与神圣。善良可爱的国人呀,去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吧,别再拿社会的有色眼镜去评判一个人了。因为一个人的价值无法用金钱、物质或拥有多少等这些标准来衡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