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是个技术活儿——《罗伯特议事规则》仙交和光读书社分享3

2020-10-15  本文已影响0人  锦瑟Yingser

罗伯特议事规则(以下简称“罗规”)带来的现代化治理

大家对开会都不陌生,对会议带来的种种烦恼也都有所体会。第一讲我们总结了以下痛点:领导主持,一言堂;拖沓冗长,没效率;议题不明,总跑题;面红耳赤,乱吵架;会上沉默,会后骂;不置可否,无决议。但这些痛点的本质,不仅有沟通问题还有治理问题。

让我们把眼光转到最一般的场景,公司开会。除非是职工代表大会、党委会、董事会这类的会议,绝大多数会议其实属于组织管理行为,现代公司结构大多数都基于科层制建立,职权是管理的基本要件。也就是说开会是管理者行使职权的一种方式。在大工业时代,基于职权的管理有利于统一指挥、提高效率。迫于管理者权威,与会者只有听的份,即使有异议也不敢提出,或者迂回含蓄的表达意见,执行过程中有问题,也会将错误全部归结到领导身上。

领导也十分郁闷。在当今以VUCA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在知识型组织当中,领导变得不那么全能,职权所带来的权威也不那么有效,领导者迫切希望能够让更多员工发挥能动性,主动为客户和公司创造价值。另外,从工作者角度而言,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对传统职权管理并不是太感冒,他们不喜欢搭理领导。所以现代公司的管理模式以及组织文化正在变化,领导中心由一个变为多个,领导职能由集中变为分布,过去强调执行力,现在强调每个人都具有领导力。

在这样的形势下,开会就不是由上到下的简单管理行为,而应该是一种让与会者主动参与,集思广益,多元融合的过程,这样既有利于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也将有助于提高决策的执行力。

罗规之所以能够解决这么多会议问题,是因为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会议的本质,让会议有了治理的功能。如下图,传统会议是模式A,由上到下的管理,有程序性的征求意见,但没有实质性的集思广益和多元融合,或者说是否采纳下级意见取决于管理者的风格。罗规下的会议是模式B,体现出现代化治理的特征,会议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在一系列规则的保障之下有序协商,达成一致,决议更加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治理思想是学习和实践罗规的前提,我们应该学会避免风风火火的运动式管理,将组织成员的智慧调动起来,协商妥协,多元融合,学会商量着办事,谋求整体长期的健康发展。如果说你希望有B模式的会议,罗规是不二之选。如果你希望继续坚持A模式也未尝不可,领导者对于公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规模公司或初创公司,你可以在罗规中选择部分技术使用,提高会议效率的同时,依然保持领导者的最终决策权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