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读书”第十五次读书会活动总结
活动时间:2017年12月27日
与会群友:辞游,柴山,重工不-锋,那方星空,keywest,盲人三千,周小莎,共计7人
交换书目:1、《梵高生活》,2、《孤独》,3、《百年孤独》,4、《孤独六讲》,5、《遗失的智慧》,6、《游戏改变教育》,7、《禅者的初心》,8、《TIMEBOUND》,9、《人生不过如此》,10、《西洋名画故事》,11、《自由在高处》,12、《活着》,13、《那个夏天你干了什么》,14、《数据不说谎》,15、《过去与未来之间》,共计15册
记录者:周小莎
从陕西南路地铁站2号口出来,经过iapm灯火辉煌的橱窗,延襄阳南路直走500米左右,便是beer bank啤酒便利店,进门瞬间被眼花缭乱的各色啤酒样式裹挟,点一杯店员推荐的黑加仑啤酒,闻二楼传来沉稳动听的谈论声,寻声而上。
拾级至最后一步台阶,我看到空气中弥漫着一大片金灿灿的文字,经过分享者的精心编织,像是梵高画中那片摄人心魂的星月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梵高率先摘下了一颗星星。在这颗星球,他只有一个人,似乎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关联,沉浸在自己构筑的世界里,自己制定规则,在外人看来格格不入。但是得到普通人的理解从来不是梵高所追寻的,他拥有对美的追求,创作的欲望,手中的画笔,这三样,足矣。
梵高的作品在当世并未得到赏识,却在后世备受推崇,我想,能够真正欣赏并理解作者所创作的美,本身就是一件痛苦和快乐交错的事,尤其是个中痛苦的过程,并非常人所能经受。
以梵高曾经的朋友高更为原型创作的《月亮与六便士》之中,作者毛姆如是说:“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地就能够捡起来?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以后,它也不是为了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要想认识它,一个人必须重复艺术家经历过的一切冒险和苦难。”
对于艺术家所创造出来的美的欣赏,大多数人还没有经历过那些冒险和苦难,所以还无法欣赏到其中美的真谛,但我认为这丝毫不会阻挡一个人对于美的探索和追求,一个人,一件小事,一个瞬间,一句话,哪怕一个动作,都能从中发现美,只要埋下发现美欣赏美的种子,这些小小的美慢慢积聚,慢慢生长发芽,终究会使心灵美化,欣赏美的能力终究也会长大。
梵高是孤独的,孤独而丰盛的。
孤独是个永恒的话题,马尔克斯书写孤独,蒋勋享受孤独,李志歌唱梵高的孤独,我们在书香和啤酒香气中谈论孤独。孤独是内心的丰盛,寂寞是形体的单一(那片星空),是的,孤独与寂寞是大不相同的,即使置身于一群人之中,我也可以是孤独的个体,正如柴老师所言,甜蜜的孤独,之于从外部环境中寻求力量,我更喜欢在绝对孤独中丰富内心。
“嘭!“随着一声麦田里的枪声,梵高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大地中获得永恒,在星空中获得自由。
自由,是另一个宏大的议题。
生物为了更好地生存而放弃自由,而后又在不断地追求自由(keywest),不仅仅动物,人类世界更是如此,否则也不会出现“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名句了。熊培云先生的《自由在高处》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改变不了别人,社会,但可以改变自己,整篇充满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自由,多么诱人的两个字,多数人穷尽一生来追求自由,挣扎得越激烈,却被世俗捆绑得越紧,殊不知拥有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的相对自由已是难能可贵。
梵高如果来到这个当代世界,大概很难获得他想要追求的自由。
大数据统治下的时代,注定了在人类社会生存时会被无数隐形的眼睛监控着,一次刷卡,一次支付,一次联网,一次点击,一次搜索,一次出行......均会被捕捉,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行为,构成了一个大数据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每个人只是一串数据,通过建模,分析,精算,用各类标签标示,逐渐形成一个人物画像,人与人的不同都被扁平化成为一个个标签的不同。在这样一双“天眼”之中,每个人都是“透明”的,你的每一天来往工作地,住处和去往的消费地,所有到过的目的地串联起来,就是你的生活轨迹,并且永远地留存在互联网世界,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
大数据说:若你想要邂逅白富美,就去星巴克吧,上海市中心的那一家。
空气中散落的金句延伸成一个金色的星空,桌面上的书籍正在寻找各自的临时归宿,黑加仑啤酒正在腹腔中昏昏欲睡。
夜归,寒风紧,路灯明。
后注:此文寥寥数语无法概括上文所提到书籍中的深言奥义和分享者的精彩解读,也未对所有参与的书籍作全部的注解,仅作为读书会总结,望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