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本质思考》
本质思考的方法都有哪些?
方法1 格式化:重新构建底层逻辑的模型和框架
如果陷入了“思维惰性陷阱”,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从零开始重新思考问题。
尝试把“常识”“权威”以及自己“过去的成功经历”放到一边。
让局外人参与进来,并提一些问题。
重新客观地对现有信息进行审视。
化整为零,从头开始,表面上这是在走弯路,但有时这其实是最实际的方法。
方法2 剥离:清理问题背后的利害关系
无论人们对于目标的意义理解得多深刻,他都必须脚踏实地,从现实出发。要想真切地把握现状,人们就需要借助各式各样的信息。正确理解这些信息,人们才清楚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通过不断地修正措施,逐渐缩小这种差距。
对于所获得的信息,包括计划与实际成果之间存在差异的相关信息,即使听起来不那么让人舒服,人们也必须接受事实,并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上仔细思考这些信息的含义。
方法3 反复溯因:层层剥开问题的核心
彻底进行根本原因分析(RCA)。
我们在进行RCA的时候,必须正确使用主语、谓语、宾语,注意使用精准的表达方式。
彻底进行根本原因分析(RCA)。
我们在进行RCA的时候,必须正确使用主语、谓语、宾语,注意使用精准的表达方式。
反复追问原因(至少重复5次以上)。
方法4 越界:全视角、全方位地构想方法
做决策时,你不但要站在自己立场上,还要站在自己的上级(或者说拥有更多权限和决定权的人)的立场上去思考:如果由他们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会怎么做?同时,你也要参考专家的意见。
不但要根据现状做决策,你也应放眼于更长远一点儿的未来。另外,除了功能要求以外,我们还应该考虑到其他非功能要求(可靠性、可维护性、性能、安全等)。
方法5 刷新:反复核验和预判形势变化
采取某种行动之后,你必须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确认。
如果不能正确把握现状,你就无法准确解决问题。
在采取某项措施后,情况可能会发生新的变化,之前的解决方案可能不再是最优选项。你必须在确认现状之后,再考虑下一步措施。
方法6 内省:平复情绪波动,避免冲动决策
步骤1 发现自己处于不冷静的状态
步骤2 发现自己处于不冷静状态,不要作任何决策
步骤3 让自己冷静下来
步骤4 检查自己是否已经处于冷静状态
在判断事物的时候,首先要以自身的幸福以及对自身十分重要的人的幸福为标准,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幸福思维”。
最重要的就是捕捉到“我正被愤怒的情绪支配”这个信息。你的目的是客观地观察自己,因此不需要分析其原因,也不需要对其进行解释或赋予意义。切记,你的首要目的在于通过客观观察自身的情绪状态,摆脱剧烈的情绪波动,不被感情所左右。
已经发生的事情显然无法改变了。然而,是继续受其负面影响,还是彻底摆脱过去的阴影,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行动,你就能做出选择。与其在无法改变的事情上浪费精力,还不如把注意力投向那些能够改变的事情之上,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方法7 双层思考: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查验“思考”
如果能了解大脑有些什么样的运作习惯,那在做决策时,你就可以判断自己是否受其影响。
人脑更加偏好带有感情色彩的故事或描写。有些东西,如果重新查看,你可能会发现其逻辑漏洞,但如果没有这种意识,一不留神你就会全盘接受。
当然,如果能了解大脑有些什么样的习惯,那即使已经掉入该陷阱当中,你还是能够判断自己会产生哪种倾向。这样一来,你就可以重新审视自己做出的决策。
方法8 对比分析:深度挖掘缺乏责任感的原因
如果只考虑怎么处理眼前的事情,或不思考行为目的,只按吩咐去做,那么事情确实也能得到“处理”,然而你从中学不到任何经验教训,也体会不到工作的乐趣与完成工作时的成就感。
可能在过去,他们本想自主思考,积极行动,然而却因此受到斥责,被人否定。这样一来,他们就习惯了“不去多想,按命令行事”的行为模式。
“责任心”的副作用极大,而且影响深远。如果发现自己染上了“事不关己综合征”,那么你必须做出努力,争取及早脱身。
方法9 定期升级:根据全新环境重新审视问题
那些一直在实施的措施,到底出于什么目的,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现在又花了多少成本(不光是金钱成本,还包括时间成本以及心理负担上的成本),你都要重新进行审视。
定期检查自身的情况与周围的情况。
即使我们自己没有任何变化,但周围环境的改变可能已经解决了问题,或者说问题自身发生了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