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崇“大”情节

笔者读书时,有位老师在课堂上即兴而谈:嘛叫真理?声音大嗓门高就是真理,你看农村婆姨街头吵架不就如此吗,你们一间宿舍六个人,最有话语权的不就是声音最高,底气最足的那个人么。古人说: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为啥三年里就没你说话的份儿呢?因为此前一直习惯以一种谦恭的,低微的声音来宣示自己的存在,结果呢,言轻人微,没人理你的茬儿,继而导致人微言轻,就像你原本的座位被一个有力的屁股排挤掉一样,你的声音也失去了存在空间。朗朗乾坤,天高地阔,娓娓侃侃,吵吵嚷嚷,居然没有一丝空气因你的口舌而震动,你说可悲不?如果你习惯蚊子哼哼的分贝,那你就是一只永远的蚊子。所以记住:你的声音能在多宽广的空间里回荡,决定了你的存在价值。训练从哪开始?就从课堂上高声回答问题开始。
老师说罢,讲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
老师说的有道理没?当然有。
不过,隐约里的强词夺理被淹没在了震耳欲聋,振聋发聩的表述里去了。
国人的崇“大(早,多,高,阔,深,长等)”情节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比如谁都能够信口道来的“三皇五帝”,三皇者,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三位,然而严格说来,这铁定不是三个人。为啥?氏者,氏族名,大氏族也,彼时越大的部落越有生存保障。也就是说,三皇就是有巢解决住、燧人解决吃、知生开始生产的三个历史时代。五帝呢,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者也。须注意的是,此“帝”与后世的“皇帝”之“帝”并不完全等同,首屈一指的意思就是——大,说白了还是五个最大的氏族部落。数千年演化之后,三皇五帝在不知不觉间成了八个大佬儿,成了后世帝王治理国家,统御九州最早最神也最完美的榜样。
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叫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此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不过,你发现没,乐山大佛也几乎是人们所见过的大佛里最丑,看上去最让人纠结(说恶心则冒犯)的大佛了,纯粹就是一个——傻大。其头部轮廓极生硬,脸部各器官间的分布也不尽合理,表情呆板,一脸死相。不论是比其它古代大佛像大同云岗大佛,洛阳龙门大佛,太原蒙山大佛,还是现代人雕造的无锡灵山大佛,香港天坛大佛,以及三亚观音大佛,都似乎不在一个等级。然而,人家“老大”的帽子是戴定了:老子块头最大,另外还兼资历老。
看过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旅居法国多年的华人,说对国人的大嗓门领教很深。在偌大的戴高乐机场,乘客成千上万,但就是没有首都机场的人声鼎沸。只有当中国班机抵达时,才给戴高乐机场带来一点生气,吆喝声此起彼伏。另一件小事是, 一名来自中国,看上去也文质彬彬的女性旅客在维也纳的一个餐厅吃饭。她把鸡蛋在桌上轻轻地敲了一下,刷的一下整桌的老外都向她投来注目礼,其中一个还拿起汤匙柄示范:轻轻敲蛋壳,然后慢慢剥掉,让她闹了个大红脸。旁边就有人问她是不是中国人,她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竟然连吃个鸡蛋都丢了国家的脸。
骨子里“大”惯了不是?中国最具知名度的诗人是谁?李白杜甫。“轻舟已过万重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桃花潭水深千尺”,或快或高,或深或长,皆无所不用其极。
再比如如果有人统计一下眼下国内女性择偶要求的话,排第一的怕就是身高的硬指标了罢,其次呢,房子要大,存款要多,车子档次要高,长相要俊......哈哈,翻来覆去都是崇“大”情节在作怪。久而久之,“好”就给惊涛骇浪般的“大”气势给化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