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读书欧亨利式结尾短篇小说

欧·亨利的几篇小说

2019-03-07  本文已影响8人  牛奶葵
什么是欧·亨利式结尾?

所谓“欧亨利式结尾”,并不是特指欧亨利小说中的结尾,而是泛指所有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结尾,只是这种结尾在欧亨利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以致于人们提到这种结尾时,自然就会想到欧亨利。欧亨利式结尾以出人意料为主要特征,作者在进行故事描述之时,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本应该出现的结尾没出现,反而出现了一种令人吃惊的结尾,但是这种结尾又并不十分突兀,细细推理反而是合情合理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欧亨利式结尾,它既是出人意料的,又是意料之中的。

网图侵删

欧·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财神和爱神》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1862年9月11日,欧·亨利生于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曾当过银行职员、药剂师等。1896年2月,欧·亨利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1898年再次入狱,期间开始发表作品。1902年,欧·亨利移居纽约,成为职业作家。1910年6月5日,欧·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国纽约去世。欧·亨利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以上介绍皆来源于百度。

下面介绍几篇欧·亨利的文章

1.《麦琪的礼物》

网图侵删

打开这本小说集,第一篇就是著名的小说《麦琪的礼物》。生活真是作弄人!读完《麦琪的礼物》我不禁发出感慨:在为即将到来的圣诞节,麦琪为了给丈夫戴尔买一个精致的礼物,而卖掉长发赚取了20美元,为丈夫买了一条表链,觉得终于可以配得上他丈夫的金表了;而回到家却发现丈夫卖了金表,只为换来一把配得上妻子秀发的全套梳子

来源于网络

双方精心准备的礼物没有了“用武之地”,这一切的原因皆是因为为了给对方最好的东西!贫寒夫妻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让人感到既遗憾又宽慰,既暖心又可惜。这就是欧亨利的魔法,难怪他的作品被称之为“带笑的眼泪”。美好的感情总让人得到安慰,哪怕生活的担子再沉,肩上也会充满力量。

来源于网络

文章的最后一段“众所周知, 麦琪是三位有智慧的人——是极其有智慧的人——是他们把礼物带给出生在马厩里的圣子耶稣,也是他们发明了馈赠圣诞礼物的习俗。既然他们很聪明,那么毫无疑问他们送礼物也应该是聪明的,若是两个礼物完全相同,或许还有相互交换的权利。在这里,我的拙笔只是向你们介绍了一个平凡无奇的故事。故事里有两个住公寓的傻孩子,他们极其不明智地为对方牺牲了家里最重要的宝贝。但是让我对如今的聪明人再说上一句,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这两个人又是最聪明的。在所有赠送义接受礼物的人当中,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哪儿他们都最聪明。他们就是麦琪。”

麦琪的礼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礼物!

2.《爱的牺牲》

网图侵删

文章第一句话“当一个人爱上他的艺术的时候,就没有什么牺牲是不能忍受的了。”开始的主题故事。

《爱的牺牲》讲述了一对追逐艺术的年青艺术家夫妇,离乡背井到纽约去深造,却因家境贫困难以伸展抱复。于是妻子为了生计宁愿牺牲自己,中断学琴去教音乐,“我一面教授,一面也能学一些”,而且仍然和音乐在一起。丈夫不甘让妻子一人承担生活的重负,也停止学画,改为“到中央公园去速写”,一边画,一边把画的成品出售。两人虽然都中断了学业,却都没有离开艺术,既为谋生,又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生活似乎还美满。

然而,一起偶然的事故使事情的真相暴露出来。原来他们都为了对方不放弃艺术,制造了一个美丽的流言:妻子并没有“教音乐”,而是为了丈夫不放弃艺术生涯在洗衣作坊烫衬衣;丈夫并没有“到中央公园速写,而是为了妻子继续‘教音乐’在洗衣作坊做烧火工。严酷的生活使他们都放弃了艺术,但他们相互的爱却感人至深。欧·亨利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和沉甸甸的故事,揭示了“爱”的伟大力量。

当某一事物成了我们的爱好时,我们就会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难以忍受的。的确是这样的!尤其是最后“But Delia stopped him with her hand on his lips. ‘No’,she said——‘just,When one loves.”

这篇小说和第一篇的《麦琪的礼物》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两个人两条线,为了对方而牺牲自己,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味道。

3.《最后一片叶子》

网图侵删

脍炙人口的《最后一片叶子》则是描写了几个穷画家之间患难与共的感情故事,塑造了贝尔曼这个舍己为人的老画家的动人形象。

乔安西年轻的生命在风吹雨打的漫漫长夜中一点点被剥蚀,生命的火光在一点点微弱下去。哀莫大于心死,对这凄风苦雨的世界已不再抱希望的乔安西,把这最后一片藤叶作为自己生命的征兆,作为最后一丝与世界的微弱牵连,作为放弃生命的理由。她甚至等得心焦,想“像一片没有了生命力的败叶一样,往下飘”,飘向那未知的虚无,永久的黑暗。

来源于网络

贝尔曼是整篇小说的灵魂,但他在本来就篇幅颇短的小说中出场的次数极少。关于他的语言与行动有寥寥数笔,从几句对白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脾气暴躁、性格直率的老人,“一双红眼睛正不停地流眼泪”。然而,就是他,成了乔安西与休易的保护神,他用生命换来的杰作,实现了他一生的夙愿。那“锯齿形边缘已经枯黄”的最后一片藤叶却“顽强地挂在离地面二十英尺高的一根枝上”。这不只是一片藤叶,它是老贝尔曼不死的生命的结晶,是乔安西与尘世和友情之间的联系,是这苦难的世界上穷人之间的一丝温情。慰藉了全世界最寂寞、最悲凉的一个“即将踏上黄泉路的人的心灵”,它经受了怒号的北风,倾泻的雨水。“乔安西躺在床上久久看着”,她没有理由再逃避,没有理由让自己本应年轻而旺盛的生命衰颓下去,“不知是怎么鬼使神差的,那片叶老掉不下来,可见我原来心绪不好。想死是罪过。”

来源于网络

小说的结尾突如其来却又在情理之中,作者并未正面描述贝尔曼用生命画出那片藤叶的场景,只是在结尾以休易之口转述。谜底一揭开,小说达到了高潮,但高潮即结尾,小说至此戛然而止。作者总是平平淡淡地娓娓而谈,如诉家常,既无跌宕起伏也无一波三折,一切都在情理之中缓缓进行,不动声色地向读者叙述一个故事。结尾时却重笔一戳,露出机关,使人恍然大悟,叹为观止。因为在前文中我们丝毫看不出老画家画叶救人的任何端倪,结尾却揭示出一个人生奇迹,作品潜在的艺术光彩奇迹般地闪耀出来,于平静中掀起波澜,兜笔转势。欧·亨利式的结尾的魅力恰在于此。回味全篇,老贝尔曼才是小说的主角,全篇的精神。《最后一片叶子》另一显著的特色在于对“情节空白”的运用,老贝尔曼“画叶”的行动本应是作品关键所在,作者却没有实写。只有结尾处休易向读者简单透露了贝尔曼画藤叶而死的事实,但对他的具体行为却不着一笔,这样,在整篇小说的情节结构中出人意外而又慑人心魄的结局处理与对“情节空白”手法的运用,正是《最后一片叶子》的艺术匠心所在。(选自《欧•亨利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版)

一个绝望的病人和一个用生命换来的善行,这是作者对于人性的期待,文中的故事的真善美让人感动。

4.《财神与爱神》

网图侵删

《财神和爱神》讲述的是老安东尼·罗克韦尔是已退休的"罗克韦尔的尤雷卡肥皂"的制造商兼厂主,他通过金钱制造一系列意外,帮助自己小儿子俘获美人芳心的故事。对爱情与金钱的关系进行了颇具讽刺意味的叙写。

从古到今,钱是不是万能的,一直都有争论,文章中并没有有言辞犀利的抨击和讽刺“金钱是万能的”这个言论,而是把金钱和爱情巧妙的结合起来进行描写,先是通过对老安东尼和艾伦的对话,烘托出老安东尼认同金钱的力量。最后一个重要的转折便是小安东尼在交通阻塞的时候,表白心迹,和心上人在一起了。文中艾伦道“当马车被包围在中间的时候,他向她表白了,最终赢得了她的爱。跟真爱比起来,金钱就是一堆废物,安东尼。”但后文最戏剧性的是老安东尼花钱给他们创造了这个机会,促使他们在一起的。这个结局是不是让大家愣了一下?

(金钱精心策划了交通堵塞的事实,而且安东尼还问及凯利是心单从故事情节来看,人们往往认同理查德之所以能赢得否注意到"在堵车的地方有一个光着身子的胖男孩在向四周上人兰特丽小姐的芳心是由于金钱的作用,甚至认为作家射着弓箭”,暗指爱神丘比特是否在场,凯利却回答没有看见,“如果有这回事的话,在我到那里之前警察可能已经把他抓是在宣扬“金钱能买到爱情”,也就是赤裸裸的拜金主义或“金钱万能”。)

5.《警察与赞美诗》

网图侵删

《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思想:对美国不公正的畸形社会进行谴责。

作者用了一种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苏比这个流浪汉为达到自己可笑的目的而作出的可笑的尝试,例如到餐厅骗吃骗喝,砸商店的橱窗,调戏少妇,扰乱治安,行窃。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为可笑的是警察先生们对这些违法的举动并没有予以惩罚反而显示出了一种"宽容"。当苏比放弃了自己原先的想法时,"宽容"的警察却逮捕了什么也没干的他,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由此,可笑变成了可怜、可气、可叹……

最后的苏站在那里,却无缘无故的被抓,和自己之前干了很多坏事却不被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黑白颠倒、混淆是非的司法行径跃然纸上。欧·享利正是抓住了警察这一特殊的能指身份,对他所代表的政权和社会的荒诞做了最深刻的鞭挞和嘲讽。

自述

就看了这几篇小说,上面大概文字也是查找了好久,也从很多地方挪过来了大部分言论,对于欧·亨利式的结尾,也都有了了解。深层次的发言,还没有做到,所以内容上的分析,很多来源于各种大神,记录在这里也是一种方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