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读书

少时不懂薛宝钗,懂时已是中年人

2020-08-11  本文已影响0人  重遇文字重遇美好

      第一次遇见《红楼梦》,是在高三的课堂上。课本节选的是“宝玉挨打”这一情节。13年过去了,还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讲宝玉挨打后,薛宝钗是“手里托着一丸药走来”,老师一边提醒我们“托”这个动作,一边示范托着一丸药的样子,又告诉我们这一动作反应出薛宝钗唯恐别人不知道她来看过宝玉,而林妹妹“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对比之下,林妹妹更是情真意切,真心实意。语文老师本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教师,又比较严厉,教学上一板一眼,没有什么特色。高三一年,留我给的印象只有这一节课和她那提起一个字就能背出字典上有几种解释的扎实功底。那节课,平时古板的老师在讲到薛宝钗时竟然不由自主的配上了动作,实在令我印象深刻。但更深刻的是林妹妹的真和薛宝钗的假。同时,我对这本书有了深深的好奇,我想能让向来无趣的语文课堂突然焕发了光彩的书,该是怎样的一部奇书啊!

      高三暑假买了一本《红楼梦》,一看就被吸引了,除了吃饭,就一直在看。记得有天中午吃过饭,我坐在沙发上开始看,再抬头时天已经黑了。一周时间,就看完了这本书。那时候,除了喜欢林妹妹的真,还喜欢史湘云的洒脱豁达。林妹妹的《葬花吟》一字不落背的滚瓜烂熟,依然讨厌薛宝钗,讨厌她的圆滑世故,讨厌她为了自己脱身而假口喊出“颦儿,看你往哪躲”,讨厌“金玉良缘”取代了“木石前盟”。第一次囫囵吞枣的读完,仿佛除了认识了一群奇女子外,别的内容也没有往心里去。

      大学之后,教古代文学的专业课老师讲课特别精彩,我从听了她第一节课起,就期待上了她的《红楼梦》课堂。心中想象着那该何其精彩。等了一学期,好不容易要讲《红楼梦》了,老师去南京出差了,一个代课老师匆匆讲了《红楼梦》,我心中的遗憾之情,竟然远远盖过了是否又重读红楼的记忆。现在想起来,还是满心遗憾,到底大学读没读,竟模糊一片。但是脑中有了一个印象:林妹妹虽然真,但是对人不免过于尖刻,过于心细了;宝姐姐虽圆滑世故,但是好像也端庄大方处事得体,体贴关心周围的人,又有持家理家的才能,虽然不喜欢她,但是好像宝玉娶她也是贾母王夫人的必然选择。在那样的世家大族里,又备受宠爱的宝玉,贾母王夫人如何会选择一个时不时就小性动辄就啼哭还需要宝玉时时操心,哄着,劝着的女子做儿媳妇。

    再次认真的读《红楼梦》是在今年寒假。早就有心重读了,可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底没有读完过。在这个寒假,我耐下性子,再读红楼时,竟发现了那么多以前仿佛从来没有关注过的事。看到了贾府是怎么一步步空了内囊;看到了里边的礼仪制度,看到了四大家如何相互勾连的,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们……越看越觉得真真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没有谁是容易的。这时候反而越觉得宝丫头的可贵了。她知人情事故,与贾府上上下下的关系都很好,不光贾母王夫人称赞,竟是丫头婆子们也都打心眼里喜欢;和探春、李纨协理荣国府时,“贤宝钗小惠全大体”更显出她的持家治家的才干;她的诗情才思与黛玉不相上下,却从不争出风头反而恪守女儿本分,觉得女工针黹才是正业;她心细如发善解人意,虽多遭黛玉打趣讽刺,依然真心为黛玉着想;又支持湘云起社;现在读来,也是满心叹服。虽还是觉得她有等级观念,觉得有时太过世故到底失了真,可是想想别说在那个时代,就是在今天的社会上,她也应是被人喜爱且敬重的吧。

      少时不懂薛宝钗,读懂已是中年人。如今理解她,敬重她,佩服她。可是和喜欢好像还是隔了一层,下次再读时,估计还有新的感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