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进文化艺术里的鸟
古今很多诗人、作家、画家对鸟大都怀有偏爱之情,或养鸟或赋诗或到林中观赏,无不兴致勃勃,流连难忘。他们以鸟为题,借鸟抒怀,写出画出许多名篇佳作。如贾谊的《鹏鸟赋》、汉昭帝的《黄鹄歌》、曹丕的《燕歌行》以及司马相如的《凤求凰》等,都是文学史上常常提及的。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既爱菊花又爱鸟。有诗云“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群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他在自己的屋前屋后种了许多树木,让鸟也象人一样有个栖身之处才感到安心;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次见到双燕哺育幼维的情景,深为感动,写出了有名的《燕诗示刘叟》,诗云:“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须臾千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为了哺育下一代,“须臾千来往”,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的诗人。
鸟入诗中生妙趣、传精神,许多咏鸟的警句,老幼皆吟,脍炙人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谁个不知哪个不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色彩多么鲜明;“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莺”,音韵多么和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涵义多么深沉;“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意境多么动人,还有表现江南美景的佳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言简意长,颇堪玩味。
鸟在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中,更具有重要地位。飞燕迎春,孔雀开屏,鸿雁传书,喜鹊搭桥,鸳鸯结伴,百灵高歌,凤凰呈祥,鹤寿延年,等等。这些鸟人们特别喜爱,带有吉祥之意。
鸟和音乐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唐宋,词曲家常常以鸟或鸟的生活形象作为词曲牌子,填词吟咏。《鹊踏枝》《双双燕》《鸟夜啼》《鹧鸪天》《凤栖梧》《鹤冲天》《夜飞鹊》《钗头凤》《黄莺儿》《莺啼序》《喜迁莺》等等,在词牌总数中占有一定比例。从这里不难想象到当初那些制作词牌和按调填词的人,对鸟一定有很多联想和寄托。
有趣的是外国音乐家对鸟也特别感兴趣并富有想象的激情。这方面的生动事例很多,仅举一例说明,大家都听过德国作曲家舒伯特写的云雀之歌吧。据说有一次他在维也纳郊外旅游,突然听到林间云雀的欢快鸣声,心中激情按捺不住,就跑到附近酒馆里拿了桌上的几张菜单,利用反面的白纸,灵感一来,挥笔成篇、鸟飞、鸟鸣、鸟舞,鸟本身就是大自然的艺术家。
“好鸟枝头亦朋友”,此乃至理名言。鸟确实是人类的挚友,思想文化的标志,文学艺术的题材,顶级大自然的精灵。让我们都来爱鸟吧!
飞进文化艺术里的鸟 飞进文化艺术里的鸟 飞进文化艺术里的鸟 飞进文化艺术里的鸟 飞进文化艺术里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