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剽悍读书营书房就是我的全世界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切尔诺贝利,不该忘却的纪

2018-08-19  本文已影响0人  十月波斯菊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切尔诺贝利,不该忘却的纪念

发生在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事件,仿佛已经成为遥远的历史。在重大的灾难面前,人们总是将伤痛埋藏在记忆深处,不忍直面。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采访了当年核事故的上百名幸存者写下的纪实文学。

本书以核电厂工程师、清理人员、军官、记者、医护人员等人进行口述记录,向我们展示了来自切尔诺贝利人幸存者的悲伤、恐惧和愤怒等复杂的情感世界。他们就像坐在你的面前,平静地述说当年的故事。每个人的痛苦都真实而残忍,令人动容。

这本书让我们重回当年那场惨烈的事故,让我们再次关注那些被历史遗忘的人们,让我们再次反思关于掠夺性的科技带来的灾难和惩罚。

1    回顾历史

翻开这部作品之前,我们首先回顾一下这一重大事故的历史背景,然后把目光投向今天的切尔诺贝利。

1986年4月26日(当时的你也许上中学了,也许在上小学,也许刚刚出生),当地时间1点24分,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第四号反应堆爆炸。

相关残酷数字:

约有1650平方千米的土地受到辐射。释放的辐射线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32人当场死亡。27万人患上癌症,其中致死9.3万人。50万人参与抢救。疏散34万人。四号反应炉用一个石棺封闭,之后2016年完工的圆拱形新石棺,平移罩住旧石棺,可运行100年。

全球有20亿人受到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消除切尔诺贝利事故后遗症需要800年。

32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曾是前苏联的五星级模范城镇,居住有5万人,有美丽的红树林,有刚建成的摩天轮,有美丽琉璃画的高级餐厅,是当时前苏联能买到香奈儿五号香水极少地方之一。这是一个年轻而充满希望的城市。

而32年后的切尔诺贝利,是时间静止在1986年的鬼城。锈迹斑斑的游乐场,从墙上长出树枝的房子,堆满防毒面具的幼儿园,森林中树木疯长的房子。充满着诡异和悲凉的气息。

每年总有一些故土难离的人们,自愿回到当初的隔离区,被赶走又重返,在那里过着种菜、饲养、打猎的日常生活。

目前清理工作仍在进行,乌克兰说2065年以前清理工作不会结束。自然环境中的放射性粒子仍将影响数代人。因事故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难以估计,因事故长期影响到目前为止仍是未知数。

新石棺的负责人科尔在接受采访时说,切尔诺贝利不是历史遗迹,它不只属于过去,它的潜在危险会跟着我们一起走到未来。切尔诺贝利将永远存在。

切尔诺贝利,是一场人类的浩劫,是一场惨烈的悲剧,是一个关于灾难、英雄和生命的故事。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切尔诺贝利,不该忘却的纪念
2    核辐射有多可怕?辐射长什么样?

在走进这些受难者的精神家园,触碰他们脆弱敏感的心之前,请放下我们的好奇和探究,收回我们单纯的同情和怜悯,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来自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科普中国的词条这样定义核辐射——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能穿透人体和建筑。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辐射照射量单位——伦琴。500伦琴是人类能承受的辐射剂量——毫西弗(mSv)。小于100mSv,对人体无危害;100-500mSv,无疾病感觉,血样中白细胞数量减少;1000-2000mSv,有轻微的放射性疾病,疲劳、呕吐、食欲减退、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2000-4000mSv,骨髓和骨密度遭破坏,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极度减少,内出血、呕吐、腹泻;大于4000mSv,立即死亡。

这就是核辐射。它的无形与可怕在于你不知道痛苦以何种方式降临。

第一批参加扑火的一名消防员,在医院的最后两天,肺和肝的碎片从嘴里跑出来。他的遗孀生下的女儿先天心脏病、肝硬化、肝脏有二十八伦琴的辐射,出生四小时就死了。在核污染区留下的一个老人,晚上便全身疼痛,是像无数蚂蚁在爬的那种钻心疼痛。一个开起重机的清理人,变得像黑炭一样黑,整个人缩水到只能穿童装。一个女孩,出生时不是婴儿,而是一个小袋子,除了眼睛没有任何开口。一位摄影师,看到美丽的苹果花、紫丁香却什么气味都闻不到,核辐射导致他失去了嗅觉。

这些痛苦的描述,如同世界末日,令人惊悚。

大自然也变了。金龟子和蚯蚓完全消失;蜜蜂呆在蜂箱里不愿出来;鸡冠不是红色而是黑色;牛奶凝结成白色粉末;刚出生的小羊是人们这辈子见过最丑陋的东西。

每天都有大卡车和推土机不停清理、挖掘、埋葬。学校、房屋、水井、幼儿园、浴室、菜园、树木,统统埋葬。人们在说一个悲凉而痛苦的笑话,切尔诺贝利事故后你什么都可以吃,不过你得用铅把自己的排泄物埋起来。

切尔诺贝利就是一场无形的原子战争。人们无处可躲,地下、水里、空中都躲不掉。人们身体上无处不在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如影随形,人们经常坐在冬夜里算谁谁谁又死了。

被贴着“切尔诺贝利人”标签的人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活下去、熬下去活着!一个母亲发出的呐喊——“拿我的女儿做实验吧,我不要她死掉,她成为实验室青蛙、兔子都没关系,只要她能活下去就好。”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切尔诺贝利,不该忘却的纪念
肉体上的痛苦无法治疗,精神上的创伤更是无法愈合

持续阅读本书,深入走进切尔诺贝利幸存者的情感世界时,就越来越了解到这场大灾难带给人们的除了肉体的痛苦,还有精神上的恐惧与绝望。

切尔诺贝利幸存者在诉说中流露出恐惧,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核辐射惶恐害怕,害怕突然哪一天自己身体受到伤害,害怕死亡突然降临到自己或是亲人身上。

有一个清理人不肯离开帐篷,穿着塑胶衣睡觉,被骂是胆小鬼,还被开除了党籍。可他只是为了能活下去而已。

除了对不可预料的身体创伤的恐惧,更令人难过的是来自人们的冷漠和排挤,爱变成了一种罪过。一个女孩的未婚夫妈妈,发现她是切尔诺贝利的难民时,向她发问:“你可以生孩子吗?”还说,“对某些人来说,生孩子是一种罪孽。”一位回到工厂工作的清理人,因为经常生病请假被裁,他去找厂长大声理论,“我曾被派到切尔诺贝利做清理工作,是我救了你们。”然而厂长无情地回了一句:“我们又没派你去。”

世界上果然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切尔诺贝利的受害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人们把他们当成陌生人和外星人,人们选择慢慢遗忘他们。然而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

如果说再有一次这样巨大的灾难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仍然是束手无策,惶恐害怕。而人类自私的本性依然暴露无遗。时间依旧会冲淡一切。

可是,历史会铭记这一场深刻的教训。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时时回望这场灾难,关注那些人们,看一看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切尔诺贝利,不该忘却的纪念
4    谁该负起责任?为什么不及时说出实情,为什么不诚实地回答?为什么只是沉默?为什么要默不作声地执行命令?

每个故事背后的痛苦和恐惧,如此令人揪心。但真相和谎言,被欺骗和被隐瞒的呐喊,更是声声在耳,力透纸背。

4月26日反应炉爆炸时,当局对民众宣称不过是普通的爆炸,火已经灭了。然而斯德哥尔摩检测出了超标的辐射指数。苏联政府无法隐瞒,五一节过后,戈尔巴乔夫才在电视上安声明,“一切状况都在控制中。情况并不糟。”“我们已经采取了紧急措施。”电视上还以反应炉的冉冉烟缕为远景,播放人们在河畔游泳嗮太阳的祥和生活,在距离反应炉只有十公里的地方挤牛奶的喜悦场景。记者拿出设计好的测量环境辐射量的军用辐射剂量计,展示对盘子里的鱼、巧克力条和松饼的安全数据。图书馆里没有了关于辐射,关于日本广岛长崎,关于X射线的书。

瑞士、法国、德国、日本、印度将检测到的辐射进行公布(中国没有公布)。苏联政府告诉民众,这是西方想制造恐慌。电台不停地广播,局势很稳定。当时大家竟然都相信了。

为了保住口袋里的党证,大家不敢谈论发生的事情。有人录像的话会被当局立刻取走底片。没有任何纪录片记载万人大撤退的过程。

质朴的村民从科学家那里得到的信息是:“一切都很正常,没有什么害怕的,记得饭前洗手就好。”

在一场关于切尔诺贝利事件的儿童画展中,其中一张画着一只鹳经过田野,然后消失在田野,上面写着“没有人跟鹳说发生了什么事。

为了避免恐慌,人们篡改事实数据。因为隐瞒真相,人们没有得到及时的防护措施。

往爆炸后的火坑空投沙包的直升机驾驶员,死后的胸前挂牌上只标着七贝克的辐射量,实际上却是六百贝克。

最惨烈的是那四百名不眠不休、在反应炉底下挖隧道的矿工。他们负责挖一条隧道灌注液态氮冷冻地枕带,避免反应炉接触到地下水发生更严重的爆炸。这四百名矿工在高达五十摄氏度的地下赤身裸体,爬行、推车。要知道底下的伦琴剂量高达数百!我们怀着深深的切肤之痛,无法想象那四百名矿工在完成这样危险的任务之后,身体状况会变成怎样?他们的家庭和人生都改变到怎样?没有任何报道,没有任何宣传。他们义无反顾的逆行,被无情地留在了历史的尘埃里。

外媒记者采访那些在反应炉里,在反应炉周围工作的人时,大家都一致回答:“我们很健康,政府很重视我们,我们的家庭充满了爱。”大家对自己的泌尿生殖系统失去功能羞于启齿,甚至觉得那是不应该提的事情。

这场灾难五年后,苏联解体了。有人说爆炸的不仅是反应炉,而是整个价值体系。有研究者还分析,切尔诺贝利事件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

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再重新审视这个历史事件?然而,“我们所有的人,都没有忘记切尔诺贝利,我们只是从未真正了解过。”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切尔诺贝利,不该忘却的纪念
5    人类在物理定律面前无能为力

原本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繁荣,被轰然一声巨响打破了。只有在战争时期才有的万人大撤离撤离,在20世纪出现。

人们撤离隔离区时,小猫小狗等小动物被抛弃在房子里。一个小男孩问,为什么我们不帮帮它们?一个负责射杀隔离区动物的猎人告诉作者,他们必须要有好枪法,因为从远处射杀,眼神才不会和动物们交会。当把马带去杀掉时,它们会哭。当向躺在地上受伤的母鹿补一枪时,它会传递着这样的恳求:“我也想活!我要活下去!”看起来同人类一模一样。

在这场浩劫里,人类忘记了世间万物都有生命和灵性。甚至,人把人当成了机器。

一个清理人向作者讲述一个笑话:一个美国机器人在屋顶上只工作了五分钟就停下来了,日本机器人也不动了,俄罗斯机器人却足足工作了两小时,大喇叭里传来命令:“二等兵伊万诺夫,你可以下来休息一下。”高辐射对电路板严重干扰,导致机器人罢工,而英勇的俄罗斯士兵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代价,清除了高辐射瓦砾。这不是笑话。这里只有无奈、凄苦、愤怒和眼泪。相信听过的人,都会为之动容。2016年4月初,凤凰网的记者重返切尔诺贝利采访时,在那里看到了当年用于清除瓦砾的机器人,至今仍然带有高辐射,不允许靠近。

切尔诺贝利的灾难已经过去30多年了,但所造成的影响还在延续。

如今,俄罗斯仍有150万人居住在14个被官方认定为核辐射污染的地区。人们在被严重污染的土壤里种植蔬菜,用这些蔬菜喂养牛羊,吃森林里被严重污染的蘑菇和莓果。由于经济下行,州政府裁减开支,对核辐射的测量、核污染的清理和给予受害者的补助越来越少。“切尔诺贝利人”在核污染的阴影下艰难地生活,健康的阴霾和危机仍然萦绕一代又一代的人。

切尔诺贝利,这个人类撤退的地方,大自然接管了一切,“上帝收回了一切”。那片美丽的红树林,如今仍然是切尔诺贝利最可怕的地方。虽然已被砍光,但昔日吸饱了核辐射的树林所在位置的灌木、野草和土壤,仍然具有高辐射,而且是全世界辐射量最高的地方。

核能弥补了能源的危机。人类在科技上不断进步,如果仍然不断向大自然索取的话,最后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核能对人类来说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但如何安全驾驭核能,不让悲剧重演,让科学与自然和谐共处,维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人类的使命和责任。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切尔诺贝利,不该忘却的纪念
6    惨烈的核事故,是我们活着的人不应该忘却的纪念

当我们阅读完这部作品,耳边仍然萦绕着切尔诺贝利幸存者们的述说。或平静、或愤怒、或无奈。挥之不去,无法释怀。没有一部文学作品像这本书那样,给我们带来这样揪心和煎熬的阅读体验。

作者为了完成这部作品,花了三年时间,走访了几百位幸存者,通过他们不同的职业、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命运,记录他们复杂的情感世界。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后记中说,“我找这些感受,收集这些感受,并将其仔细保护起来。”

20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多种声音的作品,一座记录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碑。”

她的多声部复调式的叙述方式,开创了文学创作的里程碑。然而她的作品至今仍被祖国视为“禁书”。

甚至有一种声音还认为,在某些文学奖获奖者中,是因为他们的创作立场或者政治倾向符合评奖者的政治标准。

比如《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里涉及的前苏联解体。又比如《三体》里涉及的文化大革命。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这部作品,完全是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眼睛看到,耳朵听到,人们真实而纯粹的情感——那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对被欺骗的愤怒、对生活的希冀。对人类提出科学与自然共存的呐喊与警示的这份勇气和执着,震撼所有读者。

《三体》的刘慈欣以科幻的方式洞悉人类的罪恶,提出了我们自身永远无法解决的终极难题。这才是他获得雨果奖的原因。

然而,那场灾难过去这么多年,昨天的苏联和今天的俄罗斯一直都没有拍过一部真实直面和反思的纪录片。

2006年,即切尔诺贝利事故二十周年,一部纪录片《抢救切尔诺贝利》向人们展示了当年核事故后的真实影像。深入采访了当年参加救援的官兵、工人,负责决策的政府首脑,还有从普里皮亚季市逃出的市民。很多史实都是首次披露。而这个真实的披露却来自“敌国”美国的探索发现频道。

感谢阿列克谢耶维奇,感谢她的执着和勇气。诞生的这本书,将32年前那场惨烈的核事故的纪念得以留在纸上,成为我们活着的人不应该忘却的纪念。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切尔诺贝利,不该忘却的纪念



整理于博库图书馆共读打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