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日子即将过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是最新金融统计数据发布后,我欣喜的心理感受。
央行2月15日发布2019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4.64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0.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个和14.6个百分点。
从绝对数上,这是我从事银行信贷、关注金融统计近卅载以来,第一次见到单月双增这么高的情况。尽管从资金结构、直观感受方面还不尽人意,但是这是向好的趋势。一年多来,经济形势从通胀预期到通缩担忧,金融环境从别有忧愁到水声渐闻,我们的日子伴随春天的脚步,慢慢硬朗起来。
银行放贷,受规模制约。2005年以前,一般是前低后高。那时的计划性强,政府、企业上一年年底开始规划项目,确定投资额度,过了春节找上级主管部门,跑银行。一路下来,上半年就过去了。银行贷款审查审批集中在9、10月份,贷款投放集中在11、12月份。所以,年底银行、企业、政府的报表上,货币资金较多。
银行经营注重利润水平,是上市潮之后。我们在下面分支行工作,不再简单片面考核存款指标的时候,盈利的压力加大。早投放,早收益,倒逼总行调整贷款投放的时间节序。2005年以后,银行经营向市场化商业化转变,由过去前低后高逐步到均衡投放到前高后低。
数大,结构略显不足,质量有待改善。新增信贷的中长期贷款比例没有明显下降,但企业短期限贷款比例上升21%。信贷中的居民中长期贷款(0.7万亿)主要与住宅销售有关,大部分进入房地产市场;企业中长期贷款(1.4万亿)一部分流向基建相关投资。企业短期贷款和票据(包括未贴现票据)(1.49万亿)部分用于借新还旧和理财存款,本质上仍在银行体系内空转。
社会融资畸高,剔除非银贷款后的人民币贷款新增3.57万亿,委托贷款减少699亿,信托贷款新增345亿,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3786亿,企业债券融资新增4990亿,地方专项债新增1088亿。主要还是票据融资和未贴现票据等短期限融资,两样合计新增8946亿。
短期贷款多,可能是银行调整企业贷款期限所致,企业借新还旧,或者贷款重组,并没有真正得到新增资金。票据融资增加,有可能增加融资成本,进而挤压、伤害企业的资金需求。因为签发票据要有保证金,而银行吸收存款的竞争压力大,大量银行贷款转为票据并且大幅增加保证金比例,因此真正发放到企业端的贷款比账面数据要小,部分账面贷款实际仍以保证金形式趴在银行账户上,造成资金在银行体系内部空转。
这一点,从M1-M2剪刀差可以佐证。1月份M1-M2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到-8.0%,说明资金并未顺畅的进入企业活期存款,流动性结构仍在定期化,实体经济投资和生产的活跃度不足。
贷款额度虽然被大量短贷占用,信贷、社融增速修复的持续性有待观察,但是从资金层面,率先走出了底部。如果资金结构进一步调整,各项政策及其传导工具协同发力,经济必将迎来生机,紧日子就要过去了。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