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往外看,你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一)
之前关注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属于一个跟我同龄的女孩。
最初关注她是在知乎里,想要了解一些投稿方面的问题,搜索到了她的一个点赞数特别多的回答,从她的回答中发现她也在做公众号。
她的公众号有很多的粉丝,在知乎上的每个回答也都能得到很多的赞同。她公众号里的每一篇推文我都会看。然后知道了她跟我年龄相同,而且都在读大二,最重要的是都喜欢文字。我很羡慕她,在这样一个文字泛滥的年代,她的文字能够被很多人喜欢。同龄人尚且对未来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她凭着自己的文字天赋,能够轻松的养活自己。
她很棒。
通过她的文字去看她的生活,忙碌而又充实。文字里,有她对于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有她对于大学美好生活的描述,很典型的女孩子的特点,温暖明媚。
很佩服她凌晨之后,万家灯火尽灭,她一个人在阳台上拿着电脑码字时的坚持;无论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去打理公众号,与粉丝互动,发文的毅力。现在的一切,都是一点一滴,一个个文字堆积起来的。对成功之后的人来说,这些都算不上什么。只有弱者才会对得失斤斤计较。真正的强者,只会继续一步一步往前走。
2018年,我想要写更多的文字,让更多的人看到。
(二)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跟我爸爸说过,毕业以后我要留在济南。我知道,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个想法可能是一个天方夜谭。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在济南生活与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在那里生存,这个本质就是不同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敏感胆小的女孩,害怕独自一人面对一室的冷清也害怕一切未知的困难,可是还是忍不住的想要逃离。
2017年12月,我开始在简书上更文,我的笔名叫做“桑木心”,名字来自“桑梓”一词,这个词在古代代指故乡,用在我的身上,却是为了提醒我想要逃离的决心。我爸一直说,我是一个很有野心女孩,一味的想要这个我生活了近20年的地方,也逃离那段对我来说,莫名自卑拧巴的青春时光。
期末考试最后一科考试的前一周,买了去北京的高铁票,跟我姐去了一趟北京。晚上九点钟的北京灯火通明。我站在天桥上,道路两旁各色的霓虹灯,照亮了这个城市。看着下面望不到尽头的车辆,那一刻,我的内心异常平静。有着不同口音的人、穿着不同服装的人在地铁里拥挤,那是一种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我坐过青岛的地铁,却没有感受过这种汹涌的人流。
之前一次在家里,妈妈跟一个邻居在聊天,不知怎么就扯到了我跟同学一起去旅游的话题。
邻居说“出去玩一趟花不少钱吧,又累又没什么用。”
我妈说“去外面玩玩涨涨见识,总比在家闷着好。”
对现在的我来说出去玩一趟本身就花不了多少钱,可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收获到的东西确实是无价的。我很幸运,我的父母或许并不富有,但他们从来没有限制我。
他们给了我机会,让我去看外面的世界。
(三)
新一季的《最强大脑》强势归来,全新的赛制,学霸云集。
海选前100强的选手,大多处在20岁左右的年龄。来自清华、北大、剑桥、牛津、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等知名高校的学子们在这个赛场上锋芒毕露。
我想在这季众多优秀的选手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在节目中产生的第一个30强直通选手何猷君。16年考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为该校史上最年轻的学生,父亲是何鸿燊,人称赌王,在“最强大脑”中第一期节目中,连续获得两个第一名,再次展现了他超高的智商。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人生赢家。二十几岁的他,惊艳了很多的人。
那样的光芒我们羡慕不来。但我们一样可以在自己的路上做到最好。
我们系里有一个很优秀的女孩,我的舍友是她之前的舍友。她们无意中会谈起她,每天在图书馆后才会回宿舍,参加各种各样的科创比赛,有时候会熬到很晚,却能够在第二天早早起床。英语课上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笑看别人眼中的惊喜与佩服,她对自己特别狠,因为她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样的女孩,真好看。而你,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外面的世界很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如果你不去看看,你永远不知道别人有多么优秀,你也不会知道,外面的风景到底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