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微课分享#1《感悟!阿德勒予我生活的变化》

2018-10-10  本文已影响0人  _浩然_

在2018年10月8日,在线上收听了《用阿德勒心理学赋能生命角色》系列微课的第一节,由曾奕老师带来的《感悟!阿德勒予我生活的变化》,对自己也有不少触动,特此进行记录。

  1. 在微课开始前的介绍中,提到我在《幸福的勇气》中也有看到过的一句话,“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怎么用好被给予的东西”。是的,我们的天赋、我们的家庭、我们成长的环境,这些都不是我们可以控制、也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这些是我们的关注圈而不是影响圈。但怎么用好既有的条件、怎么过好自己的生活是我们可以决定的,也是我们自己的课题。如果总是在羡慕别人、埋怨自己的先天条件不好,那么只会让自己顾步不前,陷入恶性循环中。阿德勒提倡的是目的论,过往一切对自己的意义都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应该用好被给予的东西,活出自己,即使是双胞胎也会随着自己的选择过上不同的生活。

  2. 在微课开头,曾老师分享的青春期经历让我感同身受,自己对青春期的记忆也是上学、放学、学习、睡觉,没有太多亮点。曾老师找到了她的原因,我的原因又在哪呢?曾老师觉察到以前一直活在爸爸的评价里(一直在寻求爸爸的认可)之后,关注自己的想法、感受,自主决定做什么,因此出现了第一个变化:迟到的青春期叛逆。感觉这也是把个人价值从依赖外部评价回归到自身的必由之路。

  3. 在第二个变化中,曾老师提出想辞职,但被爸爸一句话打回。我想这也是我们常常遇到的情况,我们缺少一种勇气,一种问问“为什么”的勇气。可能国人小时候被拒绝了太多次,所以普遍缺少坚持的勇气,甚至为了不被拒绝而不敢提出要求。而且我们不善于拒绝,往往是一句话否定也加剧了这点。先看见再改变,觉察到这点,也给了我们修正的机会。就像曾老师几个月后的处理方法一样,用一点点的勇气加上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找出对方的真实想法,事情其实没有那么难。

  4. 从微课中学到点最后一点,也是个人觉得最有冲击力的一点就是倾听,单纯的倾听。人是有同理心的,听到对方的讲述后,我们往往感同身受,为了对方的痛苦而痛苦,忍不住给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希望对方好受一点。但我们都忘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以为的不一定就是你以为的。我们很可能只是猜测,只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对方身上了,并不是对方自己的感受。以前确实没意识到这点,总是为别人的事感到难受,恨不得自己能代替别人受苦,这也容易导致自己心态不好,影响自己的幸福感。还是得好好倾听,理解别人的感受,先不忙给建议,把别人的事和自己的事进行课题分离。

要处理好工作、交友、爱三大课题,要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随着持续学习,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