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散记之十八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诗《苔》,被一名贵州大山里的乡村教师谱成曲,近日登上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夜走红,传诵大江南北。看到这首诗和台上那些来自大山深处的孩子,我想到了40多年前的自己和哥哥姐姐。作为地主崽子、右派后代,我们多像生长在阳光照不到的潮湿角落里的苔啊!而父亲一直鼓励我们“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才使得我们五姊妹虽身处“白日不到处”,却能“青春恰自来”,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
小时候,过年期间,地主必须去刨井沿,也就是把村里饮水井口的冰刨掉。这活,我家都是大哥去干。二哥最想当兵,却因家庭成分不好,一直未能如愿。我,小不点,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感觉不到这些精神压迫,体会不了哥哥被歧视的内心痛苦。一天,我在村里碰到大哥。大哥见我昂首挺胸的样子,声音低沉地说:“别仰脖朝天的,走路低头看看地上有没有钱!”我当时不解其意,依然故我,长大了才知道,大哥是让我夹着尾巴做人,其精神压抑之深由此可见一斑。而父亲,为自己,尤其是为子女,在当时承受的精神压力该有多么沉重,可想而知!
《我的父亲》散记之十八虽然外部环境恶劣,但在家里,父母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空间,任我们的精神自由飞翔。因父亲会下象棋,族人经常晚上来与父亲对弈。每到这时候,我都会像灯光一样在一旁观战。慢慢地我也看出点门道,也渐渐地喜欢上了象棋。父亲见状,便在弈后教我下棋。先是让我车马炮等很多子儿,等我赢了后,再逐渐减少让子儿。这样,我就越赢越有兴趣。其间,每当我走对一步棋,父亲都夸我学得快、进步大,让我既开心又信心满满。父亲在与族人对弈时,也时常考我:“你看下一步怎么走啊?”就这样,我七岁学会了下象棋,还下得有模有样。于是,我与族人下、与乡亲下,到隔村的大太平庄上学的路上,大队卫生所的李大夫也会在窗口喊我下棋。当然,我想并不是我有多厉害,而是他们觉得我这么小就会下棋,很稀奇,都想试试我的水平,另外逗逗我这个聪明的小毛孩子也一定很开心!
就像前面一篇散记中写过的父亲教我练书法一样,只要我们想学什么、想做什么,只要无害,父亲都大力支持。在学、在做的过程中,父亲从来都是鼓励,从不阻止,更不打击。父亲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有父亲的支持、宠爱,我们哥仨为所欲为,算不算“好孩子”不知道,“淘小子”那是公认的。于是,我自己做弹弓、弯铁夹子、扎鸟笼子、造冰车冰刀、在火盆上画画、画马做走马灯,大哥二哥自学木匠打桌子椅子,后来二哥二姐自学缠电机,现在侄儿顺帆自学修摩托拖拉机汽车制作吉他……我们哥仨中,二哥尝试做的新事最多,养过荷兰猪、培育过蘑菇、建过沼气池,木工、瓦工、电工、焊工无所不能,族人、乡亲修屋盖房打家具,必请二哥去顾问指导。我院里的葡萄架、外墙砖都是请二哥来做的、贴的。同窗好友黄起租厂房做生意,一定要请二哥去帮忙,因为二哥“啥都会”。
如果遇到困难或有畏难情绪,父亲就会鼓励我们不怕失败,克服困难,大胆去做。他常告诫我们:“很多事情,想的要比做的难。很多人一事无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敢去尝试,被想像的困难吓到了!”我就被吓到过。小时候我喜欢唱歌,尤其喜欢唱郭颂的东北民歌。每天早上醒来和晚上睡觉前,除了在炕上翻跟头打把式,就是扯着嗓子学唱郭颂的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电影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等等。父亲看我这么喜欢唱歌,便鼓励我:“你去哈尔滨找郭颂,拜他为师,和他学唱歌吧!”可我因各种担心、害怕,终究没敢去找郭颂。如果我当时鼓足勇气,也许我的人生会是另一个版本了!
后来,我把父亲的教诲用到了女儿身上。我告诉女儿:“你是最棒的!只要努力,你可以做成任何事情!想当美国总统、联合国秘书长也没什么难的!”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女儿一直自信满满、特立独行,随心做着喜欢的事,而且做得都很棒!我也相信,她会做得越来越好!
真心希望后代都能传承父亲的教育方法,在自己做出一番事业的同时,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子子孙孙,为国家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