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慢,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提起扬州,脑海里就会跳出这句诗。
在宋代以前,扬州绝对是全国最繁华奢靡的地方,尤其是唐代。以扬州入诗的名句信手就可以拈来几个“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二十四桥箫管歇,犹留明月满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等等。古运河繁荣、哺育了扬州,也为扬州赢得了天下名。但是,我想,现在诱惑人去扬州的应该是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吧,反正我是。
听说要去扬州旅游,周围很多去过的人都好心劝阻:扬州没啥好玩的。但我心执念,古诗词中频频出现的扬州,让诗人们念念不忘、流连忘返的古城一定有她独特的魅力,更何况我们是几位老友同游。人生的一大乐事就是有三两老友,没事的时候喝喝茶、吃吃饭、聊聊闲话。能够携老友出游,是乐事中的乐事!超赞老友的一句话:“出去旅游,不是看去哪里,关键是和谁一起去的。”
经过五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于中午时分抵达扬州。坐在车窗边的我,努力的向外打量着这座城市。古城也未能免俗的在搞建设,随处都是建筑工地和正在修建的马路。街道两边的绿化带因为施工显得灰扑扑的,也没有看到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感觉很普通的一座城,竟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像我们大宿州。
车子缓缓地在城里绕行,忽然眼前一亮,一条宽宽的大河赫然横卧在城市中,汤汤泱泱的向两边逶迤,不用问,这一定是哺育扬州的古运河。还没来得及欣赏运河的风姿,车子已经把我们带到了此行的第一景点:东关街。
东关街是古扬州的商业中心,这里商铺鳞次栉比,商贾云集。许多大富翁都在这里建有私家花园,比较出名的有“个园”。现在这里也是每个来扬州的游客必去的地方。相较于逛这种商业化的古街,我更愿意闲闲的漫步于运河边,看两岸杨柳依依、桃之夭夭。无奈我们是跟团游,不能自由行动。想来,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你选择了这样就要舍弃那样。
穿过类似于城门的一个窄窄的过道,一条古色古韵的老街就在眼前。街道不宽大概有三四米的样子,路面一水的青石板铺就,两边的商铺皆是古朴的矮房子,青黑色的柱子、青灰色的小瓦,有别于仿古街的浮华做作,隐隐的透着年轮的气息。游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偶然走过几位着汉服的学生,倒是锲合了古街的气韵。
古街虽然古韵犹存,但售卖的物品无异。加之午饭时刻,眼睛不由自主的搜寻起美食。远远的看到一位马褂长袍、头戴瓜皮帽的中年男子在街边唱和着招揽游人。趋近,从低矮昏暗的门廊向里望,只见昏暗的回廊似的房屋向深处延展,至一天井处,豁然开朗,强烈的阳光自天井倾泻而下,竟如聚光灯下的舞台。一着葱绿色古装,侧抱琵琶,神情淡雅的女子坐在天井处,嘤嘤弹唱。抬头再看门上方几个大字:皮包水老字号。我们几人会心一笑, 午饭就是这里了。
鱼贯而入,选了一张离天井近的八仙桌坐定。此时吃什么已然不重要了,眼耳口心早已被唱评弹的女子所吸引。只见她,纤指轻抚,切切嘈嘈似珠落玉盘;朱唇轻启,清脆婉转如莺啼燕语。伴着清丽的评弹,吃着清淡的淮扬菜,我们着实感受了一把江南的温婉悠闲。
怪不得扬州人能在茶馆里消磨半日,名曰:皮包水。提起皮包水,就不能不说:水包皮,通俗讲就是泡澡。据导游说:扬州人是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还能这么悠闲的生活,难能可贵啊。
午饭后,我们又欣赏了原汁原味的江南评弹演出。剧场就设在谢馥春厂里,老院子,老古屋,八仙桌,长条凳,俊男靓女,莺歌燕舞,无异又是一场感官的饕餮大餐。
暗自思忖,这或许就是扬州吸引文人墨客流连的原因之一吧。
来扬州半日已体验了处处的慢节奏。晚饭更是让我们感叹扬州人的牛气和自得。才七点多钟,我们找了两家老字号的饭店,都被告知,人满了,不再接客,做不出来。除了扬州,也没谁了,竟把生意往外推。折腾到八点多,终于找到一家土菜馆。老板热情周到,再一聊竟然是老乡,不胜欢欣。地道的扬州狮子头、水煮大干丝,再加上几个重口味的家乡菜。我们吃的是酣畅淋漓、赞不绝口。结账的时候老板又给我们打了个七五折,真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太开心了。
酒足饭饱,心情愉悦。徐徐晚风拂面,三人相携漫步于运河边。晚间的运河妩媚妖娆,黑黝黝的河水倒映着两岸的彩灯,流光溢彩,水光潋滟。一艘艘画舫驶过,荡起的波浪温柔的拍打着两岸。此情此景怎能不激发人诗兴大发呢?诗,我们是作不出来的,但不赋诗又不足以表达此时的心情。善解人意的扬州沿着运河岸边刻满了关于扬州的诗词。我们得以这样一路上吟诵着诗词,借古人之口抒今人情怀。怡然自得,飘飘然矣。
次日,睡到自然醒。想想马上就能泛舟瘦西湖,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关于瘦西湖名字的来历,早在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诗人汪沆曾感慨:“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据《扬州揽胜录》记载:瘦西湖得名盖在光绪中年“十里波光,幽香明媚,颇可与杭之西湖比,而清瘦过之,遂易其名曰瘦西湖。”
怀着激动的心情,随着人流涌入园内,人还是懵懵噔噔的,柳绿桃红,喧嚣人群一下跃然眼前。不竟担心,这清瘦娟秀的瘦西湖能否承受这满满的游客。
沿着湖边 ,缓缓行来。瘦西湖果然是瘦,窄处宽不足两丈,水略显浑浊,曲折宛转的伸向远方。两岸桃花正盛,白的干脆,红的浓烈,半红半白的花色迷离;垂柳树干虬劲,枝条柔曼,随清风摇曳。行不多远,便有一座拱桥横卧湖面,或高、或平,各不相同。湛蓝的天,洁白的云,嫩绿的柳,娇艳的桃,多姿的桥,再加上湖面上不时划过的画舫,构成了一幅幅画一般的美景。忽然想起一句诗: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此地作瑶池。
一路且行且观。古云:“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我们没有看到楼台,却来到了一喧嚣无比处,原来是二十四桥景点。友人忽问:二十四桥是指这座桥的名字还是说有二十四座桥?这个真没有想过。略一思忖,心下以为应该是指瘦西湖上有二十四座桥吧。皆因诗词吟诵所感,“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云雾里,看君骑鹤上天游”“斜阳纵没西山里,二十四桥明月多。” 回来查了资料方知,二十四桥一直是谜一样的悬案,没有人能确定它具体指什么。或许正是二十四桥梦一般扑朔迷离,才能引人不绝遐思,驰骋想象。
整个上午,我们盘桓在瘦西湖畔,时而驻足,时而徐行,时而远眺,时而回眸。正是:“魂牵梦绕扬州情,一睹西湖瘦姿容。最是一年春好处,流连情堪桃柳浓。”
世人总爱拿西湖来比较,我也附庸一回。假如西湖是雍容华贵,富态万方的杨贵妃,瘦西湖则是楚腰纤细、掌中轻舞的赵飞燕,而且多了些许的乡情野趣。
午饭后稍事休息,我们来到了大明寺。大明寺初建于南朝宋大明年间,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午困人乏,我们很随意的逛着。行至平山堂处,精神一震。平山堂乃欧阳修所建。立于堂前,极目远眺,层峦叠翠,远水近山尽收眼底。堂前古藤错节,绿荫婆娑。朱漆红柱上有清代知府伊秉绶所作的楹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最有意思的是“风流宛在”牌匾,仔细看,你会发现“流”字少了一点,而“在”字多了一点。后人多揣测:此寓意是少点风流,多点实在。
平山堂后面建有谷林堂,随山势高出阶,是苏东坡为纪念他的老师欧阳修而建,堂名“谷林”取自苏诗“深谷下窈窕,高林和扶疏”一句,深寓着苏东坡对老师的敬重和仰慕,师生情谊令人感同身受。
谷林堂后面即欧阳修祠,又名六一祠,方梁方柱,挑槽飞角。祠壁上嵌有欧阳修像,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你无论站在哪个方向,画像的眼睛都是直视着你,脚尖也是正对着你,我们几个直到导游走远了,还在那里不停的变换方向验证。由衷的佩服古人的智慧。
返程车上,闭目沉思,扬州的美终究不同于江南的其他城市。无论是城貌建设还是景点建设都没有那种精雕细琢的人工痕迹,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天成,古朴野真。
从前慢,扬州 从前慢,扬州 从前慢,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