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那么多的育儿经,却难修成“超级家长”
1.
《常跟孩子说这几句话,孩子就XXX》,《特级教师教你三招让你的孩子不再XXXXX》,《聪明的妈妈用一招就让孩子变得xxxxxxx》……
这些标题,简直太有诱惑力了——对咱们这些天天围着娃头疼的家长来说。
甚至还有:《清华学霸的家长教你XXX》,《最好的教育就是放弃教育》……
打开手机,朋友圈,公众号,诸如此类的这些育儿经,对众家长们而言简直像福音的存在!几年前刚有微信的时候,我是逢育儿类文章必读,逢育儿类的优秀公众号必关注。时间久了,突然发现自己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那么激动地打开这些文章,甚至取消了一些类似公号的关注了。
想想为什么,其实也不为什么,只是潜意识都已经发觉:读那么多,没用!我并没有因此修炼成为想象中的“超级家长”。
读了那么多的育儿经,却难修成“超级家长”2.
在智能手机伴随微信“横行”四海八荒之际,想获取我们需要的资讯可谓是易于反掌。我是家长,我要什么?自然是育儿知识,这大概也是大多家长的收集阅读这些信息的共同心理吧——如何才能把我那聪明伶俐的娃教育好,叫他听话乖巧、活泼真纯、上进优秀,最最重要的是:要顺利考上好中学、好大学。
所以,育儿资讯我们不得不关注。
就文章开头举的那些文章来看吧,单读读标题,就叫人激动,它似乎一刀就能把你所有的育儿问题之结给刷刷地劈断了。于是,我们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追着打开来“寻宝求经”,看后也常常是如醍醐灌顶,仿佛一下子得了“真经”,以后能当个好家长了。
可欣喜还未消退,与孩子的“斗志斗勇”的较量又来,较量中,“真经”似乎没发挥多大的作用。
这就是我读那些“育儿经”的体验,是否和你的有相同之处?
3.
是这些育儿经有问题,还是我学习不到家?
首先思考“育儿经”本身。
总结下大多数教育类公众号推送的育儿经文,其形式大致有二:一是故事加感悟式的个性化案例,往往故事精彩,感悟深刻;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理念条文,譬如“惯子如毁子”“最重要的家教是培养孩子好习惯”之类。这些东西初初读来,自然觉得颇有茅塞顿开之感,但读过感过即翻篇:道理都懂,实际上做不到或者做不了。也许不能全怪读者我愚钝,这些可能也就是另类的教育鸡汤而已。
更有叫人不安的是还有不少哗众取宠文,譬如前不久看过的一篇《最好的教育就是放弃教育》,就是以一个育儿小故事讲父母在某些时候不必理睬孩子,其实是一种“冷处理”的教育方式,但标题居然如此不负责任的嚷嚷,居然还连续被几个大的公众号转载。作者在文中也并不讲清这本身也是教育方式,却用为了吸晴、“吸粉”而如此为之,若家长们真不加分析地如此拿“放弃教育”——不闻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当“最好的教育”,就真真坏了。
再想想我自身的学习领悟。
虽说很多育儿经是另一种鸡汤,但有些汤上漂的油水却也不少,但如若我能坚持其中一二,也定能获得某种圆满。更何况这些文里也从来不缺真正有价值的教育大咖写的干货,无论是理念还是方法都值认真学习并践行的。
然而,反思我自身,我读这些育儿经,并非不肯学,正相反,我是今日见这个有理,学!明日那番理论也真真好,学!如此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全无章法,到头来,运用到实际家庭教育生活中,全无定法,试一招弃一招(多半是“忘一招”),如下山的猴儿,最终一无所获。
读了那么多的育儿经,却难修成“超级家长”4.
这篇小文我边写边思考,历时几近两周。想到很多的东西,却杂乱无章;自觉对育儿也有一些心得,却不知它们从何而起,也不知该落脚于何处——其实也就是不知家长的“修行”终将要落在何处,几乎就要写不下去了。
于是,我从书架上翻下我手头有的一些与家长与育儿有关的书:《窗边的小豆豆》《亲爱的安德烈》《正面教育》《爱弥儿》……
翻一翻这些久不翻动的经典,我才惊觉:对我个人育儿方面真正有影响的东西正是来自这些书籍的阅读,虽然我平时并不自觉。
也许这也算得上经典阅读的效应吧,我读它的时候不自觉地沉潜其间,它们对我的影响是那些快餐式的轻阅读所远远不能比拟的。
原来真正的“经”在这里。在对优秀典籍的阅读积淀中,慢慢有自己的育儿主见。
5.
对了,就是主见。教育孩子,每个家长得要有自己的主见,并持之以恒,不能今天一阵风明天一场雨的。
你我他的主见不必相同,也不一定得有多么高大上,但只要不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只要有利于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最关键是适合你和你的孩子的,便是好主见。你觉得坚持让孩子参加劳动,干好活会干活的孩子不愁品行不好能力低下;我觉得要坚持让孩子多读书,以书为伴的孩子一定不会学坏学习能力也不会差到哪儿去了……诸如此类,每个家长有自己的主见,坚持下去,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就是成功的家长。
而育儿主见的形成,我想更多是为人父母的一种修炼。在长期的亲子养育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对孩子性格特点以及与孩子相处过程特点进行观察与反思,慢慢地总能找到那个最佳方式:最融洽地与孩子相处,最有效地引导孩子成长。当然,这个过程中,父母的“格物致知”不能光靠对着孩子“格物”,还要更多的系统的育儿知识与教育理念的学习,这时,优秀的典籍就应当成为父母的案头书。
因为当此时,还有那些本身就优秀的人当了家长,他们的学识、眼界、修养,都远远地超过了一般的家长,有些东西我们无法超越,就只能多读书,多学习,所谓龙养龙,凤养凤,我们拼不过龙与凤的强大基因遗传,只好后天努力多读书多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了。
6.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再好的育儿经验或模式都无法实现“复制粘贴”,而最了解孩子的那个人就是父母本人,因而,对于这样一个“独特的孩子”,家长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教育主见。
无论你读了多少育儿经,如果没有属于自我的家庭教育的“主见”,再强大的高人给你“指点一二”,哪怕是“指点三四”,也是没有用的,暴殄天物而已。
而有了自己的教育主见后,就有了主心骨,面对各种教育问题,可以作出相应的判断,进而理性地去处理,这时候,那些碎片式的育儿经,倒是可以作为参考,为我所用了。
7.
再回头来想,原来面对那些简直有“奇效”的育儿经网文时,我最初是想达到“速成”式的学习的,快速修炼成“超级家长”,好成功教育出一个“超级孩子”,结果发现,那些东西对我基本没起任何作用,实际生活中的亲子相处时,对孩子想吼还是忍不住吼,而该哄时我也还是用着自己的法子去哄。
如此看来,做家长,尤其做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家长,不可能速成,得要不断地学习,慢慢地养成。更何况,随着孩子不断的长大,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地向你涌来,一个独一无二的成长着变化着的孩子,足以让每个父母去当一辈子的“研究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