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将军”孙元良:贪财好色活到103岁,生了个儿子家喻户晓
1924年,孙中山先生为打倒军阀,培养军事人才,一手创建了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众所周知,黄埔前七期培养出了胡宗南、张灵甫、杜聿明等大批优秀将领,他们中大多数成为“黄埔系”成员,成了“校长”蒋先生的发家资本。其中,出身于黄埔第一期的孙元良更是深受蒋先生的器重。
身为将军,孙元良很是能打,有过不少值得称道的优秀战绩。在淞沪抗战时,他率部在庙行镇成功击退日军,此战被当时国际间评为“国军第一次击败日军的战役”,因此孙元良受到嘉奖,荣获宝鼎勋章,升为第88师师长;在撤离上海后,孙元良的88师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1944年,他率领29军在独山阻击日军,使这里成为了日军侵华的终点站。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抗日英雄,却有着“逃跑将军”“小戴宗”的绰号。要说孙元良精通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谈不上,但要是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句话的运用,恐怕无人能出其右。
起初因为深受蒋先生的器重,再加上同行们的认可和推崇,孙元良顺风顺水就当上了国民革命军的第一师一团团长。但是学习成绩再好,终究是纸上谈兵。在讨伐孙传芳的过程中,由于作战经验不足,孙元良所部夜间遭到偷袭,被打的落花流水。此时本应组织部下迅速反击的团长孙元良竟丢下部队,独自一人溜之大吉。
没有主心骨的部队只是一盘散沙,很快被打得节节败退,丢失了多处战略要地。得知孙元良临阵脱逃后,蒋先生大发雷霆,他亲自跑到前线,大骂一通,更是扬言要枪毙孙元良,以儆效尤。当事人孙元良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更是吓得不敢露面。后来还是在他人劝说下,念他以往忠心耿耿,并且是初上战场情有可原,蒋先生对其法外开恩,还派他去了日本留学。
凡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有过逃兵经验的孙元良在南京保卫战时,再一次上演了逃跑的戏份。当时88军团抵挡不住日军的猛烈进攻,阵地几乎要被攻破时,孙元良趁着其他部队尚在抵抗,竟带着自己的部队撤了下来,一路向下关退去,想要渡江逃跑。在昔日好友,时任36师师长宋希濂的“枪口劝说”下,孙元良只好带兵返回中华门继续作战。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没过多久,孙元良竟又一次抛下部队,自己一人逃跑了。那天在师部开完会后,他偷偷换上便装,跑到一家妓院躲了起来,不仅给老鸨塞金条,还认其为干娘,在里面躲了大半个月才出来。再看他的部下88师,因为群龙无首,导致溃退的时候大部分官兵无法渡过长江,被日军俘虏,成了刀下亡魂。可叹这样一支精锐的德式虎贲,就被葬送在了孙元良的手上。
除临阵脱逃是一把好手外,孙元良贪财好色也是出了名的。在抗战僵持阶段时,孙元良不仅把财政部用于国防工程的拨款给私吞掉,还将老百姓支持抗战捐赠的一部分物资倒卖成现金,揣进了自己的腰包。孙元良拿着这些钱纵情享乐,还在南京盖了一座别墅。
淞沪会战时,有几个上海学生代表去88师师部进行慰劳。色心大起的孙元良看上了其中一个眉清目秀的女学生,他花言巧语地哄骗人家多留在部队玩一会,实际是想要行不轨之事,若不是被副师长冯圣法撞破,恐怕就要被他得逞了。对此,孙元良竟大言不惭地说道:"英雄都爱美人,像我这种有战功的,做这点事没什么的。"
1949年,孙元良来到台湾,精神郁闷的他辞去官职转行做起了生意,曾任瑞祥针织公司董事长。晚年时期,他撰写了自己的回忆录《亿万光年中的一瞬》,最终于2007年在台北去世,享年103岁。家人按照他的遗嘱,将其骨灰迁回了南京。
值得一提的是,孙元良的第五个儿子孙祥钟,也就是秦汉,后来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当红影星,更是在国际上获得过多项影视大奖,还曾与林青霞相恋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