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窗外的夕阳,将微弱的红彤罩在不远处的城市尽头。从学校穿越地铁天桥的距离,变得越走越短,处在新环境的模糊感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刚来时,心中偌大的校园,逐渐在心中一点点的变小。
校园光影走在路上,我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当我们面对陌生的环境时,很容易产生盲目的恐惧感、疏远感、距离感。可当你对这个环境熟悉后,又会觉得其实这个环境也不过如此,随着时间推进,这些感觉慢慢转变为依赖感,安全感,归属感。最后,再随着日子拉长,你对这环境又会日渐产生疲惫感,厌倦感,逃避感。时间让你从忌惮,敬畏,渴望,适应,融合,剥离,逃避,独立,回忆,决绝,遗忘,迎新,如此不断的循环。在从熟悉到陌生,物质环境里尚且如此,那些感情中的漩涡,大抵也是难逃如此吧。
九月很慢,十月很快,已经到了中旬。反应过来才发现,这个月我丝毫没有下笔的欲望,因为心里没有触动,所以写不出来,鲁迅说:“写不出,就不要硬写”。不思考,就写不出。所以我停止了一切大脑要思考的七七八八的脑回路,专心的躺在床上,想想一切与现实无关的乱七八糟。
一闭眼,想起之前和朋友的一次聊天,她问为什么你写的有关月份的文章,总是透露这一种忧伤?我记得我当时这么回答,可能我太珍惜快乐的感觉了,对我而言快乐的时光通常短暂易逝,我没有余力去思考、去记录那一刻下的开心的状态,我得用尽全力去吮吸那种情绪所带来的快感,毕竟,过了小时候的人生,能有几次真正发自内心的快乐?真的不算太多。
后来,又有人留言说“为什么写月份都写的很飘渺,碎片化,但还真又能从中感受到那么一丝情绪上的感同身受?”
我挺开心!如果有人真的认真看了我敲出的每一个字,去思考。而产生这种意识上的共鸣,就是我写每个月份的最初用意,我觉得人大多数思考的变化,是随着人的五观感觉所决定,每个人虽说是独立个体存在,但站在时间、空间宏观的角度上看,个体的那些小分歧,只占据了整体的一小部分,尽管我们有时候讨厌大众化,但随大流,才是基础根基,虽然我本人也反感这种说法。但是,心里还是同意的,所以每个月份的流动,在相同群体下,大空间下感觉基本所差不多。
比如,温暖,寒冷,香甜,苦涩,悦耳,闷热,潮湿,干燥等,刚刚好每个月份会带来不同的温度,环境变化,所以这些月份,大概就组成了人一生中某几个一年里的情绪循环。我一直认为人们基本就生活在某种循环之中,所以就写了一些情绪的上的虚无,表达的很飘渺,不落地,对理性的人而言,可能觉得不接地气。实际上,回首再看这些记录每个月份的文字时,就像电影把你带到这些意识构造起的环境里,重温每一个氛围营造出的那些不安的,然后在心里重新泛起涟漪。最近的电影史论课上,老师讲到了意识流,我想这应该算是我的一种意识流表达了吧。
所以,十月的感受是什么?是凉的夜?暖的阳?忧伤?快乐?其实,以往的失意与得意,迷惘与清晰,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有时候,想躲到泥土里,感受风雨,太阳淋晒,悄悄的陪伴一株小草生长;有时候,想当十月的树上,旋旋飘落的金黄,坦然的接收风的碰撞;有时候,想当黄昏的悠悠夕阳,暖化那些忧郁的过路人心中的刺骨凉。
十月,也并非成为过客,循环也终归有新的知觉生成,匆匆而过的时间,不知觉的消磨了最初的模样。但所谓意识流也好,循环也罢,总归还是有根线悬着在心里中的,那就是时常感受最初的那份内心涌动。
等你的归来的路铺满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