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我们

2022-12-03  本文已影响0人  寻你然后不见

80后的我们(2010.9)

        在这初秋的深夜,夜虫的鸣叫让人感到亲切。和朋友刚进行完一场闲聊,回忆了我们的童年,少年以及现状。

        童年是可爱的。河堤上的树林,树林里的吊床,吊床上读着小人书惬意哼唱的我们。羊儿在远处悠闲地吃草,我们在树阴下悠闲地嬉闹。村前池塘底的淤泥,被我们用小铲挖来,我们坐在地上把淤泥捏成碗状,倒过来摔。谁碗底的洞大谁就会赢一些泥巴。晚上是时常停电的,跟着一些大孩子们满村庄的疯跑,看到谁家的灯亮了,就会用手作喇叭,向东南西北大呼:“来电啦!来电啦!”小孩子的喜悦是无以言表的。

        少年是喜悦的,也是勤奋的。十一二岁的年纪,在有月的夏夜拿着凉席跟着奶奶在街上乘凉。数着星星,听着大人们的喜悦或叹息,我总会先睡着。有时候是不知道怎么回的家,有时候是揉着惺忪的眼睛被牵回的。小人儿的自尊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忽然变得很安静很勤奋。于是安然地享受了勤奋带来的喜悦。似乎一夜间,我们的名字传遍了小镇的每个角落,成为同龄人学习的楷模。

        大学是激昂的。冲动的年龄,造就了年少的轻狂。阶梯教室里激昂的演讲,讨论会上尖锐的质疑,岂一个轻狂了得?宿舍里通宵达旦天昏地暗的阅读与睡觉,图书馆里座位的等待与疯抢,成就了我们的充盈也纵容了我们的狂妄。夜奔操场,跑道上的大汗淋漓,发泄了情绪也磨韧了坚强。

          然而,这些都是记忆。生活磨平了棱角,日子归于平淡。面对中学的教师我们不敢去认,面对旧时的好友我们不敢去联系。我们在想,等我好一点等我再成功一点,我一定登门拜访,一定去赴您的宴席,一定走出去。可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成行,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不敢面对,我们不敢追忆,只因为我们接受不了现在的自己。

        记得骨子里是没有自卑这个字眼的,然而我们却在用行动实践着它。怎么样算作成功?嫁了一个好老公?娶了一位名门之秀?考了名校的博士?进入了权势单位?中等城市里有房有车?我们在用自己的理解诠释着成功,我们一步步退却,一点点拖延着走出去的时间。

          然而成功真的如此现实吗?没有大众式的成功,我就永远不和教师联系永远不赴同学的宴席?如果没有了这样的成功,我就永远闭关永远不出家门?拥有了这样的成功我会很快乐吗?拿着这样的成功走出去,我是想炫耀还是它仅仅代表了某时期的现状?

        我想念恩惠于我的教师,想念曾经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同学们,我注定拥有不了大众式的成功,因为我的成功就是我的快乐,我思想与灵魂的自由。如果哪一天我不快乐了,我思想受到了牵绊,即使金屋藏娇于我又有何益?

        追求成功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姿态。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一种成功;浪淘沙,大江东去也是一种收获。


2010年9月1日,凌晨,于诺基亚手机上,我在QQ空间上留下了这样的文字。

      那时候的我,没有男友,没有电脑,没有电动车。在济宁洸府河边的长虹小区,从二房东手里租了一间150元每月的卧室,没有空调没有热水器没有厨房,偶尔用电锅煮些面条水饺吃。

      哇,好穷!

      如今,我已嫁作人妇,已是三个娃的妈了。

      十几年了啊!好快!

        想想当年,我是幸福的。一个人,写写文字,读读闲书,日子过的很惬意。

        想想现在,我是幸福的。陪陪孩子,读读诗词,与孩子斗,其乐无穷!

        当年,9月1号写了此篇文字,10月6号相亲,双目四对,从此柴米油盐,成就了我的烟火气!

        如今想来,无限感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