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每天写1000字想法

一个人心理弱小,才不相信别人,唯恐吃亏上当,退缩在最安全角落

2022-07-02  本文已影响0人  王明鹏

之前谈到一个故事,一个离婚后的男子因为总是“忘不了”前妻而抑郁,经过澄清不是“忘不了”而是“离不开”,最直接证据就是之前家庭大小事情自己不会做也做不了。

这个故事最夸张的地方还在于,男子离婚前的婚姻生活既不幸福,也不快乐,因为前妻对自己态度很不好,用本人话说经常是“恶语相向”。

那么何以解释忘不了前妻,甚至离婚后还“编织美梦重新合好”?随着故事进展,可以拨开迷雾,那就是担心孩子,准确地说是“担心孩子离不开亲妈”,“自己有私心,担心再婚后对方不能真心疼爱孩子”。

当然还可以继续面质,“孩子接受父母离婚这个事情吗?”“孩子真的离不开亲妈吗?”会发现孩子放得下父母离婚这个事情,而且明确告知父母离婚不影响自己,能离得开。

事情澄清到了这里,求助者的困惑能解决吗?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心理障碍的本质,在于这个人内心太弱小,也就是心理健康水平太差,心理不强大,心理非常脆弱。

忘不了是离不开,离不开是担心孩子,担心孩子是担心再婚对于孩子不好,“担心再婚配偶对孩子不够好”,这个不够好才是问题核心。

所谓好还是不好,标准在哪里?亲生父母冷漠或者溺爱都可以,后来者再好也不够好,这表达的是心理健康问题。

说到底,一个人心理弱小,就会表现为不能相信别人,无法信任别人,唯恐吃亏上当,只能退缩在最安全角落,最原始地方,这才是问题本质。

让一个内心强大起来,“不争馒头争口气”,谈何容易,类似情况只能“慢慢来”,“一口吃不出胖子”!

故事读后感,几点启示。

一是加强对问题概念化概括。对于讨论的困惑问题,听懂人家说什么,抓住要点进行概括总结,比如把关于纠结再婚与否和住院是否逃避现实,可以概括为“纠结再婚问题”“住院逃避问题”,对于问题概念化是否合适可以讨论并修正,类似定义某个术语,便于交流。

二是强化不合理理念推理。关于故事里的再婚困惑,可以先商量讨论到底担心再婚什么?有哪些担心?找出一个更合适更加明显的来处理。如果按照“担心再婚对孩子不够好”处理,必须先讨论好不好的标准是什么,可能引发内在不合理想法,比如亲父母无论怎么做都是好的嘛!

三是引导提问正反证据要坚决和深入。对于不合理理念的支持证据,越多越好,充分给出暴露表达机会,然后指出这是想法还是事实?如何验证呢?可否设计实验验证?讨论正反证据要直面,不要回避,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由于自己心虚认可某个看法导致回避讨论证据,谈话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