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观月,一如相见
爱读神话的我,是在少年时确信月里没有嫦娥。
可依旧会在八月十五那天。
点上檀香,摆上果饼,敬一敬月亮。
这是持续了二三十年的传统。
而这个习惯,会在我这一代继续传承下去。
祭月之后再分食月饼,也成了中秋才有的仪式。
寄望相伴的人一直都在。
无论那轮月阴晴圆缺,都记得十五那夜的团圆。
几年前的中秋,我搭了夜间的航班。
选了临窗的座位,起行时晚间灯火初亮起。
那一趟行程,要由南向北飞上一千多公里。
而幸运的是,那晚的云层稀薄如雾。
我隔着袅袅夜色,看机翼被渡上一层冷凉。
向下望,是遥远的光点蜿蜒明灭。
我一直向外望,看着青空一点点深沉。
逐渐变作水墨一样的颜色。
而无边的黑里,却出现了白黄相间的月。
像是沧海里开合的贝,里面藏着凝出的珠光。
没那么亮的辉泽,也让人目眩。
凝视了良久,隐约可见华光里影影绰绰。
爱幻想的我,又在思考月里是否有参天的桂树。
是不是如同我出发时的城市一样,被桂树的花气笼罩。
走到哪里,都是弥散在鼻尖的香甜。
也不知道多久之后,才会有登月的天途。
那时一定要带上重要的人,去那个写满传说的星球上看看。
然后欺骗没去过的孩子,广寒宫里住着仙子。
她的兔子和你一样调皮,追风逐月。
就这么一路胡思乱想,飞行之旅就到了尾声。
直到降落时,那轮满月消失在视线里。
着落时的震动,才把思绪拉回现实。
开机之后,信号恢复。
提示的消息接二连三地响起。
在月宫里梦游了半晌的自己,才被拉回了现实。
那些带着温度的问候,带着人间独有的暖意。
走出机场时遥遥忘了一月孤悬的圆月。
叹一句,有幸体味人间繁华,幸甚之至。
偶尔还是会想起那夜的月。
在能离月亮稍微近一点的地方,纷乱如麻的思绪。
而如今走过住久了的街巷,熟悉却不亲近的城市。
在整天的喧哗之后,难得的一阵静谧。
异乡的车水马龙对年轻的自己满是诱惑。
但终究不是长大的地方。
仿不来的乡音,处不近的关系。
就连拂晓时天空的颜色,和黄昏时入眼的晚霞,都截然不同。
唯独会在中秋时细赏的月,没有一点区别。
不会专程把西瓜的切口切成齿状,也不会专程点上三支檀香。
静待他们烧成烟烬,再去食满桌的瓜果。
就连年年入口的月饼,也都早不是当初的模样。
形状秀美,包装花哨,却没有分食团聚的甜。
细细数来,已有多年不曾在小镇度过中秋。
偶尔也会想念,大家共坐一桌时谈笑风生的模样。
虽然年年都在吐槽混糖的月饼没有新意。
却都会在能被月光临照的阳台,焚香敬月。
有人说拜的是月亮爷爷,也有人说敬的是广寒天女。
统一口径的说辞是,吃了那晚的月饼会有福报。
那些难辨真假的传言,已流传数十年。
而长大了的孩子,会继续把故事说给后来人听。
只要那个仪式还在,相聚过的人就从未远走。
提到中秋,不仅仅是那形态各异的糕饼。
是阖家团聚最好的契机,也是共赏明月的浪漫。
是异乡人入目的相思,泛滥的离愁。
也是千万人抬头望天,遥寄的牵念和祝福。
此夜良辰美景,星灯万点。
一同观月,一如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