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泡澡的人是否比爱淋浴的人更容易成功?

2020-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李源_源哥

作者:李源教练,本文4200字,阅读8分钟

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棉花糖实验,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它。

据称,那个实验表明,一个人在儿童时期的延迟满足的能力和他后天的成功的几率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

真的吗?

先说说这个实验

简单的说(实验步骤其实复杂的多),一九七二年,心理学家Walter Mischel 在坦福大学对一群学龄前儿童做了一组实验。孩子们被依次带到一个封闭的实验室,研究人员告诉他们这个游戏规则是这样的 ,研究人员给孩子们看了一颗棉花糖,然后告诉他们,研究人员会把孩子和那颗棉花糖留在屋里。孩子们可以吃掉那个棉花糖,然后按铃叫研究人员回来。不过如果十五分钟之后研究人员回来的时候,孩子还没有吃掉那个棉花糖的话,他就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

这个实验的本意是想了解孩子在面临即时满足的欲望和远期更大利益的挣扎的时候的表现,但是后来研究人员对进入青春期和成人的这群孩子的回访却意外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就是那些坚持了15分钟去得到那两块棉花糖的孩子们,他们在后期的学术的成绩上,包括身体的状况,包括职场的发展,都比立刻吃掉棉花糖的孩子们表现的好。

后来这个实验和这个意外发现广为人知,“延迟满足”和“成功”之间的关联性,也被普遍接受了。

爱泡澡的人是否比爱淋浴的人更容易成功?

有一天,我盯着家里的浴缸和浴缸侧面的淋浴头,突然冒出一个问题。冲澡,其实就是一种即时满足,你站在水龙头下面,拧开开关就可以洗澡了。而泡澡,通常放满一缸水,差不多要15分钟甚至更长,这是一种典型的延迟满足。那么,爱泡澡的人是不是比爱冲澡的人更容易成功呢?

你也许觉得有道理,也许觉得荒谬。先往下看。

被家长误解的“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作为一种成功人士必备素质的重要性,连畅销不衰的自助心理学书籍《少有人走的路》都作为一个核心观点来陈述。

可是从实操层面,究竟“延迟满足”是一个天生的特质,还是后天可以培养的素质,如果是可以培养的,应该怎样培养,不管是棉花糖实验,还是《少有人走的路》都没有告诉我们。你不觉得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吗?

心理学专家没说,那家长只能自己琢磨,于是因为相信如果孩子能“延迟满足”,孩子就离成功进一步,不少媒体,教育专家和家长得出了另外一个领悟:他们要训练孩子延迟满足。怎么练?第一招,给孩子诱惑,然后就训练他们忍耐,能忍多久忍多久。第二招,讲道理,把“延迟满足就能成功”当成真理一样灌输给孩子,不断的说。(其实我们的文化里本来也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俗语。)

首先出来反对媒体过度解读的是Mischel自己,他指出实验里能让孩子“延迟满足”的因素有很多种,但是跟“成功”相关联的其实是“自制力”或者“坚毅”,把“延迟满足”和“成功”划等号并不是他的研究结论。

其实,Walter Mischel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做过一系列利用糖果研究关于学龄前儿童如何抵抗诱惑的实验。每次实验也由若干组不同实验规则的实验组成。每一组实验里,孩子们被告知用不同的“方式”面对诱惑,比如让他们想别的好玩的事情来分心,比如棉花糖被东西挡住不让孩子看见,等等。实验结果发现,如果孩子能一直看见棉花糖,并且被告知一直想着棉花糖,他们的“延迟满足”的表现就最差。但如果不让他们看着棉花糖,并且引导他们想着其他好玩的事情,他们可以表现出数倍长的“延迟满足”时间。换句话说,孩子还是同一个孩子,我们却有办法让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延迟满足”。

所以,Walter Mischel的实验的首要启示其实就是,不要去拿诱惑来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因为诱惑本身是破坏孩子抵抗诱惑的元凶。这也是为什么为了帮助人们戒烟,各种取代香烟的东西被推荐给戒烟的人,不管是口香糖,瓜子,尼古丁替代品等等。同样的道理,不要拿毒品去训练人戒毒,不要拿女色去训练男人做柳下惠。

接下来,在2012年和2018年由其他学者进行的棉花糖实验,进一步发现了其他因素会影响孩子的“延迟满足”的表现。举个例子,如果孩子的家庭条件比较差,吃了上顿没下顿,又或者爸爸妈妈经常乱给承诺不兑现,孩子就会更相信眼前的好处,而对未来远期的承诺不报希望,所以他们会毫不犹豫的立刻吃掉棉花糖。

就好像如果特朗普对一个小朋友说,今天给你100美元,或者你等等,明天给你200美元,那我也会强烈建议这个小朋友立刻拿下今天的100美元,然后明天的额外100美元算特朗普欠他的。

所以,能够“延迟满足”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对于“承诺”和“未来”的信任。这也是一种“积极”和“自信”。而“匮乏”恰恰是“积极”和“自信”的破坏者,所以如果家长采用“无限期拖延”,或者“言而无信”,或者只是干巴巴的说教,那教出来的“延迟满足”,八成是被迫和被吓的机械反应。

见过驯猴的人都会发现,驯猴人一手拿着鞭子一手拿着花生米。猴哥,你想吃花生米吧,先好好干活(表演),不好好干活,先吃的就是鞭子。日子久了,猴子也能“延迟满足”。你觉得这样被“吓大”的“延迟满足”跟“成功”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在驯猴人眼里,这样的猴子的确成功了。不过对于猴子而言.....

抵抗“即时诱惑”的确很必要

我并不是说抵抗“即时满足”的诱惑的能力不重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对即时满足是有一种痴迷的。比如说在中国曾经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叫做滥用抗生素。这个现象之所以存在?就是大家会觉得说有病赶紧治,能多快就多快。包括特朗普先生对于各种抗疫神药的“痴迷”,对于“疫苗”能以超光速被研制出来的迷之自信都是出于这样的欲望。

包括大家对于快递到家的这个速度的痴迷,还包括职场月光族,大学生滥用信用卡和互联网消费贷的滥用,也是对于“即时满足”的抵抗无能。

这样的对“即时满足”的迷恋会滋生什么心态呢?就是希望问题会自动被科技解决,困难被别人解决,自己的欲望马上就能被满足,而我不要忍受困难和危机带来的不舒适和不方便。

父母没有耐心等待孩子慢慢的成长,巴不得学校和在线机构把孩子的问题都解决。公司没有耐心等待员工慢慢的成长,巴不得通过闪电招聘和闪电解聘来处理所有的人才发展中的问题。夫妻没有耐心培养婚姻中的新的沟通模式,吵几架就觉得过不下去了要换人(要是能跟段子里说的那种,在疫情期间都培养出感情的中年情侣们,都应该偷着乐)

自主选择的“延迟满足”更重要

说到底,那个比较“重要”的“延迟满足”的能力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一种能够在理智上关注远期更大更重要的目标,而抵抗眼前的破坏型的诱惑的能力。

这里的关键在于,

一,那个目标是谁的?家长的,领导的,老师的?还是你的?你又如何知道那个目标对你是真实而又意义的?

这个目标和我们眼前的破坏型的诱惑,其实就像我们理智天平两端的砝码。如果我们连我们拿去比较的东西究竟对自己重不重要都无法判断,那真的就没治了。

这也是为什么训练一只猴子“延迟满足”并不难,但是让一个人去在必要的时候“延迟满足”反而很难的原因。因为猴子只关心“生存”,所以花生对它就是很重要。但对于一个人来说,说不清到底什么对他重要,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困惑。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困惑,我首先建议你读一读《自定义人生》里面Tina教练写的关于找到自己价值观的那一章。然后还可以用下面这张图探索一下,下面这张寻找人生意义的图不言自明。而且在有意思教练的“职场在定位”课程里面也会用到类似的方法,欢迎你有机会去课程中了解,在本文就不展开赘述了。

图片来自网络

二,你如何有技巧的抵抗眼前的破坏型的诱惑

关于第二点,如何抵抗眼前的破坏型诱惑(屈从于眼前的诱惑会妨碍你实现远期目标),不仅在Walter的实验里有所启示,启示在希腊神话里也能找到线索。

这个希腊神话就是那个海妖塞壬的故事。塞壬有女人的头,鸟的身体。她住在海岛上,路过这片海域的船只的船员听到她的歌声就会被迷住,然后让船偏离航道,然后在塞壬的海岛搁附近遭遇海难。

而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他路过这片海域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的意志力是不可信的(这就是有自知之明的男人),他让船员把他绑在桅杆上,然后用蜜蜡把他的耳朵封起来。然后呢还跟船员说,当我们经过这片海域的时候,不管我对你们说什么,不管我让你们做什么,你们都不要听,只管把船划向我们要去的既定方向。后来奥德修斯才得以安全的驶离这片海域。

有些网友每天在抖音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看别人表演,还有很多网友把家里的钱都花在打赏主播上面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他们的注意力的船在塞壬的海域搁浅了。不要迷信自己的意志力,该远离的东西就不要靠近。

而反过来,现在的在线多媒体课程经常把课件做得游戏化,拟人化,其实是一种抓住儿童兴趣和注意力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抵抗破坏型诱惑的与时俱进的思路。

三,你能承受的远期是多远?你如何获得持续的能量来抵抗这些诱惑并支撑自己为未来而不断忍耐和付出。

在棉花糖实验里,有一个15分钟的设计,为什么是15分钟?其实每个人在抵抗眼前的诱惑和保持专注的时候,都是要消耗能量的,当一个人越疲倦的时候,越难以抵抗诱惑。我自己就发现,越是困吧,结果睡觉前说看看朋友圈和新闻吧,一不小心一小时就过去了。

所以,我们需要为自己创造一些在眼下和“远期”中间的能量补给站。就好像长跑的路上的“补给站”一样。这一点,经常被我们的传统文化忽视和鄙视。

举个例子,因为要写《自定义人生》的书稿,我在公众号发表文章的频率大幅降低,在这个期间,得不到读者的持续反馈和关注,其实是一种很寂寞的体验。一方面,这样的寂寞好像是一种不得不承受的代价,另一方面,这也给我一个启示,就是如何在长篇书稿的写作中持续和读者保持联系和获得反馈,其实是可以设计更smart更有社交感的一种写书的过程。

而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的,其实正是方方在疫情期间的日记的创作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这不知道是不是一种类互联网公司的创新。比如小米和锤子在出手机的过程里都保持和粉丝的紧密互动。不过在出书这件事情上,的确很少见,因为在传统思维里,如果书还没出,内容就都被人读过了,那我们肯定会担心再出书还有谁买呢?

还有很多为自己赋能的方法,也推荐你参考《自定义人生》中关于“如何爱自己”的相关章节和内容。

至于爱洗澡的人......

至于是爱泡澡的人比较容易成功还是爱淋浴的人比较容易成功,我猜你已经知道我的意见了。其实很多爱泡澡的人非常注重仪式感,而很多比较爱淋浴的人喜欢在淋浴的时候唱歌,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减轻和释放自己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我们为自己赋能。

好了,小结一下我的观点

1.盲目的训练“延迟满足”是不能培养出自主的有韧性的孩子的,让孩子明白自己努力,坚持和忍耐的真正意义更重要

2.使用技巧聪明的躲开破坏型诱惑的干扰一点都不可耻,反而值得推荐。

3.抵抗“即时满足”的诱惑是消耗能量的,所以学会为自己赋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