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1
《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什么》这是一部关于跑步和写作的书,作者村上春树主要讲述了自己跑马拉松、超级马拉松、铁人三项的过程,从一开始的每天跑十公里,到全马,到超马,到铁人三项。
他花很多篇幅描述了他自己如何跑步,如何坚持跑步努力完成一个个目标,在完成一个个跑步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坚持写小说的。他认为写小说是门体力活,而不仅仅是大家所认为的脑力活,因此需要消耗极大的体力,而坚持跑步让他拥有了强健的身体,有了持续写作的体力资本。而他本人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享受跑步的过程,每次跑完马拉松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他坚持每年跑一次马拉松,坚持每天跑十公里,坚持每天早上写几个小时的小说,坚持不懈,雷打不动的运动时间写小说时间。
他在书中写了他跑步、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最终达到完成目标。他记录了跑步过程中所思所想的点滴,汇总成了这部小说。
我很欣赏村上春树的跑步精神和写作精神,他写的整个过程,都让你感觉的无比享受跑步,跑步带给他极大的愉悦感,就像其他运动的爱好者一样,他钟爱跑步,并从跑步中获得写作的力量,持续写作的力量。可以说是一个跑者的写作人生,也可以说是一个作家的跑步人生,他喜欢别人定义他是个作家,是个跑者。
书中的跑步人生让我很是向往,这样的人生健康、积极、充实,极其有意义有成就感。他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还坚持跑那么多每年,让我这个30来岁的人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差的好远,不仅仅是跑步上差好远,在境界上不知道差了多少万公里。当我还在这里讨论或者是担心跑步会对膝盖不好等等小问题时,他无论遇到什么难题都想办法克服坚持跑步,当我跑了十多公里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时候,他可是能跑下超马的人,自己只是跑了他的十分之一,当我偶尔痛苦的坚持或者给自己找借口理由不跑步的时候,他已经在享受这个跑步的过程,享受一项你认为痛苦的事情。在你觉得痛苦的事情,人家是享受,知道吗,这就是差距。就像学习,别人是热爱学习,而你觉得学习很痛苦,这两者的效果可以说是天上地下的差距,你说你能学好,你能坚持跑下去吗。你获得一点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别人却还觉得他自己跑的不够,做的不够好,这能一样吗。
我觉得村上春树已经不是在写跑步了,我觉得他写的是人生,人生其实就是一场马拉松。跑者的人生必是健康的人生,必是积极的人生。这本书的借鉴意义已不消多言,跑步精神写作精神,运动精神工作精神。在我的人生中急需做的三件事,且很必要坚持做下去的是运动、写作、阅读,把它们都比作马拉松的话,就是要跑好这三场马拉松,跑步马拉松、写作马拉松、阅读马拉松。你能做到吗?首先请你enjoy running enjoy writing enjoy reading。
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坚持每周长跑两次以上,每次大于五公里,跑步其他的好处我说不上来,但是我的精神活力确实比以前强了许多。阅读大概半月读一本书,觉得收获颇多。写作没有怎么坚持,但是看完一本书至少写一篇读书笔记还是基本坚持了下来。学习村上春树跑步和写作的精神,你什么都可以做的很好,至少不会。
摘录:
从一九八二年的秋天开始跑步,持续跑了将近二十三年,几乎每天都坚持慢跑,每年至少跑一次全程马拉松,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乐。跑步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个支柱。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无论做什么事,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则不得安心。肌肉难长,易消。赘肉易长,难消。将它吸收进来,成为人格的一部分。
如此繁多的事情,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处理完毕。为了迎接纽约的比赛,还要积累练习量。简直连“追加人格”都想动员起来帮忙。不管怎样,反正得坚持跑步。每天跑步对我来说好比生命线,不能说忙就跑开不管,或者停下不跑了。忙就中断跑步的话,我一辈子都无法跑步了。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我们只能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得空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
对于小说家来说,最为重要的资质,不必说,当然是才华。才华之外,如果在列举小说家的重要资质,我将毫不犹豫地举出集中力来。这是将自己有限的才能汇集起来,倾注在最为需要之处的能力,没有它便不足以做成任何大事。好好使用这种力量,就能弥补才华的不足和偏颇。我每天在早晨集中工作三四个小时。坐在书案前,将意识仅仅倾泻于整治写的东西上,其他什么都不考虑。继集中力之后,必需的是耐力。即便能一天三四小时集中意识执笔写作,坚持了一个星期,却说“我累坏啦”,这样依然写不出长篇作品来。每天集中精力写作,坚持半载、一载、乃至两载,小说家必须具有这种耐力。值得庆幸的是,集中力同耐力与才能不同,可以通过训练在后天获得,也可以不断提升资质。只要每天坐在书桌前,训练将意识倾注于一点,自然就能掌握。这同跑步中不断强化肌肉的做法很相似。每天必须不间断地写作,必须集中意识工作——将这样的信息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身体系统,让它牢牢地记住,再悄悄移动刻度,一点一点将极限值向上提升,注意不让身体发觉。这跟每天坚持慢跑,强化肌肉,逐步打造出跑步者的体型是异曲同工的。给它刺激,持续。再给它刺激,持续。这个过程当然需要耐心,不过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怀着“不能长命百岁不打紧,至少想在有生之年过得完美”这种心情跑步的人,只怕多得多。
如果想处理不健康的东西,人们就必须尽量健康。这就是我的命题。甚至可以说,连不健全的灵魂也需要健全的肉体。此说有些自相矛盾,却是我成为职业小说家以来的深切感受。健康与不健康的东西绝非冰火两极,亦非针锋相向。它们相互补充,某些情况下自然地包含于彼此之中。
我觉得跑步时很适合背诵演讲稿之类。
跑一百公里乃是未知的体验,身体处处皆有牢骚,我完全理解。但无论如何,唯有忍耐着默默跑完全程。不管奔跑速度降低了多少,我都不能走,这是原则。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想跑完这场比赛就难上加难了。跑全程马拉松时,到了最后关头,脑子里充溢的全是一个念头:赶快跑过终点,赶快结束!此外什么都无法考虑。此时此刻,我却不曾想过这一点。我觉得所谓结束,不过是暂时告一段落,并无太大的意义,就同活着一样。并非因为有了结束,过程才具有意义,而是为了便宜地凸显这过程的意义,抑或转弯抹角地比喻其局限性,才在某个地点姑且设置一个结束。相当哲学。但当时我一点也没觉得这很哲学。这不是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身体感受到的,不防说是整体性地感受到的。跑进了最后那漫长的半岛状原生花园跑道,这种心情变得尤其强烈。跑法近似进入冥想状态。有一种类似成就感的东西像偶然想起来似的涌上心头。这是一种个人的喜悦:“自己体内仍然有那种力量,能主动地迎击风险,并且战胜它!”
我是一边写一边思索,不是将思索写成文字,而是一面写文字一面思索,通过书写而思考,透过修改而深化思考。
不管怎样,能够出场参赛、跑完全程,比什么都重要。坚持跑到终点,中途不停下来步行,再就是享受比赛。依照顺序达成这三项,便是我的目标。马拉松赛,只有享受它才有意义。
正因为痛苦,正因为刻意经历这痛苦,我们才能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至少是发现一部分,才能最终认识到(如果顺利的话):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和名次之类的固定的东西,而是包含于行为中的流动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