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
问题来了
安静下来时经常思考一些看似莫名其妙的问题,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我对这个世界来说有什么意义?我为什么有现在的认知(比如哪些食物好吃,哪些风景优美等)?
从问题表面上看或许比较荒诞,不过一旦仔细想过之后,反而觉得是个很严肃并且很难摸偷的问题,似乎身在黑暗中有一个声音从四面八方去引导我,我确定它的存在不过就是不知道在哪个方向。
以前想过看一些哲学方面的书去帮我解答这些问题,不过机缘巧合下读了《自私的基因》,完美地为我回答了上面的问题,虽然读这本书实际上是带着另外一个目的去读的:人类贪婪的基因是否会将人类自己送进坟墓?
我为什么存在?
把目光放在很久以前,当地球还是原始汤的时候,汤中出现了脱氧核糖核酸 — 基因,基因以拷贝的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通俗地说就是“有成千上万个我”,如果不把所有“我”消灭,那么我就存在。基因之间的战斗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或者说是自然选择的大环境下,他们不得不进行战斗。
后来,出现了会制造装备的基因,这种基因给自己贴上了一层蛋白质外壳,无疑他的防御力升高了,所以这种基因会胜出,自然选择会偏爱它。随着装备不断的升级,出现了细胞,基因藏在细胞的最深处 — 细胞核中。
基因是最伟大的程序员,在经过装备的不断迭代更新之后,他们意识到硬件上已经达到要求,现在需要的是一个中控,并给他输入一套程序,相当与计算机中的CPU,于是有了大脑,这点确实让我非常震惊。基因赋予大脑可操作自己制造的这些硬件的权利,并且输入程序让大脑自动化。计算机程序是获取一个输入,来得到一个输出(结果),目前顶尖的程序也是傻瓜的,他需要人类来一步一步地教他怎么做。而基因作为最伟大的编程者,他所编写的程序的输入只有一个 “让我尽可能的存在得更久”。仅仅这一个输入,就可以让他所创造的大脑对一系列的外界输入获取比较好的结果。这个“让我存在得更久”的输入,对与生物来说,实际上下达了两个命令, 1是尽可能活下去,2是尽可能得繁殖后代(后代会有亲代一半的基因),这也说明了生物为什么会进食和交配。所有的生物,实际上就是基因做出来保护自己的生物机器而已。你我都是生物机器,缔造我们的正是基因。而我之所以活在这个世界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为了我的基因能够顺利地延续下去。
为什么苹果好吃?因为苹果本身是对人有益的,那么偏爱苹果的基因,或者说认为苹果是甜的基因,肯定更容易被选择,对于生物的表现形来说就是生物要尽可能得多吃苹果,即生物喜欢吃苹果,所以目前我们中的部分人都是比较喜爱苹果的。这点说明目前生物(人类)的绝大部分认知,都是基因精心设计好了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得存活下去或者说更容易的获取交配权。
新的汤和觅母
确实对于一般的生物来说,繁殖和生存就是他们一生仅有的任务,但对于大脑稍微发达一些的生物来说,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如何解释文化,宗教,艺术的存在?这些对生存和繁殖耗无帮助甚至有害的东西(当然排除一些以提升自我形象博取异性青睐为目的的“艺术”行为,这种诚然是对繁殖和生存有帮助的)。对人类来说,进行文化宗教艺术等活动,是浪费大量精力但并不会使自己填饱肚子或者是生育更多后代的,这在生物的存在价值上是说不通的。如果说硬生生得想从自私基因的角度去解释这个问题,那么可能可以解释为现代人为了追求异性或是钱财,而萌生出的概念。不过纯粹的艺术家,宗教信仰者也是大有人在的。 作者为解释这种现象的存在,引入了觅母的概念。 虽然稍微牵强了一些但也能让人醍醐灌顶。当种群大脑发育到一定程度后,这些大脑将形成一种新的“汤”,这种“汤”跟原始汤一样,也孕育着一种类似基因的物质,作者(还是道金斯?)将其称为觅母。
觅母与基因的表现基本相同,都是想方设法的复制自己,并且越精确,复制能力越强,越长寿会被选择,适者生存。一首好的歌会被传唱,一副优美的画会被收藏。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类也在不断地向其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觅母的复制。
人类的未来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 人类贪婪的基因是否会将人类自己送进坟墓? 既然制造我们的是自私的基因,他给我们下达了让他尽可能得以拷贝的方式生存下去的命令,那么人也是自私的吗?
不会,不过从本性上讲人类确实是自私的,人类会尽可能得获得更多的好处获取繁殖的机会和存活的机会,这是作为一个生物的本能。但是人类的大脑高度发达,并且基因是以拷贝的形式生存在所有的人类个体中的,子代会有亲代各自一半的基因,所以亲代对于子代来说绝对不是自私的,因为子代中也有自己的基因,包括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甚至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都可能有一模一样的遗传单位。所以人与人之间至少来说是有互利的理由的。
作者在倒数第二章所讲到的博弈是全书最精彩的一段,这一章充分说明了善良、包容的人会获得最大的好处,这也让我重拾了对未来的信心(因为之前的章节基本都在讲基因的自私性对于表现形的作用)。作者提出了一个“囚徒困境”,A和B同时遇到一个问题,AB都可以选择合作或者背叛,如果A背叛B合作,那么A获得5分好处,B获得2分坏处(同理A合作B背叛),如果双方合作,那么AB同时获得3分好处,如果双方同时背叛,那么AB同时获得1分坏处。这个场景之所以被成为困境是因为,当两个极度理性的陌生人(如果自然中的两个个体)相遇时,他们会考虑对方的出牌,如果对方合作,那么当时背叛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对方背叛,那么同样背叛也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双方会同时选择背叛,双方都会受到惩罚。但实际上,双方完全可以选择同时合作来获得好处的。再假设,如果A在一段时间内和200个个体遇到上面所描述的场景(实际上这在大自然中对于某个个体来说是必然发生的),那么A到底采取哪一中策略才会对自己获得最大的好处呢?记住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从自私的角度出发的。某个科学家做了这个实验(记不住是谁了,书中有写),并邀请了15个人来提供策略。最终的结果是坏的策略基本获得的分比较低,而偏向合作的策略分都会比较高。 最理想的策略是 第一次选择合作,后来每一次都选择前一次对方的选择。这其实是一种善良且包容的策略,因为第一步初中是善良的选择合作,后来被背叛后,只再背叛对方一次,不斤斤计较,只要对方又继续合作,我则马上选择合作,这展现了包容的态度。从这个困境上看,即便人类从贪婪的角度出发让自己最大限度得获利,那么他都应该选择善良和包容的策略,而不是欺诈策略。这个结果还是让我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