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耳语。

你每段矫情的文字 是不是只为某人而写

2016-09-01  本文已影响12人  安之若素天天

 兜兜转转、分分合合,虽念你,却再也不愿为你写心情了。

 最近从朋友圈、微博以及很多自媒体的公众号都看到了一篇,容易催生心绞痛的文章——再喜欢也不要旧情复燃。最可怕的是,三两闺蜜还不知死活的转到小群里@我,微博转发@我。究其意思就是各种让你看到,令你醒悟,不再重蹈覆辙,不再伤人伤己。

 而我其实早在关注的公众号里看过,也第一次对她们的@置若罔闻。不是我不愿意面对,而是从别人的故事里,哪怕情节和自身再相似,我也不愿未避免受伤直接妥协。因为我不甘心啊。

 六年前,我和他都是大一新生,他是字正腔圆的播音宠儿,我是散漫的话剧社宣传委员,原本两个极其没有交集的圈子,却在第二学期的春季运动会上遇见了,从此纠缠至斯。

 素来没有参加过运动项目的我,这一次机缘巧合,成了补缺教师位置的五名学生裁判之一。何其幸运被他在主席台上一眼望到,从此走进彼此的回忆里,无论何时那一刻我都确幸。 卡其风衣,微卷的长发,手里拿着小彩旗目视前方,偶尔仰头望着天,有风吹过一副若不经风的样子,又觉得空灵好看。这是他后来告诉我,当时的印象。以及当时心里最多的诧异:什么时候有这么年轻的大学教师了,可惜不是同学遗憾没有交集。(这要怪我身为裁判,得此不用在运动会上穿校服的殊荣了。)一上午我成了他解不开的谜团,而我闺蜜身为他的播音室搭档,在当天散场时刻,冲过人群给了我一个熊抱,之后谜团就此解开了。

 你看,之后在一起的种种总是有些模糊记不清,而最初的遇见却在记忆的长河里清晰无比。正是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

 进入大二算是开始了在一起的时光了,大概是和每对大学情侣相差无几,约吃饭、约选修、约电影、约逛街…… 看似如胶似漆,实则不然,因为不在一个学院,彼此又有自己的私事,有时几天也是见不到对方的。虽说不是异地恋,却也是少于见面就疏于联系,自然是少于理解,无奈双方又都傲娇如斯,感情必然岌岌可危。

 在还未到大三时,没有经历毕业分手的魔咒,没有第三者的背叛,却因送伞这样的小事儿,在那场不痛不痒的小争执中,这座心里的爱情之楼就轰然倒塌了。以前在一起的时候总觉得相见太难,分手后却连逛个学校的超市都能偶遇。尴尬场景可想而知,扭头大步离开。没想到在这样来来回回尴尬的相遇里,却又渐渐缓和了起来,偶尔微博也会互动一下。

 毕业实习后,突然从学校跳到职场,多有不适应,委屈难过时发了微博,他竟会在电话另一端温柔安抚。我越发怀念当初的好,却像是精神支柱一样愈加强烈。慢慢的在职场的历练中,我们温柔了许多,身上的刺也被打磨的圆润些许。那时我们意识到当初彼此不是不爱,而是经历太少,越是在乎,越是相爱相杀。而当有了这样的念头必然是你来我往,互诉衷肠,在一次次的相见关心中,毫无疑问的旧情复燃了,和好。也开始了最煎熬的异地恋。

 再次在一起时,我们变得愈加小心翼翼,却不知在这个异地恋的过程里,我们越是想要理解对方,心里就越是敏感,感情也越是脆弱。在看不到的另一座城市里,用相见次数,电话次数,猜测关心程度,衡量在对方心里的重量。在一次次因为双方忙碌的工作中,疏忽对方,联系越来越少,虽然没有什么争吵,却也没有最初和好的炙热感。只不过在一起半年多,心累至此,又是分开。真是应了那句分开再和好的概率是82%,而能走到最后的概率却只有3%。

 时间定格到上个月,在一场旅行中我们再次意外相遇,这是距离上次分开的一年半后重逢。两人身侧依然没有亲昵相伴之人,不知道是我们两人太念旧,还是太难寻觅到有缘人。分手后都习惯单着。显然这些因素,对再次复燃都是有利的因素……

 只是,这一次不知道是不是年龄渐长的原因,我们都心照不宣的冷静了下来,没有之前急着和好的举动,没有炙热的关心互动,只是浅浅带笑却也云淡风轻,不打扰也许真的是最后的温柔了。

 我翻了翻之前写过的微博,设为私密的微信动态,以及没有发出的草稿箱,所有睡前写下的矫情文字,都是为了那个特定的人而发声。因为就算最后不能在一起,我也不舍得忘了他啊,毕竟他是我整个青春里不可或缺的角色,深埋于心。

 我依然念你最初的模样,只是不敢再次走进,没有了必须在一起的执着。

 这篇文字,也许是最后一次为你而写了。

 我想找个合适的人结婚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