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学院-30天专注橙长计划人物心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的人生经历,能给你什么启发?

2017-08-18  本文已影响148人  河南张宏涛

文/张宏涛

一,马斯洛与林肯

人本主义心理学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60年代开始形成,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

马斯洛研究的是人格完善的人,他认为人格最完美的人,是晚年的林肯。

马斯洛和林肯有个非常相似的地方。林肯与父亲关系不好,在父亲去世前,坚决不回去看他父亲;马斯洛也与母亲关系不好,所以后来坚决不参加母亲的葬礼。

虽然如此,但是这丝毫无损于林肯和马斯洛的伟大,无损于他们人格的完美。如果在中国,单凭这一点“不孝”,就会让他们人格破产了。

他们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如果你的父母对你很不好,你不需要非得和父母和解才能幸福,不是非得和父母和解,才能有出息。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马斯洛创立人本主义心理学,做过美国心理协会主席。他们都达到了各自行业的顶峰。

林肯和马斯洛也都是非常励志的人,都是底层出身,通过自我奋斗,逆袭了自己的人生。林肯屡败屡战的人生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就不重复了。

二,马斯洛的人生经历

下面说说马斯洛的人生经历(节选自百度百科)。

马斯洛的父亲酗酒,对孩子们的要求十分苛刻。母亲极度迷信,而且性格冷漠残酷暴躁。

马斯洛小时候曾带两只小猫回家,被母亲当面活活打死。

马斯洛从未得到过母亲的关爱。母亲去世时,他拒绝参加葬礼。

马斯洛童年时体验了许多的孤独和痛苦。不仅如此,作为犹太人,他们住在一个非犹太人的街区,上学后又是学校少有的几个犹太人之一,这一切使使马斯洛成为一个害羞、敏感并且神经质的孩子,为了寻求安慰,他把书籍当成避难所,从五岁起就是一个读书迷。

后来当他回忆童年时,他说:

“我十分孤独不幸。我是在图书馆的书籍中长大的,几乎没有任何朋友。”上学后的马斯洛由于天赋极高,他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其状况后来才有所改变。

马斯洛的父母未受过教育,但他们坚持让他学习法律。马斯洛因此在18岁时进入纽约市立学院专修法律。但仅仅两个星期,他就断定自己的兴趣并非在法律上,感觉自己不适合当律师,因而广泛地另选择各种喜欢的学科。

三个学期之后,他转往康奈尔大学。他的心理学导论课的教师是冯特(现代心理学创始人)的学生——构造主义学派的创始人铁钦纳,但他很快厌倦了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分析和铁钦纳的枯燥乏味。不久又返回纽约市立学院。

20岁时,马斯洛不顾父母的反对,和他的表妹结婚。婚后,他们迁往威斯康星州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继续他的学业。

马斯洛宣称,他真正的生命是从结婚和转学威斯康星大学时开始的。

马斯洛于22岁时获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26岁获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期间,他师从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哈洛和另一位著名格式塔心理学家魏特海默。

由于他的论文非常出色,他给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桑代克留下了深刻印象,桑代克在哥伦比亚大学给马斯洛提供了一份博士后奖学金,并邀请马斯洛在其所在的教育研究学院协助自己进行新的课题研究。

29岁时,马斯洛到纽约市布鲁克林学院担任心理学副教授。

在布鲁克林学院期间,马斯洛放弃了行为主义,原因是:他的第一个孩子出世后,他细心观察孩子,婴儿的行为的奇妙现象,使他领悟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企图藉动物研究结果推论解释人类行为的做法,根本不切实际。他后来说:

“我们的第一个婴孩改变了我的心理学生涯,他使我从前为之如痴如醉的行为主义显得十分愚蠢,我对这种学说再也无法忍受。它是不能成立的。我敢说,凡是亲身养育过小孩的人,绝不会相信行为主义!”

马斯洛在布鲁克林任教期间,正是德国纳粹迫害学术思想时期,很多欧洲著名心理学家避难美国,他亦因而得识众多心理学家……这些人的思想都对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念产生了影响。

三,马斯洛的人生经历给你的启发

大家看看马斯洛的故事,给了你哪些启发呢?

首先,马斯洛有着一个非常悲惨的童年,也正因此他小时候只能躲避到书的世界里,痴迷读书。未来他也是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他的一生都是在读书、学习和研究心理学、写书中度过的。

如果你有一个悲催的童年,不要气馁。你也可以像马斯洛那样,因为有悲催的童年,从而有更强的学习动力。

其次,马斯洛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人,一个敢于不顾任何人反对,按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并且他积极拥抱改变。这一点是他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

大多数人人生的失败,就源于没有主见,消极被动,不敢按自己的喜好做选择。

马斯洛果断抛弃父母让他选择的法律,而选择心理学。然后敢于及时放弃自己不喜欢的心理学派,后来孩子的出生,又让他发现行为主义的缺陷,于是又果断放弃了他曾经为之痴迷的行为主义,他敢于质疑权威,发现了各种心理流派的缺陷后,敢于创立新的心理学流派。

马斯洛敢于不顾父母反对,和表妹结婚,也保障了他家庭的幸福。

一百年后的今天,还有很多人在婚姻选择上,屈从于父母。

马斯洛20岁就结婚,按今天的眼光看是早婚,但是这并不影响马斯洛的成就,反而是他生命的新起点。

孩子的诞生,不仅没有影响他的事业,反而促使他的事业和人生方向进行了根本性的调整。

马斯洛当时的多位心理学老师,都是世界鼎鼎大名的心理学家(当时心理学刚诞生不久,任课的都是各派的宗师级别的人物),虽然后来,他都不再喜欢这些流派,但其间,他学习非常认真和用心,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了各位老师的得利助手和最欣赏的学生。

他后来任教时,结交的多问心理学专家,也都是鼎鼎大名的心理学家,因此,他最后成为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成为开宗立派的宗师,实在是水到渠成啊!

你的童年估计要远比马斯洛好一些。但你具备马斯洛的积极主动吗?具备马斯洛的主见吗?你敢于结交你喜欢的行业的大腕吗?你能获得各位大腕的欣赏吗?

四,罗杰斯的人生经历

下面再说说卡尔·罗杰斯。马斯洛1967年时,被推选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59岁)。罗杰斯1947年(45岁)就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了。

相比马斯洛,罗杰斯的人生经历要幸福和平顺不少。不过尽管如此,罗杰斯也是被自己原生家庭拖累,到大学毕业几年后,才找到人生方向,大家看他前半生的履历,也很有意思(以下履历节选自百度百科):

罗杰斯1902年生于美国芝加哥附近。罗杰斯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宗教氛园浓厚的家庭,父母笃信基督教新教,格守道德。

罗杰斯在严厉的宗教环境下成长。他很喜欢农场的生活,对农业科学很有兴趣。

17岁时,罗杰斯考入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农学,但由于他具有强烈的宗教倾向,大学二年级时转攻历史,以便未来从事基督教的研究和牧师职业。

20岁时,他被选为美国十所大学学生代表之一,到中国北京参加世界百年基督教联盟大会,从那时起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参加了一个“为什么我做牧师”的研讨会,决定改变自己的职业方向。 但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22岁,罗杰斯大学毕业,获得历史学士学位后,他便和海伦结婚,并有了2个孩子。之后,他考入当纽约联合神学院,在那里他开始接触到临床工作,他发现咨询比牧师工作更符合他的兴趣。

23岁,罗杰斯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选修心理学。

24岁,罗杰斯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修临床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

五,罗杰斯的经历告诉我们

现在很多人担心自己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可以学心理学吗?或者自己大学学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根本不想干这一行,可以改行吗?

罗杰斯的经历告诉我们:可以的!

罗杰斯喜欢的是农学,但是受家庭影响,他为了宗教信仰,转到了历史专业。

后来到中国北京开会之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宗教信仰,想要改行。但是他还不知道自己该改到哪一行。于是,依然按原来的学习计划学习了两年,获得历史学士学位。

大学刚毕业,22岁的他,就结婚了。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兴趣是做心理咨询师。

结婚一年后,罗杰斯才开始试探着学习心理学(选修),结婚第二年,他才开始正式学习心理学。此时,已经是他上大学的第八个年头了。他以前学的东西,都被他果断抛弃了。

另外他22岁就结婚,并很快有了两个孩子,结婚和生子算早的了,这也同样没有影响罗杰斯后来的成就。当然,罗杰斯家里应该不缺钱。

所以,罗杰斯给我的启发就是,即便你大学毕业后,才发现你真正喜欢的行业,那也不晚,你还可以学。即便你结婚了,有孩子了,也不代表就会影响你前进的步伐。

六,结语

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生经历,让我想到:即便你童年有很多阴影,但只要你愿意去学习,愿意积极主动去面对,童年阴影是可以化解的。

如果你到了大学,发现你的专业不是你喜欢的,你可以换专业。如果你有足够的理由,那你可以大胆质疑权威(国内大学可能不好换专业,但你可以选修你喜欢的专业啊)。

如果你大学毕业了,结婚生子了,才发现了你真正喜欢的行业,那也不晚,你还可以去学习(前提是家里有钱养老婆孩子,或者先别急着要孩子),起步晚,一样不耽误你未来走向行业巅峰。

很多人都是因为学习心理学,改变了命运,逆转了人生,我就是例证。你想学习心理学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