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嫁给爱情,你真的幸福吗
曾经看过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看到失去荷西后,三毛悲伤不能自已。她说:“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死了的是我们”。她曾不止一次想过随荷西而去,可是为了父母,她只能暂时做了不死鸟。
每每看到这一段描述,内心便心酸不已,在心酸遗憾的同时,也特别羡慕他们的爱情。终此一生,三毛荷西能够遇见一生所爱,这已是尘世间多少人可望不可即的幸运,即使短暂,又有什么关系呢?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一知半解,又或许是因为在十几岁的年纪,对于爱情有一种太过美好的期许,不羡慕长长久久,只奢望轰轰烈烈。
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成了三毛的粉丝,羡慕她狂放不羁爱自由,羡慕她四海为家,到处流浪,羡慕她可以在不同的国家,经历不同的事,看不同的风景,结识不同的朋友。
这种四海为家,浪迹天涯的流浪情怀,我想如你我一般,多少平凡人都曾经拥有,只是,三毛的生活,是很多人抵达不了的远方,所以,在当时《撒哈拉的故事》出版后,立即掀起了“三毛热”。
她所描述的生活,是你我不及的梦,因为无法企及,便只能羡慕,借以作品的名义,去亲近那种大漠生活。
因为深爱,所以我买了《三毛全集》,从《雨季不再来》开始,一点一滴再读三毛。从她充满创伤的自闭童年,或者说少年时期开始,一直读到她的《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梦里花落知多少》。
她的确是世间不可多得的奇女子,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画画,她满屋子最多的是书,最宝贝的也是书。后来,她和荷西结婚后,两个人的书加起来一千多册,而她竟还觉得太少。
她与荷西的结合,一方面是因为未婚夫猝逝,悲伤欲绝的三毛再次回到西班牙与荷西重逢,而另一方面,是因为荷西苦等她六年。六年的时间,再加上刚刚痛失所爱,这时候突然得来的爱情,多半是因为感动。
结婚之后,她和荷西居住在西属撒哈拉沙漠。婚后的生活,彼此没有太多的约束,用三毛的话说“不过是希望结伴同行,双方对彼此都没有过分的要求和占领”。
三毛曾在文章《大胡子与我》中写道:“一般情侣们的海誓山盟、轻怜蜜爱,我们一样都没经历过就结婚了,回想起来竟然也不怎么遗憾”。
其实,那个时候,三毛的心早已支离破碎,荷西与她换了心,她所爱荷西的也许只不过是为了那一份痴情的等待。
刚结婚的时候,荷西“好似小孩扮家家酒,十分体谅妻子,情绪也很高昂,假日在家总是帮忙做事。可惜好景不长,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背诵如教条的男性自尊又开始慢慢地苏醒了。”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一个诅咒,三毛与荷西也无法逃脱。婚后,两人的对话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一问一答,似乎再没有更多的话。
对于荷西这个有叛逆性的男人来说,三毛对待他的办法就是给予他足够的自由。
三毛很爱荷西,会在他出门时,塞给他足够多的钱,会在物质贫乏的沙漠,为了招待荷西的朋友,尽力做出丰盛的饭菜,会在他夜游不归时,只字不提,会在他偶尔一次良心发现要洗碗的时候,跪下去为他擦皮鞋。
三毛曾经是多么骄傲的一个女子呀,结婚以后,她竟然心甘情愿为了荷西去讨好公婆和小姑子,为一大家子做饭洗碗,早早起床为一家人叠被子,每天从早到晚,要马不停蹄站十几个小时,甚至跪下身去,为所爱的男人擦鞋子。
三毛也会感觉累,也会偶尔抱怨,而此刻,她的荷西似乎完全变成了“妈宝男”。
三毛伺候婆婆身心俱疲的时候,她给荷西说:“我神色憔悴,我身心疲惫得快疯了”,原本以为,荷西会给予他温柔的爱与安慰,可是他却来了一句:“妈妈没有打你,没有骂你,你还不满意?”
其实,他真的不懂三毛,三毛并不是不满意,她只是感觉,在日复一日的家务琐事忙碌中失去了自我,这是她不能接受的平庸的自己。
荷西不懂三毛的疲惫和心累,他说:“伟大的女性,都是没有自己的。”你看,这么大男子主义的话,都是出自我们曾经以为完美无瑕的好老公荷西之口。
在《这种家庭生活》这篇文章中,三毛婆婆和姐姐一家去她与荷西租住的房子里住了一月。在这之前,她与荷西刚刚经历了逃难,失去了沙漠里的家,面临着失业和房贷的压力,可是婆婆却不曾问及一丝一毫。
在那段日子里,三毛起早贪黑,照顾婆婆和姐姐一家的生活起居,就像一个陀螺一样从早到晚,不停地转呀转。她不但要为不同的人准备不同的饭菜,夜里要起来两次帮忙照顾小孩,要洗盘子刷碗,收拾厨房,要帮婆婆熨衣服、叠被子,还要为了婆婆一句话,开车十几公里去买面粉,学做蛋糕。
尽管她一天到晚都在忙碌,可是荷西还是会说:“三毛,你一个早上都在做什么,弄到现在还没梳洗。”
三毛偶尔一句抱怨:“你家里人很自私。”荷西便立刻反驳:“你不反省一下是哪个自私,是你还是他们。”
每次看到这里,我都特别心疼三毛,特别想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当初,她只身嫁于异域他乡,原本以为这就是嫁给了爱情,可是那些话,是真心爱自己的人会说的吗?
三毛曾经喃喃地说:“其实,是他们不够爱我”。是呀,在三毛又累又气的时候,转身去摇荷西,而他却已经酣然入睡。这些不够爱三毛的“他们”,我想应该也包括了荷西吧。
她与荷西从来都不是彼此的另一半,他们只不过是结伴而行的两个人,她的内心从来都不属于任何人。
诚如三毛在书中所说:“我心灵的全部从不对任何人开放,荷西可以进我心房里看看、坐坐,甚至占据一席;但是,我有自己的角落,那是:‘我的,我一个人的’。”
对于爱自由的三毛来说,不自由,毋宁死。也许,当初,正是因为荷西能够给予她这样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婚姻生活,所以她才心甘情愿,踏入婚姻的坟墓吧。
我从不否认,荷西也爱着三毛,只是,一个人的性格和爱的方式与从小的经历和生活环境有着很大关系。从小在重男轻女家庭里长大,被当成皇帝般供奉起来的荷西,是否真的拥有爱一个人的能力?我感觉这是值得思考的。
和三毛结婚后,我看到更多的,只是三毛在无怨无悔地付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照顾他的每一个感受。这样的日子,累吗?我感觉应该会累。要么就是心之所向,不觉辛劳?可是真正能做到甘之如饴的又有几人?
那么需要爱与呵护的一个女人,却用毕生所有去爱和照顾另一个人;一个以梦为马,随风天涯的女人,竟也心甘情愿,为了所爱之人停住匆忙的脚步,洗手作羹汤;一个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女人,竟不得不用更深更深的痛,去送别一个很爱很爱的人,那种锥心刺骨之痛,伴随了她余生多少年,我们不得而知。
三毛呀,遇见荷西到底是你的幸运,还是你的劫数?
停下流浪的脚步,嫁做人妇,用写文章和画画的纤纤细手,在家庭琐事中忙碌,照顾一个男人的生活起居,可是春闺梦里,你相思又相思的人呀,竟还是先你而去。
这一生,你真的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