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流年想法青春

喜欢你,不卑微,不招摇

2019-03-21  本文已影响1人  豆丁豆炒豆

 

喜欢你,不卑微,不招摇

前段时间潘长江因为参加《王牌对王牌》,在游戏环节大屏幕中出现蔡徐坤的照片的时候,潘长江一脸懵,猜了他认识的几个流量明星,但是并没有认出这个人是蔡徐坤。之后就有粉丝在潘长江的微博底下指责他,说潘老师你眼睛有问题,蔡徐坤都不认识,然后潘长江的微博就沦陷了。3月15日,下午5点火潘长江发微博回应这件事表示:自己微博底下的评论乱了套,不知道是为什么,是不是因为我不认识蔡徐坤,可是我是真的不认识蔡徐坤,违法了嘛,活了六十年,姓蔡的只认识蔡明。之后蔡徐坤在微博底下表示:潘老师一直是他敬仰的前辈,网络暴力向来伤人,许多无辜者深受其害我们别在意, 别让别有用心的人得逞。

  我们不去讨论这件事到底是因为黑粉的别有用心还是其他人借故炒作。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演员却因为自己不认识一个最近刚火起来的流量明星而被喷被骂,为什么粉丝会因为这点小事儿不惜丢掉基本的素养,是什么原因让现在的粉丝追星追到盲目,疯狂到忘却何为追星的本意,不得令我们深思。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以微博为主要阵地的社交平台的兴起,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不再像以前受限,和明星互动也不去买杂志,各地跑,花很多钱,只要关注就可以随时获取对方的消息动态,吸引了更多的人用最简单的方式追星。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的便捷化更重要的是人际交往的陌生化,尤其是年轻人90后00后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有着这个时代鲜明的科技烙印,线上交往的热闹与线下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大部分时间都与移动互联网相伴,过度的沉溺其中,对于现实的逃避换来的是虚拟的寄托,据调查现实百分之八十的短视频用户会感到孤独,这种孤独感与刷手机的时间成正相关,而与此呼应便成了线上陌生化的集群,为了规避孤独,在线上找寻存在感,粉丝便诞生了。亨利·詹金斯在粉丝研究中曾用文化盗猎者来形容粉丝,他们用自己对于文本的分割形成群体的法则并以此为准则。这种我们都一样的群体满足感使得粉丝的凝聚力超乎想象。

  但是我们也看到粉丝的存在是时代的必然,不论何时都会有明星般的人物成为人们的崇拜偶像。粉丝一般分为三种:路人粉,不会刻意去关注,但看到此明星的消息或帖子会点进去;忠粉,只粉这一个明星,一般这种粉丝也容易成为战斗粉,出钱,出力;黑粉,这种粉丝一但明星有什么消息就会将明星的缺点或错误放大1000倍来嘲。不论哪种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没必要强迫,可是追星的本意却没有那么复杂,开始喜欢上一个明星或许是因为颜值、才华、能力等等不论哪种我们追的是一种美好,一种对于另一个世界的美好想象。

  作为普通人我们是平凡的,生活也是凉白开,没有什么变化。我也有自己喜欢的明星,每次看到喜欢的人更了微博会开心半天,配图的话会幸福好久,不开心时翻一下爱豆的视频,心情也会好好多。有人说,追星是在向一个高配置的自己迈进,有时我们的生活太波澜不惊了,追星会带来小惊喜,小激动有时甚至一种公益、一种精神的内化。

正是这种美好的期许,我们与自己喜欢的明星之间才有了真实联系,这种真实是人格,是做人的标准,而这也正是追星的价值。

喜欢一个人,他或许与我们差距很远,但是作为一个支持者就该当一个合格的粉,努力缩小差距,努力超爱豆迈进,同时也该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人为自己的喜好买单,每个人有自己的性格,没必要强迫别人去喜己所喜。理性追星,做合格的粉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