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让我迷上了觉悟
作/莫佳霖
《天道》这部剧前前后后看了不下五遍,最早一次是在五年前,非常喜欢里面的一首诗:“悟”,也是从那时开始,我开始迷上了觉悟,当别人夸奖我悟性很高时,我觉得这是对我最高的赞美。
对于实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通过科技技术手段,很容易就可以找它的本质:
植物,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看到内部的结构;
动物,我们可以通过解剖了解结构。
而一个“悟”字,即看不见,又摸不着,听起来玄之又玄,这才是吸引我的地方:即人性、精神层面,这里我们暂时把它叫做事物。
想要看清它的本质比实物难上千倍。想要精准的看清它的本质,跟一个人的阅历,储存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关联,阅历、知识体系越完善,看清事物的本质越精准。
里面关于对佛、道、基督的一些见地没看得太懂,但又似乎领悟了一些,也被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旷世爱情感动得一踏糊涂。
丁元英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叛逆者,他对佛、对道的研究和见地不同凡响,他以一种宗教般的意识去分析人的行为,去理解人的思想,去诠释商业战争的规律。
当然不同的人看了之后都会有所感悟,神即是道,道法自然,如来。
只有觉到、悟到才能有所为。
文化属性决定了命运,每个民族、每人都有不同的文化属性,而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又是多么的难以改变,对一个明白人来说又是多么的无奈,丁元英的文化属性也就决定了他只能被普通的传统文化熏陶的劳苦大众看成是另类:丁父脑溢血,救活希望不大,即使救活也是植物人,丁元英曾经试图要扯氧气瓶,以丁元英的思维模式,受罪还不如死了舒服。在中国的文化传承里,这种做法可是违背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孝道。
丁元英:医生,我怎么做才能让我父亲死?
丁元英哥哥、母亲皆责其不孝,丁元英:“如果我的孝顺是以我父亲的痛苦和尊严为条件的话,那么我宁愿不孝。”
丁元英的母亲:“养儿防老,你怎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丁元英:“如果你养儿就是为了防老,那就别说母爱有多伟大。
你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那是交换。
等不等价还难说了,碰到了我这个不孝的您就算赔了。”这是关于孝不孝的问题,什么才是孝?孝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最本质的东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与剧中丁元英的叛逆思维格格不入,让人久久思考......
剧中不断提到“文化属性”一词,“文化属性”到底是什么?该剧所章显的就是:知识、认知态度、价值观、人生观、思维能力尤其是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
文化属性就是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抽象的东西,却又蕴藏着非常神奇的决定性的力量。
能像这次一样看过电视剧后能不断沉浸在剧中的情节和台词中不能自拔的情形不多,虽然整部影片共24集,但这短短的24集并没有出现想象的“阳痿”或夭折,反而恰恰诠释了《天道》的最佳定义……能像这次一样看过电视剧后感到很有收获的情况亦不多。
看过电视剧《天道》后,总觉得有回味,总是想发感慨,又恐理解得太肤浅、不到位,说出来让人笑话。
但又一想,文化产品之于每一个人的作用本来就不尽相同,各自理解罢了......
编剧意在通过这部真爱的戏、扶贫的戏来教育人们、提醒人们:什么样的文化就决定着什么样的命运,神即道,道就是自然规律;
而神不是外来的,神就是你自己,所以,不要靠神、靠别人来救你,其实,只要遵守自然规律,你就能救你自己;如果自然规律已经来到你的面前,你想有疑义都不行。
在这里让我想起了里面丁元英一句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国人在很多时候都忘记了一切都要靠自己的想法,始终把希望寄托与别人,而不是自己。
剧中也有很多参禅的语言,对于我来说很难参透里面的深刻含义,但越是这样我就越是觉得值得一看,有深度,长见识,受教育。
至少看过这个剧后,有些事情更加看得开了:如果不能转变自己的观念,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就不要去妄加评论别人的是与非如果坚信自己的做法是无愧于心的,就不要在乎别人的作为在你面前道德与否。
谁违背自然规律谁就背离了善终正果。要用包容的心态看那些不正当的现象体现出来的"文化属性",这样,似乎你的“文化属性”就略高于彼了。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自然规律,什么样的文化属性决定着什么样的思维和行为因而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命运。
如果你认为正确的东西始终在你面前找不到光明的市场或方向,那么,当前的社会文化属性就是如此,依你个人的力量也左右不了,如果不想同流合污,那就只有超然地去看待了。
说到此,好像一切的想不通都可以说得通了……
再说一句: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