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劣的表演 111
2021-04-21 本文已影响0人
静若无心
以前对中年人莫名其妙的自信没什么感受度,因为那时自己还不到中年吧。这些年,身边的人、包括我自己,都越来越老,于是对这种“蜜汁自信”有了更多的感受度。
存在即合理,所有做了的事情都是正确的,所有的决定和想法都有充足的依据,如果“你和我不一样”,你不同意我的看法,那么肯定是你有问题,“你要改”。
中午那拙劣的表演,是人生中一种酷刑场景之一种,一群人,或主动或被动,说着言不由衷的话,穿插着铁一般坚固的沉默片段,一两个脸皮更厚一点的人,不过也是竭力想把别人推向拙劣的舞台中央,而自己躲在一边,不管谁的眼神都不敢直视。
那些照片可以复制出现场的尴尬氛围吗?那些照片最后不过是迎合主流和大众价值观的证据,只有一次性用品。
明天即将开始一周倒计时了,真高兴。我打算一脸呆滞,无动于衷,等待着想象中“解放”的那一天的到来。
依旧是毫无建树的一天,不过已经在为“离开”做着减法,扔掉匆匆扫过的杂志和纪念地铁卡,茶叶和咖啡充足,都是阅读的佐料。
是的,这二十一天不能白白度过。我清晰地看到在孤独面前的胆小怯懦,庸庸碌碌。也更加明白要做什么才有可能强大自己。
昨天下午在工作群里聒噪着维护自己的“权利”,今天在习惯性争辩和追问的时候突然主动选择沉默寡言。看朋友发来的张爱玲传的解读版,其实倒很能理解赖雅去世后张独居多年后的种种表现,甚至万分羡慕她特立独行:拒绝社交和名利,始终觉得时间不够用,始终知道应该做什么。她对于居所的要求是,不要炊具,不要家具,她弯腰在纸盒上写作,她以面包牛奶充饥,甚至好几天不吃东西。去世四五天后她被发现,骨瘦如柴,但神情安详,遗嘱明白,物品井然。相比于大多数寿终正寝的庸庸之辈,这样又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