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恐惧成长

2023-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徐立华

-----参加北碚区第二期教师阅读成长共同体第五场共读活动

3月31日的晚上北碚区第二期教师阅读成长共同体第五场共读活动如约开始,潘银红老师主持了当晚的活动。她说她的心里是带着恐惧开启我们这次共读活动的,我却在她微笑的眼睛中看到了坚定和勇气。

首先她领大家进行了一个静心活动,带领大家关注自己的呼吸,让自己在内心深处安住下来。想一想自己经历过的一件善事。不论是自己给他人的善意之举,还是他人给自己的一个善意帮助。事情无关大小,只要出发点是带着善意的就可以。自己好好回想一下,回想这件事的时候,觉察一下自己心中有什么样的情绪在升起,让自己沉浸在这样的感觉中。

我想起了自己白天主动打电话给一个以前的同事,因为我听说她不小心崴了脚,我询问了一下她这两天的状况,顺便聊了聊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情。她曾经是我教过的学生,现在和我是同行,后来我离开中学到了职校,所以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很多。每次见面她都会热情而又激动地和我打招呼,每次见面心里总会是一种热乎乎的感觉。回想着我俩聊天的场景,心中感觉很温暖。我们曾经因为他人对自己的善意之举而感动,也为自己对他人的善意之行而开心,善良的出发点是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温暖的催化剂,我们的世界因此而更美好。

带着这样一个静心活动中感受到的温暖,我们进入到了第三小组的导读环节。这次共读的章节主要是围绕着恐惧和教育与分离的生活展开。在线的第三小组成员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由蒋峰老师、匡雄英老师、黄琦老师、蔡晓云老师、袁邹老师、宋梅歌老师、范琴老师还有其他几位老师组成的优秀的共读小组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新的读书思考呢?

教师为什么需要勇气?教学为什么需要勇气?我们害怕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的又是什么?

蒋峰老师导读以一首威廉斯塔.福德《受启发的导师》中的一首诗开始,蒋老师娓娓道来,带领我们一起进入到书中的章节。

1.剖析恐惧

蒋老师结合书中的内容剖析恐惧文化带给我们的影响。恐惧使教师与教师、学生、学科以及我们自己相分离的东西。我们害怕直面他者时说出自己的心声,我们害怕“他者”威胁到我们的世界观和自我观,我们害怕失去自我认同,我们恐惧自我的独特性与体制格格不入时会被抛弃,我们害怕与异己的正面交锋,我们害怕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我们处于恐惧中工作和生活着。

2.来自地狱的学生

每位教师的教学生涯中都会遇到所谓“来自地狱的学生”,我们与这样的学生相处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让我们曾经苦不堪言。可是当把学生问题的根源与学生的生活分离开来,分析我们为什么会对这样的学生避之不及,我们是否是为了减轻我们了解学生问题的责任而对他们进行各种“教育”。当我们能多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的需要,感受到学生被忽视时的恐惧,真正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平等地关注、关心和尊重他人时,我们对那些“来自地狱的学生”的看法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3.提心吊胆的教师

作为教师,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在工作中感觉到压力,身怀忐忑,可是却经常看不透实情,找不到解决恐惧的恰当方法。我们害怕被人评判,害怕不被接受和认可。我们害怕被学生认为我们已经和时代脱钩,我们害怕学生看到我们的真实而鄙视我们。

如此战战兢兢的我们如何才能突破困境,走出泥淖?或许我们只有明白了自己的恐惧才能明白他人的恐惧。我们只有对学生的亲切款待才能让我们自己从中受益。

4.令人担心的认知方式

帕尔默说“教育的根基深埋在令人担心的土壤里,这让师生带进教室的个人恐惧火上浇油。”客观主义的认知方式造成了教师、学科和学生之间的分离。如何与未知的他者的建立关系,为相遇和交融会改变我们,走出我们的恐惧,放弃控制的幻想,与世界万物形成伙伴关系。

5.不要害怕

恐惧无处不在,恐惧使我们与世间万物隔离。帕尔默说我们不必出于恐惧来进行教学,我们可以出于好奇、希望、怜爱、诚挚来进行教学,这些教学上的起点在我心中正如恐惧一样真实。我可以心中有恐惧,但我不必心慌于恐惧------只要我愿意,我可以立足于心中的任何地方进行教学。

恐惧文化根深蒂固,我们都身处其中,但是我们也可以走出恐惧,选择权在我们这里,我们如何选择?我们如何行动呢?

在蒋老师的导读之后,匡雄英进行了自己实际教学生活中的案例分享。她讲述了一个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她不想上学。匡老师结合自己的求学和教学生涯,她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学习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在学校继续自己学习,我们不能强迫她做出选择。她说在管理学生的工作中,她感觉到学生的恐惧是被同伴嘲笑。作为老师,我们的恐惧是如果我们不顺从体制,我们可能会失去。但是同时她说恐惧也可以是健康的,恐惧也是一种压力和动力,它会促进我们自我成长,不断学习。

匡老师的分享让我想到了自己最初走上讲台时,在那个年代,作为第一个分到学校的本专业的大学生,我从老教师那里得不到新教法的指导和帮助,上课堂时自己非常恐惧的。为了每堂课能从容应对,我只能自己摸索着去思考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创新。为了讲好每一节课,我曾经把自己想要讲解的内容一遍遍分析、思考、整合,为了将整堂课的内容熟记于心,我会在操场上一边走一边一遍遍再现自己讲课的思路和重点内容。这个自我探索的过程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以前最怕学生说不喜欢我教授的科目,以为学生不喜欢这个科目就是不喜欢我,不喜欢就是对我整个人的否定和怀疑,我就会陷入到一种不知如何是好的纠结状态中。现在我却能非常平静地接受学生当着我的面说不喜欢我所教授的学科,我理解他们学不好一个科目时的无奈和痛苦,理解他们对着一门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时的心情和心里,因为我想到了自己上学时期也有学不好的学科。

教学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成长过程,有教无类,我们需要带着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找到适合学生的一种定位。也要认识到无论我怎样努力,我们总有不足。我们希望自己可以从容面对一切,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那样一天永远不会到来。但是我们也不要因此而否定自己,只需要做好自己,无愧于心地对待学生,认真地工作,真诚地面对自己、学生和教学就会有成长和收获。

学生和老师都会有恐惧,恐惧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再现,恐惧的出现也是一种常态的情况。只要我们自己的心态调整了,我们看待学生的方式会发生变化。

接下来年轻的黄琦黄琦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磨课的过程中经历恐惧和超越恐惧成长的心路历程。作为一名新教师的压力,磨课中的无数个深夜的加班加点,苦苦努力后的无果,害怕辜负领导的期望,害怕被机会放弃的无助。黄老师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她自己真实的心路历程,有无奈无助,但是也有磨炼后的蜕变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承担任务时害怕达不到领导和自己要求的纠结、困惑,被同事理解、鼓励、安慰和帮助时的感动,自己无意中解压后的轻松。凡事都是矛盾统一的,恐惧也是如此,有不好的方面,当然也会有好的方面,而我们自己面对恐惧时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

黄琦老师分享的学生案例,一个二年级的一个学生案例,男孩子头上戴了一个粉红色的发卡,被学生围观,被学生嘲笑和议论,当老师问他为什么会戴这样一个发卡时,他告诉老师那个发卡是他妹妹最喜欢的发卡,是他妹妹给他戴上的,所以他就一直戴着,即使面对很多同学的嘲笑和异样的眼光,他依然顶着那个发卡一天,直到后来大家见怪不怪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去探究的好案例。一个有勇气,有底气,扛得住外界的压力的男孩子,勇敢做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坚持自己想要坚持的行为。这个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好案例。

如果我们想要超越恐惧,不畏走进恐惧,压力也是动力,也会勇敢走出恐惧。

余琼芳的分享让我很受益,她说所有的恐惧都源自对未来的不确定的猜测,如果是猜测,我们为什么不进行正向的猜测呢?是的,在不确定的事情面前,我们可以做出正向的猜测不是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力量和信心吗?

在小组交流中的问题是生活中什么时候会有恐惧?你的恐惧是什么?彼此倾听,互相反馈,互相支持,回应交流。恐惧来自对于自己的不相信,来自不确定,对自己会有影响和阻碍,我们需要去辨识我们的恐惧,但是我们却不认同它,我们可以面对挑战,在恐惧中成长。

宝宝说自己交往有障碍症,她分享了自己和领导桌吃饭的尴尬。自己开麦说话时内心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敢在陌生的场合说话,经常是在听到大家的分享被触动内心后才会自然打开。公开课时会有压力,也会感到恐惧和压力,但是现在她放松了很多。她说她是得益于镜子练习。帮助自己走进恐惧,接纳自己,不断成长。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认识到我们都生活在无处不在的恐惧中,我们与恐惧朝夕相处,同时我们也在恐惧中成长起来。就像潘银红老师说的那样,她今天临时接到主持人的任务,她也是感到意外和有些恐惧的,但是她觉得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好的领导者,只是我们的领导风格不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带着恐惧,勇敢前行。通过正向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发挥自己可以做的方面,就可以了。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恐惧的存在也是一样,我们需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恐惧。它是生命带给我们的一个礼物,当这个礼物到来时,我们如何去迎接它呢?今天我们在在一起共同深入谈论了这个话题,相信每个人都会在这个讨论中有所收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