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丁丁与昨日世界》(七):盛开着永不凋谢~《蓝莲花》(上)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比利时布鲁塞尔埃尔热博物馆刚刚举办了“中国日”活动。两个跨越世纪的小伙伴:丁丁和张的形象,再次出现在博物馆的中庭自拍角,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合影。他们的伟大友谊,恰恰开始于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一集故事:《蓝莲花》。
在前面第五章中,我们讲述了哥塞神父将张充仁介绍给埃尔热的过程。这一历史性的会面产生了极深远影响和化学效应。两个年龄只相差三个月的青年人在艺术上产生了共鸣。此时,他们还无法意识到,他们会对对方产生多么大的影响,也无法预见,有一天他们都将成为东西方的艺术巨匠!
张给了埃尔热无数关于中国的信息和艺术启迪。中国风、中国绘画的“白描勾勒”技法、中国的哲学和艺术思想,中国的社会情况、风土人情,人民的穿衣打扮,衣食住行。包括本集中所有出现的中国字都是张教埃尔热画的。完全可以说,本集故事其实是埃尔热和张充仁共同创作的。实际上,在故事收尾以后,埃尔热和张已经成为了莫逆之交,埃尔热一再提议,这一集的作者要署他们两个人的名字。但是张充仁考虑到丁丁是一个系列故事,而自己只参与其中的一集,署名不太合适,加之即将回国,所以为了自己好朋友埃尔热创作的完整性,张充仁婉言谢绝了这一提议。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集伟大的作品。《蓝莲花》可以说是丁丁系列中最重要也是和中国相关度最重的一集,有太多的内容要述及,所以笔者将会用上中下三篇文章来详述《蓝莲花》和它背后的故事。
在破获了“法老的雪茄”阴谋之后,虽然贩毒集团被捣毁,但事情并没有完。丁丁在盖帕贾马邦土邦主的家中,先是侦听到疑似毒品贩运的电报。紧接着中国来的信使又被毒箭射中发疯。显然贩毒集团的势力并没有消散。而从信使口中,丁丁听到了“平野松成”这个名字和上海这个地方。于是,一次中国之行已经箭在弦上!
(当年从印度北部前往上海的路线。在没有长途客机的年代,这种旅行是很费时间的)
土邦主所在的“盖帕贾马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埃尔热自己编的名字,取的是“睡衣”(Pajama)的谐音。从地图上看,如果要从位于德里北面的盖帕贾马邦前往上海,需要陆路抵达孟买,换乘轮船去斯里兰卡,然后跨越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在西贡停靠以后,再抵达上海。需时最少两个月。
如同以往一样,丁丁甫一到地,对方就已经盯上了他。在原版中,丁丁入住的旅店是“欧洲皇宫”,后来的彩版中改成了“大陆饭店”。可能是冲淡一些殖民主义色彩,更接地气吧。
丁丁还没动身去找平野松成,平野已经派人送来了请帖。一头雾水的丁丁只能选择去赴约。白雪这句话问的值金子!
丁丁在路上教训了粗野的美国人吉布森,他暴跳如雷去找上海公共租界的警察头子告状。由此引出了丁丁系列中一位重要的反派:戴森。戴森是公共租界的警长。所谓的上海公共租界,其实就是英美租界。英美于1863年就已经将租界合并。行政机构称为工部局。有部分英军和美军防卫,印度锡客巡捕(也就是沪上所说的“红头阿三”)负责维持治安。戴森作为租界的警察总长,权力是很大的。在本集中,他收受日本人的贿赂协助贩毒,并且多次针对丁丁下毒手。事败之后,他并没有偃旗息鼓,在之后的《红海鲨鱼》中,戴森将再次上阵和丁丁对决。
(戴森卑鄙无耻,有钱就是娘。)
果然,戴森为了给美国人出气,利用权力在租界抓了丁丁。在这之前,丁丁已经和平野松成见了面。丁丁一时被蒙蔽,听信了平野让他回印度的谎言。同时,“龙堂”作为一个反抗日本侵略的秘密组织,也开始登场。他们接连两次救了丁丁的命。在租界随便扣押欧洲人还是不妥的。于是戴森最后只能放了丁丁。
丁丁和龙堂的人接上了头,终于搞清楚了平野的阴谋。而龙堂组织的领袖,王仁杰先生,为了帮助丁丁,牺牲了自己的大儿子“笛笛”,笛笛因为中了毒箭而疯掉了。
平野是一边用毒品毒害中国人,一边帮助日本侵华军队密谋入侵中国的罪恶间谍。
(丁丁这中文功底和文采也是骇人听闻)
“蓝莲花”的名字终于出现。丁丁的侦听电报技术在上海派上了大用场。通过电报解读,将印度的事情同上海联系在了一起,从而进一步解开了国际毒品贩运的另一条路线:印度种植的鸦片,被日本人贩卖到中国,来毒害中国人民!而“蓝莲花”,也恰恰是一家大烟馆的名字!
去烟馆跟踪平野的丁丁,意外目睹见证了日军阴谋炸毁中国铁路的过程。《蓝莲花》出版于1936年,彼时距柳条湖事件已经过去了五年,而距李顿调查团来华调查“伪满洲国”和日本退出国联也已经快四年了。这些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事件,在此就不赘述了。
之后丁丁巧妙摆脱了平野的追捕,中间还客串了一次日本将军。
(这个将军的形象非常成功,成为了读者最喜欢的丁丁形象之一。)
丁丁逃出日本人的控制区,躲进了一家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注意丁丁看的这部片子就是上一集《法老的雪茄》中,丁丁误入片场时,拉斯泰波波罗斯拍摄的那部《阿拉伯的仇恨》。埃尔热又给自己做了一次广告。
为了医治中毒的笛笛,丁丁出马寻找刚刚回国的精神病专家方世英教授。而这个毒箭可是贩毒集团的大杀器,作为幕后老板的拉斯泰波波罗斯当然不能让丁丁得到解药。于是他索性再次冲到前台,亲自指挥绑架了方教授。丁丁此时还没有识破他的真面目,不过也不远了。
果然刚出门,丁丁就看到了自己的通缉令,这时候再想跑也来不及了。
平野、戴森和拉斯泰波波罗斯联手发力,丁丁终于在公共租界被捕,并且被交给了日本人,看来在劫难逃了。在这里,戴森不愧是老刑名,熟悉各种阴谋手段运作。在丁丁没有任何罪名成立的情况下,他以租界通行证为借口,将丁丁驱逐出租界,而日军就等在租界关口外,丁丁直接落网。在画面上,日军可以堵在公共租界门口抓人,这非常符合历史事实。同时这也说明,埃尔热根据张充仁的信息,已经充分掌握了千里之外上海租界的最新情况,虽然他从来没去过那里。
当时的公共租界,分为中、北、东、西四个区。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借口协防租界,从英美手中逐渐夺取了租界的北区和东区的防卫权(虽然行政和警察权仍在英法手中),实际控制了这部分租界。这样让他们可以顺利地抓捕丁丁。之后,北区和东区逐渐被称为“日租界”,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在上海划过租界给日本!
在龙堂的帮助下,丁丁再次逃脱,然后一路向北,离开上海。在浦口,突发大水冲断了铁路,丁丁在水中救起了一个中国男孩。这是一段伟大友谊的开始,从此,丁丁和他东方的好朋友:张仲仁,结下了最深厚的友谊。几十年后,丁丁将再次前往中国西藏,去营救张!有人说张是丁丁历险记系列中,出镜的唯一一个真实人物。这么说并不确切,毕竟在美洲的故事中出场的阿尔.卡彭也是真实人物。个人认为,应该说张是唯一一个以真名出现在故事中的,埃尔热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
为了表达对自己好朋友的友谊和对他帮助的感谢,埃尔热用张充仁的名字来命名故事中的这位男孩。在埃尔热和张充仁的交往中,他能够读出张充仁这个名字的发音。但是埃尔热并不会中文。在《蓝莲花》刚出版的时候,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反正也没有中文版,不需要知道这三个字怎么写。《蓝莲花》出版之前,张就回中国了,而这之后长达46年,由于战乱与国际政治风云变幻,这两位老朋友关山阻隔,直到1981年,也就是埃尔热去世之前两年,两位好友才得以重逢。但是这期间埃尔热从未放弃寻找这位老朋友,他在能够遇到的中国人当中,逢人便问是否认识张充仁。在后面的《丁丁在西藏》出版前,他还专程前往我国驻比利时大使馆打听张的下落。使馆的接待员只能依照他的法语发音猜测张的名字。应该说这位工作人员的水平还是不错的,他猜对了“张”和“仁”两个字,但是把“充”猜成了“仲”。从此,以讹传讹,在今后的中文版翻译时,就一直翻作了“张仲仁”。这也是一个有趣的花絮。
虽说翻译的时候,张仲仁的名字已经叫开了,而且剧中人物似乎并不一定和真实原型的名字完全相同。但是在这里翻成“仲仁”二字,仍然是错误的。具体的原因我们会在下一章中讲述。(笔者也学会埋个伏笔吸引眼球了)
敌人的三大阴谋:贩毒、绑架方教授和制造爆炸事件嫁祸中国,至此,其中最大的图谋:嫁祸中国的阴谋已经被丁丁破获。拉斯泰波波罗斯和平野松成亲自上阵,孤注一掷,要和丁丁以及龙堂决一死战。他们再次抓住了丁丁,而拉斯泰波波罗斯也和丁丁摊牌了:他就是贩毒和绑架的幕后大老板。
没想到这其实是丁丁的计策,龙堂一举捣毁了贩毒集团,袭击了贩毒的船只,抓获了犯罪团伙的头目。而之后丁丁和张在隔壁的蓝莲花烟馆中救出了方世英教授。教授破解了致疯毒药,治好了笛笛。被揭穿了老底的日本人也只好灰头土脸退出国联。
(这个声明和日本人形象的描绘是如此地不堪,难怪日本政府暴跳如雷)
至此,日本人和拉斯泰波波罗斯的三大阴谋完全破产,贼寇平野松成没有完成皇军交代的任务,无法交代,只好以一种非常日本的方式,剖腹自尽了,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柳条湖事件和之后的9.18事变,日军侵占东三省,是三十年代远东的国际大事。而难能可贵的是,在张充仁的建议下,埃尔热真的把这一敏感事件画进了本集故事中!这也是在丁丁系列中第一次出现真实的时事政治。日本人的栽赃阴谋,以及最后气急败坏退出国联的丑态,都在这部漫画中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这在当时反响巨大,惹来了日本驻比利时大使的抗议(真的气急败坏了)。在日本人的压力下,一位比利时将军,还是中国比利时友好协会的主席,易内拉尔.巴都士,出面找到了埃尔热,要求他删去这一集中涉及日本的内容,惩戒作者并道歉。这位巴都士将军可不是易于之辈,他曾任八国联军司令,是比利时有名的中国通,在比国名声极大,权倾朝野,举凡涉及同中国之外交,议会必征求其意见。眼见远东国际局势被一个后生小辈不知天高地厚妄加解读,还很不严肃地画成了漫画,作为中国和远东政策的主导者,他当然不能坐视。
将军提出的理由是这些内容“不适合儿童阅读”,因而不应当出现在儿童读物上。埃尔热不为所动。关键时刻,老领导出面力挺埃尔热!华莱士神父亲自出面,言辞拒绝将军的要求,坚持自己报纸的表达自由。看来,老右派神父虽然有些固执古板,在关键问题上,还真是不含糊!而之后的事实恰恰同将军所说的相反,广大儿童极为喜爱这集故事。这集故事成了最畅销的一集。随着时间的推移,《蓝莲花》最后不仅仅征服了其他国家的儿童,连日本儿童都被征服了。
(《蓝莲花》日文版)
故事最终以平野松成为代表的贩毒团伙覆灭作为结束。而这个情节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的史实:到1937年,世界上90%的鸦片和吗啡贸易都是由日本供货的。日本军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贩毒集团。通过贩毒,日本人一边可以赚进一年3亿美金的巨额利润,为军国主义扩张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在中国设立大批制毒加工厂,生产大量的毒品倾销中国,造成我国国民受害,社会经济和社会秩序崩坏。在当时日寇占领的东三省,农民被强迫种植鸦片,供日军加工成海洛因,来毒害中国人民。日本的三井集团就曾经从事这种罪恶的生产。在台湾、朝鲜和中国其他地区的租界中,还有大大小小数百家制毒工厂。他们将海洛因制成香烟和药品,想方设法卖给中国人,对中国社会进行水银泻地般的渗透。所以在本集故事中,来自印度的鸦片被偷运到上海,交给日本人,是非常合乎历史事实的。
从前面巴都士将军的态度和言行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无论欧洲还是美国,对于远东中国人民的苦难都是无动于衷,事不关己。而且对于列强来说,一个强大的日本反而是更有拉拢价值的对象,最起码比积贫积弱的中国有价值。可以说当时的国际社会鲜有正义。然而,在欧美各国的民众中,却怀有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在不远万里向中国人民伸出温暖双手的埃尔热以外,还有无数的国际友人给了苦难中的中国人民以无私的帮助。除了我们熟知的白求恩、柯棣华,还有南京安全区救助无数中国人的魏特琳、拉贝,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自驾飞机力敌日本空军的美国义士肖特,有用自己的生命掩护“黄石的孩子”的澳大利亚人何克。在珍珠港事件前,美国公众一边倒地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抗暴斗争。据问卷调查显示,当时选择支持中国的美国人占74%,选择中立的为24%,只有2%选择支持日本。这巨大的民意倾向,让任何美国政客不敢轻易牺牲中国而同日本结盟。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实现。来自各国民众的伟大友谊和正义呼声,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那个侵略成性,恃强凌弱,率兽食人的兽类民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之前的无数艰难险阻中,无论敌人多么强大,无论身陷何种险境,丁丁从没有气馁过。他一如既往地斗志昂扬。而在离开中国,同王先生和张仲仁告别的时候,丁丁第一次流下了泪水!丁丁的热泪是与中国人民真挚友谊的最佳证明。本集通篇都充满了友谊与正义的伟大力量。丁丁和张仲仁的友谊,他们背后的埃尔热和张充仁现实中的友谊,丁丁同王仁杰先生以及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民的友谊,同样进行着反侵略斗争的中比两国人民的友谊,共同构成了这篇不朽的作品,即便在80年后的今天,仍然吸引着无数的读者。
本章到此结束,欢迎大家关注、打赏、转发!
下一篇:《蓝莲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