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秋or秋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书的一开始就这样抛出个重磅炸弹。然后在不断地回忆与插叙中,一点一点揭开莉迪亚死亡之谜,直到最后似乎原因也好,结果也罢,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

这书看得人沉重压抑,幸运的是作者给李一家安排了个重生的结局,让读者也看到了希望之光。阅读《无声告白》的过程就像是坐着一辆在隧道里缓缓前行的火车,那条隧道长得似乎没有尽头,我努力地想看到一丝光,但是没有,最后在快要到达终点时,火车终于冲破黑暗,迎来光明。

合上书,我开始思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我给孩子的爱是多了还是少了?哪些是他想要的?哪些是我强加给他的?我有没有把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寄托在他的身上?我有没有做过一些让他感觉不安全的事情?

一开始我认为自己肯定不会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给安安,但是突然回忆起某些细节,我发现自己其实有的,只是自以为没有罢了。

就像是莉迪亚的母亲玛丽琳,小时候她教家政课的母亲希望她能做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但她的梦想是当医生(那时候人们说起医生只会想到男人),她努力考上哈佛大学,却在大学没毕业就早早嫁给了詹姆斯李,过上了家庭主妇的生活。在她母亲去世之后,她那个埋藏已久的当医生的自我复活了,于是她一声不吭地离家出走,过了三个月就在快要完成学分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这让她再次跌进现实,从此再无法离开家庭追逐梦想。回到家后,她惊奇地发现自己最喜欢的女儿竟然那么爱看书,于是她决定把莉迪亚培养成医生。而莉迪亚因为尝过一次失去母亲的痛苦后,暗下决心以后所做的事情只为母亲高兴,把自己的喜恶全部丢掉,不断地迎合母亲。最后在不堪重负中走向死亡。

直到莉迪亚死后玛丽琳发现莉迪亚藏在书架角落里的那本烹饪书,她才知道自己一点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她以为她是在按孩子的喜好培养孩子,其实最后她才发现是孩子在按她的喜好塑造自己。

莉迪亚的父亲詹姆斯也是如此,因为是学校里唯一一个黄种人,他饱受离群之苦,所以他按照自己的经验不断地暗示孩子合群、朋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努力地告诉孩子这些他年少时没人告诉他的人生真理,然而事与愿违他的孩子和他一样注定因为肤色而不合群,而他的人生真理却时时刻刻提醒着自己的孩子不合群有多痛苦。

所以,作为父母千万不要把自己曾经的人生经验强加给孩子,毕竟她与你不一样,你想要的不一定是她想要的。

与莉迪亚相反,李家其他的两个孩子内斯与汉娜则完全被父母忽视了,他们在爱的光环外黯然生长。讽刺的是万千宠爱的莉迪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自由生长的内斯却考上了哈佛。所以到底是太多的爱好还是太少的爱好?

我以为爱无关多少,最重要的是被爱者需不需要。

内斯兴奋地说起宇航员时,詹姆斯顺手就给了他一巴掌,那一瞬间我真害怕内斯的宇航员梦想就此熄灭,还好没有,内斯足够强大。

虽然内斯考上了哈佛,但是没有快乐的童年于内斯而言始终是个无法弥补的缺憾,所以太少的爱也是伤害。

最让人心疼与惊喜的是汉娜,李家最小的孩子,却是最懂这个家的人。或许因为从一出生就未曾得到过父母的爱,所以她自小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躲在桌子底下生活。她懂莉迪亚的假笑,她懂得内斯的愤怒,她懂杰克的无辜,只是他们都把她忽略掉了,虽然懂她也无法说出来也无力改变什么。所幸她从来没有因为被忽略而产生恨,或许也是因为她的懂吧。

大人总以为小孩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比大人还明白还敏感。

其实李一家的悲剧,更多的是源于没有沟通,他们彼此相爱,却常常因为言不达意而彼此误会。就像是莉迪亚明明不喜欢父母送的礼物却从来不直接言明,玛丽琳想安慰詹姆斯最后却说去伤害他的话,还好他们彼此有爱,所以最后才能走出莉迪亚之死的伤痛,彼此谅解,我想最终詹姆斯和玛丽琳也会找到适当的爱孩子的方式。

书里谈到的另一个问题是种族歧视,作为镇上唯一一个华裔家庭,李一家遭受了太多的误解,这种误解让李一家倍感孤独,让本就不合群的他们更加离群。

莉迪亚说“继承父母的梦想是多么艰难,如此被爱是多么令人窒息”,用这句话时刻提醒自己用孩子需要的方式去爱他。希望我们都能多点了解自己的孩子,能看到孩子表象下隐藏的深意,更希望孩子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无需暗自揣测父母的心思。

最后,这本书的翻译孙璐真的很棒,非常流畅自然,没有一点生硬的翻译腔,作者伍绮诗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腻动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