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啤酒 | Poertry Slam
提前买了票去看Poetry Slam. 其实去之前对Poetry Slam完全没有概念,不知道是什么。稍微查了一下,没看到中文介绍就作罢了。反正看到Poetry(诗歌)就去买票了,毕竟一直声称自己是诗歌爱好者
19:00开始入场,整个大厅都是候场的年轻人。我以为关于诗歌应该很冷门。结果近千人的场几乎是满场,看看四周的人:带了啤酒披萨薯片(德国到处都是啤酒我已经很习惯)但还是觉得诗歌配啤酒?不知道炸鸡同学烤串同学怎么看。不过再想想也很配,好诗人从来半醉半醒
一共有6个嘉宾(选手),2个主持人,1个DJ,9个评委。9个评委是从现场的观众中随机挑选的,我前排的断腿女孩举起了她的蓝色拐杖在空中挥舞,由于太夺目,很顺利被选为评委
看下来的总结是:Poetry Slam的整体形式是用口语化的诗歌语言来做演讲,夹杂非常多元素:舞蹈、演唱、Beatbox等,话题涉及网络安全、自然环境、爱……设置成竞赛形式,由9位观众评委现场给分,首轮6进4,半决赛4进2,决赛选出冠军
由于水平有限内容听得有点懵。但这是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德语这个语言的美感,而且我不曾在普通话的口语里感受到。我认为是这个语言的发音特点本身带来的,经常听到大家抱怨德语的发音长又僵硬。那有机会去听一场Poetry Slam吧,一定会改观非常多(猜想英文应该也是类似)
刚好前阵子在节目里看到著名足球解说员黄健翔说到现代白话汉语在口语上的一种匮乏,我在这个德语的Poetry Slam里感受更进一步
忍不住想提一下比赛最后一轮,不是评委给分。是由全场的观众尖叫拍掌跺脚,得到分贝高的那个选手获胜。我想:哇噻,这个点子有点酷炫阿。但是台上没看到什么分贝计分贝仪阿?大屏幕上也没显示任何关于分贝的数据?
于是忍不住问我旁边:怎么分辨谁得到的欢呼声大?
回答我:一般都可以听出来
我也是花钱买了入场票的,没想到这么随便。事实证明主持人的耳朵还真分不出来。最后主持人宣布:两个人一起拿冠军。心想从来没见过这么随便的比赛
之后查了一下:Poetry Slam是一种非常年轻的形式,1984年首次出现在美国的芝加哥。我还没查到对应的中文翻译,想来它在国内还没出现
它让口语表达和诗歌演绎结合起来,夹杂着多种元素,比较生活化和有趣味性,我理解成是让诗歌艺术更大众更通俗的一种载体,而且整个过程设置成竞赛形式,观众还能得到有效参与
现场热烈到仿佛看喜剧小品
我上一次参与诗歌活动是在南京的先锋,嘉宾是著名的台湾诗人洛夫先生,他现场朗诵他最有名的诗歌作品《因为风的缘故》,就在几个月前先生90岁高龄离世,赶巧去年见了一次。当时现场有大几十人,那种氛围是我对传统诗歌氛围的理解,小众温和正经,大家有一种朝圣感
而这个Poetry Slam年轻轻松丰富多元通俗参与感强,让我看到完全不一样的诗歌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