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野草诗会

余秀华:诗歌是没有界限的!

2018-12-27  本文已影响11人  柚子的学长
余秀华:诗歌是没有界限的!

1

余秀华最出名的时候是在2015年,那一年她脑瘫病人的身份出版了自己的诗集,还获得了2015年女性传媒大奖,也是在那一年,她打算和没有感情的丈夫离婚。也许成名给了她气,让她敢于冲破传统家庭的束缚,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女人。那一年,导演范俭开始拍摄关于余秀华的纪录片,2017年,《摇摇晃晃的人间》成了当年最好的纪录片。

说起余秀华,也是通过一些朋友开始关注她的,然后自行百度了她那首成名作《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这个独特的名字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仔细去读作品,却感到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力量,这无疑是一首绝好的现代诗表现,风格独特,敢于表现性与渴望,用穿越半个中国的感动去期待爱情,这成了余秀华最鲜明的风格。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余秀华:诗歌是没有界限的!

当然余秀华是一个高产的诗人,如果仅凭一首带有标题党性质的诗歌去评价她,未免肤浅。我最喜欢的是那首《我爱你》,言语之间都是人间草木,而且蓬勃的力量中有压抑的存在:“月光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我要寄给你一本书,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裨子提心吊胆的春天”。所谓诗歌,就是用最平常的意象,表现时间的流逝,展示天地间朦胧的感情,每个人都可以写诗,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天才的感情。因为痛苦,余秀华将痛苦活成期待,渴望离婚,在40岁那年,坚持不懈的要和没有感情的丈夫断了关系。她的出身让很多人惊诧:一个病人,竟然可以写诗。

余秀华:诗歌是没有界限的!

2

当作家协会的人将她的诗歌与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对比时,余秀华一点也不买账,她说“任何一个人被模仿成另一个人,都是失败的。”这个女人天生带有一种执拗,她善于用成功与失败去评价一切,她的简答就如同这率性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一种属于作家的气质。

余秀华:诗歌是没有界限的!

当然,《摇摇晃晃的人间》里表现最多的就是余秀华的反抗精神。余秀华19岁时嫁给了比自己大很多岁的丈夫尹世平,丈夫属于倒插门,生活在余秀华家。余秀华的母亲一直在悉心维护这个家,不让它破碎,而余秀华却表现出一种对传统的反叛,当她成功离婚的那天,她高兴的像个孩子,与前夫坐在车里,望着窗外的霓虹灯,平和的聊着从前,这种分别显得很温馨,丈夫拿到了自己的钱,与余秀华和平分手,母亲却在一旁抹眼泪。

余秀华:诗歌是没有界限的!

余秀华对母亲说:“不要哭,我只是离了婚,我是做了什么丑事吗?”这种质问无疑是传统与现实的碰撞,在母亲心中家和万事兴,在一个有思想的女儿面前“如果一个女人一辈子得不到爱情,是很失败的。”而当记者问道余秀华,你最向往的爱情是什么样子,余秀华尴尬的笑着说,我表达不出来。但是在她的诗中出现了上百次的“爱”。

余秀华的丈夫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和大多数生活在底层的人一样,这个男人粗鲁朴实,一个月给家里打一次电话,嘲笑自己的女人愚笨,每年回来一两次和妻子没有太多共同话语,两人分居多年,虽同居一个屋檐下,却表现出了巨大差异。唯一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出了名的余秀华终于鼓起勇气向那现实发起挑战。

她爱她的母亲,但是她却要让患了癌症的母亲伤心了,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自己理想中的世界。余秀华说,我现在很怕,很怕母亲离开,2016年,癌症还是夺走了母亲的生命。

余秀华:诗歌是没有界限的!

2017年,余秀华写了一首诗《致母亲》,这是属于一个诗人的悲伤,“我这个忤逆的孩子,让你一辈子都在怀疑自己,用暴躁的脾气惩罚自己,用癌症惩罚我,”对于母亲她有过很长时间的自责,却又清楚的表明“妈妈,你可不能因为爱,而把病症放进我的身体,我担心将来我的孩子,和我一样,无处安放这样的伤悲”。当我们在讨论诗人时,其实在字里行间寻找我们自己,在于家人漫不经心的搏斗中,我们最终互相伤害。


《致母亲》
你死后,我没有去过你墓地
也从来没有梦见你
甚至,在所有人面前都欢天喜地
一如从前
妈妈,我心肠多硬啊
我也想把你变成一块石头
压住我的轻浮,我的绝望
也把我的魂压在我身体里
妈妈,我知道你是不想再见我了
我这个忤逆的孩子
让你一辈子都在怀疑自己
用暴躁的脾气惩罚自己
用癌症惩罚我
妈妈,你死后,我的气短了
总是上气不接下气
妈妈,你可不能因为爱
而把病症放进我的身体
我担心将来我的孩子
和我一样
无处安放这样的伤悲
无处安放这样的伤悲

3

余秀华:诗歌是没有界限的!

余秀华成名后,著名诗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曾写下《相信未来》的食指严厉的讥讽余秀华:

“理想的下午就是喝喝咖啡、

看看书、聊聊天、打打炮......

把农民生活的痛苦,以及对小康生活向往,提都不提......”

余秀华回应说:“我的过错在于,

在底层偏偏高昂着头。”

这是属于诗人们的争端,纵观每个时期,文人相轻的事时有发生,意见的不合不代表文学水平的高低。文学最通俗的意义应该是表达自己所想,让不同的人感受世间的差异。老一代的文学家总是写农民,写那个时代的社会变革,而新一代的人们开始关注于人自身的欲望和感情。这是时代使然的事情,谈不上争端。

在与香港媒体的访谈中,记者说有人说你的诗歌从不避讳表达“性”,说你的诗歌是流氓诗,你怎么看?余秀华还是那样率直的回答说:“还有人把我的诗称为荡妇体,管他是什么,我想我就是荡妇你怎么着吧?”主持人开心的大笑,称赞她的勇敢。

余秀华的脸是歪邪的,她从来都不能正常的微笑,她的脚是颇的,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但这并不妨碍她写作,当他安静下来,坐在自家小院的门口,用电脑敲击出一行行的诗句,她会觉得这个世界都是属于她自己的。古代的人们说“诗穷而后工”,恶劣的环境和个人的经历都会影响一个人的的创作,我想不会有第二个余秀华,因为没有人能体会到她深藏于心中的痛,但却能感受她平淡的幸福。

余秀华:诗歌是没有界限的!

借用别人的文章来表达一下对余秀华的评价:

她突出的始终是个人,强调的是自我,
但是控诉中的悲怆底色,
无疑正是整个麻木时代下的生命痛感。
诗歌对于人类,
是灵魂的一部分,
是精神世界里最细腻的呈现,
是急需填补的内心空缺。
余秀华的诗歌,
乍见是张扬的,是不羁的,
细细读来又深感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是最普通、最稀疏平常,
却仍最有击中人心的力量。
她诗里传达的,
就是她的诗歌本身存在的意义,
是敏感的,是自卑的,
是一颗顾影自怜的稗子,
一整个春天都在兀自慌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